劳动的主题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写好劳动的主题教案有什么技巧?这里给大家整理劳动的主题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木加工技术变化和发展的过程,理解技术革新的意义。
2、认识、了解常见的木工工具,学习、掌握一些简单的木工工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基本的木料截取与连接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教师:木工工具若干,有关木工技术的录像,图片或资料。
学生:小钢锯、钉锤、起子、钢笔、直尺、大头针、乳胶、砂纸、木边料等,有关木工技术的信息资料。
三、活动过程
1、出示、交流活动前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到的一些关于木工技术的资料。
如:鲁班的故事。
教师介绍一些木工工具的使用与注意点。
①小钢锯的调整使用。
②钉锤的使用。
③起子的使用。
2、介绍木材的特点和用途。
①楠木
②泡桐
③水曲柳
④水杉
⑤香樟。
3、解读、明确更各种劳动工具的操作规则与使用注意点,练习使用各种劳动工具。
注意点介绍:
①工具使用。
②纪律。
③工具摆放。
④空间。
4、组织学生进行对边角料的截取和连接。
学生操作。
教师从旁指导。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2
活动主题:
我劳动我光荣
活动目的:
尊重劳动,尊敬劳动者,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集体生活的思想品德。
活动时间:
4月28日
活动地点:
班级卫生区
参加人员:
全体学生
活动形式:
现场活动,先实践在学习,升华思想情感。
活动过程:
1、老师简述本次主题活动的.内容、目的,活动中应注意的一些事项。
2、布置劳动任务:分男、女生两组进行活动,女生由王巧带领其他同学负责打扫教室内卫生,擦拭门窗玻璃。
3、男生由谢新宇带领负责清扫室外卫生,浇灌、修剪园内花草。
4、活动结束后,分组交流各自劳动感悟。
5、老师总结活动情况,表扬先进学生,引导学生写一份活动感言。
总之,通过开展这次主题班会同学们又一次受到了爱劳动、集体观念方面的思想教育,收获不小。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会用自然的声音唱歌,能理解歌词的内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二、准备材料:
小蜜蜂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
三、重点难点:
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活动地点:
活动室
五、活动形式:
集体活动
六、活动过程:
1、做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蜜蜂是做什么的?为什么勤劳的采集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3、教师弹唱一遍《爱劳动的小蜜蜂》。提醒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4、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5、教师与幼儿一起弹唱几遍歌曲,幼儿可以模仿小蜜蜂飞一飞,采一采蜜。
6、让幼儿说说怎么样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7、复习歌曲《蚂蚁搬豆》,结束活动。
七、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39;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4
一、活动意图
一年一度的“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了,为了让幼儿对“五一劳动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引导幼儿认识周围的劳动人民,萌发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懂得尊重劳动人民,知道珍惜劳动成果。我园在五一假期前一周开展了“劳动最光荣”的主题教育活动。希望通过此活动,教育孩子们热爱劳动,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也以此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实现家园共育。
二、活动目标
1、尊重生活周围劳动人民,知道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
2、能尝试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积极参与活动。
3、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懂得劳动最光荣的道理。
三、活动主题
劳动最光荣
四、活动时间
4月27日——5月5日
五、活动准备
1、通过相关视频资料播放,使幼儿萌发热爱劳动的思情感。
2、结合活动谈话:让幼儿懂得劳动的辛苦,尊重他人的劳动。
六、活动过程
(一)了解“劳动节”
1、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了解五一劳动节的由来,初步理解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2、各班搜集各种有关劳动的图片,进行宣传。
3、各班搜集适合本班幼儿的关于劳动为主题的儿歌、故事、歌曲,在活动中让幼儿念一念、听一听、讲一讲、唱一唱。
4、各班通过班级微信群向家长宣传五一劳动节教育思想,达到家园共育的教育目的。
(二)劳动实践
开展“我有一双小小手”等系列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的劳动中学会生活的自理,逐步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
1、各班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围绕“我会自己穿衣服”、“我会自己洗手”、“我会自己吃饭”等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并开展活动。
2、各班利用晨间谈话,给孩子讲解几种劳动技能。
(擦桌子、扫地、叠被子、分勺子、穿脱衣服)
3、用自己在幼儿园学到的本领,帮助家长做力所能及的劳动。
(三)幼儿分享
将自己在家的劳动经历与全班小朋友分享,充分展现“我能行”!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5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海娃的歌》、《劳动歌》,唱《不再麻烦好妈妈》、《种玉米》,理解劳动的喜悦与欢乐。
二、结合口风琴的键盘位置认识字母谱f、s,并能准确地吹奏。
三、能主动投入编创歌词、编创动作、填充字母谱、编创旋律等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劳动歌》
1、初听前,教师可讲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引起学生听音乐的兴趣。
听后提示:《劳动歌》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2、复听时,自编动作表演,可分小组设计动作,尤其对“用力”的表现。使学生通过动作表现、理解劳动内容。
二、表演《不再麻烦好妈妈》
1、听歌曲录音或教师范唱感受歌曲。
2、启发学生叙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辛劳,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真挚的情感演唱歌曲。
3、歌曲中的妈妈可以理解为其他和辈,再将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编创成新歌词演唱。
4、边唱边表演,看谁表演得好。
三、编创与活动
1、结合键盘图认识字母谱,知道手的位置。让学生看图说出f用4指,s用5指演奏。
2、教师带着学生依次吹奏五个音,让学生动脑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吹奏这五个音,吹奏的方法有多样。
3、在三个音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组填写唱名字头,以小组为单位填充旋律,看哪一组填充得好、唱得准确。
4、可以在教室里画上格子,填上字母谱边走边唱。看谁唱出的旋律多。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6
教材分析
黄牛和水牛都是牛,但是两者之间却有非常大的区别,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习惯上都值得孩子细细的探究。
活动目标
1、认识、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
2、激发喜爱牛的情感。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
活动难点:认识、比较黄牛和水牛的外形特征。
难点形成原因:黄牛和水牛体型非常的相似,如果光是看外表,需要幼儿有非常好的观察能力
难点解决策略:
1、有效提问
2、图画对比
3、列表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
除了奶牛,你还见过什么牛?它是什么样子的?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
引导幼儿在聆听故事的过程中,初步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特点。
二、观察挂图,了解黄牛和水牛的不同之处。
提问:黄牛和水牛都有什么自己最厉害的本领,黄牛最厉害的是什么?水牛最厉害的是什么?他们头上的角有什么不一样?
