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石》表格教案
好的教案应该有合理的板书设计,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展示知识结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好的《黄山奇石》表格教案要怎么写?小编给大家带来《黄山奇石》表格教案,供大家参考。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1
一、导入
1、黄山奇石真是千奇百怪,神奇至极啊,让我们打开课本,再到课文中去欣赏。请你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再思考课文中主要介绍了哪几块奇石?
(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师板书: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鸡叫天都……
3、在这几块奇石中,挑选你喜欢最感兴趣的一块或几块,快速到课文中去找找,仔细读读,研究一下,你为什么喜欢它?然后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大家。
二、分层学习(随机)
1.师:你喜欢哪个?为我们读读----生:我喜欢猴子观海。生朗读(出示图片)
a能说说猴子观海吸引你的理由吗?b谁也喜欢这块,谁也来说说?
c读得真到位,你能为我们表演一下吗?(请学生表演。师随即询问:请问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啊?)
d这只猴子在想些什么?面对这猴子观海,你有什么要说吗?
e请别的同学有也说说f一起把这几句话读读。
2.师:还有别的吗?生(仙人指路),朗读(图片出示)
a谁也喜欢这个,请你读。b讲讲你为什么喜欢这幅?
c请喜欢这幅的同学一起朗读。
3.仙桃石:学生朗读。
a你为什么喜欢这块?b这样一块神奇的石头,它的来历你想都过吗?
c你能说得那么好,相信你一定能把这奇与美读出来。请你再读一遍。
d谁也来试试。(指名2、3位)e请女生读
4.金鸡叫天都:生朗读
a为什么喜欢?b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你对这块石头的喜爱吗?
c谁也喜欢?----理由,朗读
d几块巨石组成的金鸡叫天都太神奇了,我仿佛看到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伸长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啼叫。让我也来读读,如果你们愿意也可以和我一起读,好吗?(师范读)
三、整体朗读
师:黄山奇石果然名不虚传,让我们一起再来品味它的神奇美丽。
品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实践
1、同学们对黄山奇石有了这么深的理解,我觉得都能做做小导游了。请你选择一处自己喜欢的,看看图,读读说说。当一回小导游,介绍给你的同学,介绍给我们老师,好吗?也可以小组成员之间交流。
2、学生做导游,学生评价:(师引导:你觉得这位导游怎么样?)
(师评价:我觉得如果这位导游能够加上自己对这块石头的理解,那么游客就会更加感兴趣了)
3、再请学生表演
五、延伸巩固
1.师:黄山的奇石又何止这四种,有些石头还没有取名字,正等着你去发觉呢!
2.出示图片,请学生取名。再请学生用一两句话来形容这幅画。
3.朗读全文:大自然真是神奇,她给了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带着这份自豪,好好的把黄山奇石的奇、趣夸一夸,把我们祖国山河的壮丽赞一赞,把整篇课文轻声读一读。
4.黄山真是令人向往。这里有介绍黄山的一段影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六、作业:
黄山奇石我们了解了,黄山的另外三绝,希望你有机会去找一些资料,自己再去了解。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闻、名”等15个生字,会写“南、部”等9个字,会写“南部、那些”等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3.学习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峻峭”等词语的意思。
4.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点】
能用“像”说写句子,背诵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黄山石的奇特,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峻峭”等词语的意思;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猜一猜这是哪里?(黄山)
教师口述:
黄山风光秀丽,景色神奇,最著名的就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可以说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是令人向往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的脚步,去看看黄山的奇石。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9黄山奇石)
【设计意图:观察图片猜猜地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导到课文学习中来。】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生字,识记。
注意读准翘舌音“著状”,前鼻音“闻仙”,后鼻音“名景省形”等。
“天都峰”中的“都”读“dū”。
①组块识记:提取出“中外闻名、风景区、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等词语,复现认读,然后两用这组词连词成句。
②形近字辨析,拓展识记:如“区、巨”字形相近,可组成词串强化识记。比如“山区、地区、风景区”“巨大、巨人、巨变”。
③图文结合识记:“仙”可以图片配词的方式构筑“仙桃、仙人、仙女”等画面。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闻名新闻著名名字景色景区军区区别节省省事秀丽俊秀尤其尤为其中神仙仙女著名著作形状形式状态状况
(2)学习多音字:“都弹”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A.我们都是小学生。
B.小明体育很好,尤其弹跳是强项。
在这里,“都”读“dōu”,意思是“全,完全”,还有一个读音是“dū”,意思是“大都市,京城”;“弹”读“tán”,意思是“射击、拨动”,还有一个读音是“dàn”,意思是“弹弓、圆形的果实”组词如下:
都dou(都是)(全都)弹tán(弹跳)(弹琴)
du(天都峰)(首都)dàn(子弹)(枪弹)
②读一读:
A.祖国的首都(du)是北京?
B.我们小时候经常玩儿弹(dàn)弓?
(3)识字游戏
放气球游戏,看谁放飞的气球多。(读对一个,就放飞一个气球。)
(4)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尤其上下滚动,翻腾。
陡峭表示更进一步。
翻滚山势等坡度大,好像直上直下。
(5)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句子,为学习课文夯实基础。】
三、学习“会写字”
南部些巨位每升闪狗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形声字结构规律识记“狗”。
形近字比较:部-陪此-些拉-位开-升区-巨每-母闪-问
组词扩展:“南方部下一些巨大个位上升”等。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是部编版教材的要求,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南”,上下结构,上小下大;“些”上宽下窄,“每”上短下长。“位狗”左右结构,左窄右宽,“闪”半包围结构,“巨”独体字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南、部、巨”学生练写。
“南”:“冂”里面的不是“羊”,而是比“羊”少一横。上小下大,上部横笔短,竖笔略向左斜;下班宽大,横折钩横段在横中线上,竖勾段较左竖略长;框内竖在竖中线,上端不出头,下端与左竖持平。
“部”:左右等宽,左边的“立”大“口”小,“立”下横从横中线起笔,右端过竖中线,“口”右侧紧靠竖中线,“阝”共两笔。
“巨”: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首笔横居上居中;末笔竖折的横段超出上部。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四、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表示奇石名称的词语: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表示动作的词语:飞落抱蹲望
2.练习运用:练习用上面的动