水牛为什么喜欢泡在水里?
三、观察图片,了解黄布和水牛的相同之处。
提问:黄牛和水牛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他们的长尾巴有什么本领?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黄牛和水牛的图片,让幼儿比较不同。另我比较高兴的是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有的说两只牛的角不一样,黄牛的角比较小,水牛的角是大大的弯弯的。还有颜色不一样,黄牛是黄棕色,水牛是灰黑色。还有点小朋友光看图片是看不出来的,水牛的皮比较厚,黄牛的比较薄。更有小朋友说到黄牛是在地上,水牛是在水里的。然后我立马诠释了“黄牛耕地”和“水牛耕水田”的意思。还让小朋友带着问题去听听故事里,两头牛发生了什么事情。到底是谁最爱劳动?小朋友听的很认真。还一起模仿了水牛和黄牛的对话,一起讲了这个好听的故事。
这节课虽然幼儿比较感兴趣,一节课下来,幼儿也能达到我的要求,我反思后,因为这节课在说出黄牛和水牛不同和相同的地方时,要用到记录表,所以我是直接告诉幼儿的,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便于记住了,如果在幼儿说出黄牛和水牛相同和不同时,我用图片的形式效果会更好,还有就是在讲故事时,图片有点少了,对于幼儿来说只能通过故事里的词语知道黄牛是怎么样的,水牛又是怎么样的。其实并没有真正的了解,所以需要老师多找一些黄牛和水牛的图片,水牛喜欢在水里,可以找一些水牛在水里泡着的图片,供幼儿观察等。这样幼儿就能更加了解黄牛和水牛了。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学生产生爱劳动的愿望。
2、了解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并体验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3、知道五月一日式国际劳动节,是所有劳动人民的节日。
重点:
知道五一劳动节的含义。
难点:
体验劳动是件快乐又辛苦的事情。
活动准备:
各行各业的图片,音乐《劳动最光荣》、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欣赏歌曲《劳动最光荣》,引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今天老师请你们听一首歌曲,你们听听里面讲了什么事?”
二、基本部分:
1、通过歌曲介绍“五一劳动节”,“这首歌曲是说小蜜蜂爱劳动,为人们采花蜜,人们都喜欢他,我们也爱劳动,过几天就是一个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2、教师出示五月一日的日历,引导学生观察。
“你会读这个日期吗?为什么这个字是红色的?它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3、观看课件,认识劳动人民,说一说身边的劳动者。
“他们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他们为什么干这个?谁是最大的受益人?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
“你什么有劳动者吗?他们是谁?他们都做了什么事?”
“他们是如何劳动的?你的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
4、学生讨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劳动是件辛苦又快乐的事情。
“理发店的叔叔阿姨在干什么?没有他们会怎么办?他们每天劳动累吗?”
“既然累为什么还要做?你觉得他们的心情怎么样?为什么?”
“你做过劳动者吗?做过什么事情?心情怎么?为什么?”
“劳动者那么辛苦,我们要怎么对待他们?”
三、结束部分:
1、带领学生在班级内参加劳动,进一步劳动的快乐。
“平时都是保育员阿姨帮助我们,今天让我们也来帮助他们吧!”
2、教师小结,活动结束。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曲调,理解歌词,大胆跟随歌曲CD进行动作表演。
2.分辨歌曲中勤劳和懒惰的动物,懂得劳动最光荣。
活动准备:
1.挂图《劳动最光荣》。
2.音乐CD《劳动最光荣》。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谁最爱劳动。
(一)说说身边爱劳动的人。
在你身边,谁是最爱劳动的人?都会做什么事情?
(二)聊聊爱劳动的动物朋友。
那你知道动物朋友中谁最爱劳动的呢?
二、一起听一听。
(一)欣赏教师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下面我们来听一首关于劳动的歌曲,说一说这首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二)倾听歌曲、理解歌词。
听一听,歌里唱了什么?找一找哪些是爱劳动的动物朋友?歌词的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三、一起演一演。
(一)可以怎样表演这些爱劳动的动物朋友?你又想怎样表演不爱劳动的动物?
四、劳动最光荣。
(一)师幼互动小结。
你喜欢歌里的谁?你能够自己做一些事情吗?当你成功地做完一件事情的时候,你的心情会怎样?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9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感受歌曲的劳动风格,学习边唱歌边用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2.根据音乐的快慢变化拍出节奏型。
3.体验用"嗬嗨"的语言表现歌曲的力度。
活动准备:
1.《愉快劳动歌》和《瑶族舞曲》A段的音乐磁带各一盘、录音机。
2.幼儿用书:《愉快劳动歌》。
活动过程:
一、对比欣赏乐曲《愉快劳动歌》和《瑶族舞曲》的A段。
1.教师出示一张幼儿抬桌子的图片。幼儿倾听《愉快劳动歌》和《瑶族舞曲》的A段,将图片与乐曲进行匹配。
师:你们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听听老师放的两段音乐,觉得哪一段音乐和小朋友做的事情比较像?
2.带领幼儿在《愉快劳动歌》中的重音处匹配上语音节奏。
师:你们听听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需要我们使很大的劲呢?
3.教师和幼儿共同在《愉快劳动歌》的重音处口呼语音节奏。教师反馈幼儿的语音节奏,例如"嘿嘿""嘿哟"等。
师:现在我们听着音乐在最用劲的地方说"嘿嘿"。
二、学唱歌曲《愉快劳动歌》。
1.教师范唱歌曲《愉快劳动歌》。
师:听听我是怎么为大家加油的吧!
2.教师和幼儿共同学唱歌曲2到3遍。
3.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和力度。
三、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用拍手的动作表现歌曲。
1.教师:我们用拍手的动作为他们加油!请大家边唱歌边拍手。
2.教师引导幼儿反思自己拍手的节奏。
师:音乐慢的地方,我们拍手的速度怎么样?音乐快的地方,欧姆拍手的速度又怎么样呢?
3.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现音乐。
4.幼儿边听音乐边练习身体动作。
5.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劳动的主题教案篇10
一.目的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公益劳动,怎样正确对待公益劳动,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为人民服务、热爱公益事业、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思想品质。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一切的劳动成果都是来之不易的,从而培养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并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二.主要方法:谈话法、表演法。
三.会前准备:
1.全班准备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2.四位学生准备小品。
3.一学生准备名人故事。
4.一学生准备诗歌朗诵。
5.五学生准备小品。
6.准备拼字游戏。
7.主持人小结。
8.班长准备倡议书。
9.二位同学协助“爱公益劳动惜劳动成果”的签名活动
四.班会过程:
(一)引言:达.芬奇曾经说过:劳动一日可得一天的安眠,劳动一世可得幸福的长眠。的确,只有亲自参加劳动的人,才能尊重劳动人民,才会懂得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就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五一”是国际劳动节,那让我们为这个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唱出劳动的赞歌吧。
(二)全班齐声合唱革命歌曲《咱们工人有力量》。
主持人点拨:歌声唱出了热情,歌声唱出了力量。那么,我们之中又有多少人知道什么是公益劳动呢?
(三)小品表演。
1.请杨磊、李明瑞、李洪武、刘爽文同学表演小品《一件小事》。
2.主持人点拨:确实,在我们之中还有些同学对公益劳动的认识还是不够的:
像小品中的小良同学因为怕苦、怕累、怕脏,怕给人笑话、看着处在危险中的盲人也不敢或者说不愿意去做。这一点又说明了什么呢?请学生讨论、发言。
(四)学生讲话助人为乐的故事。
1.请刘惠爱同学讲《毛泽东助人为乐的故事》。
2.主持人点拨,是学生明确:
以上的故事告诉我们:就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也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公益劳动,乐于助人的好习惯,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的学生,是不是更应该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呢?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班也有些同学平时也很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表扬部分同学)
(五)献给劳动者一首诗。
请孙燕娜同学配乐诗朗诵我国诗人艾青的诗歌《给乌兰诺娃》。
(六)小品表演
1.请徐俊伟、黄娟、杨小曼、雷天彩、郑俊俊同学
表演小品《粒粒皆辛苦》。
2.主持人点拨:一粒饭,掉了真的不算什么吗?劳动成果真的是随手可得吗?学生讨论、发言。(指出部分同学不尊重父母、老师、同学--------等等的劳动成果的坏习惯,要求同学们改正)
(七)拼字游戏
分组参与拼“劳动光荣,懒惰可耻”游戏,看谁拼得快。
(八)主持人小结。
1.劳动光荣,懒惰可耻。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每一位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
2.一切劳动都是艰苦的,只有尝到劳动的艰辛,才能懂得珍惜
劳动成果
(九)班长宣读“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倡议书。
倡议同学们: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行为习惯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吧!
(十)“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签名活动。
让同学们将热爱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立志体现在实际的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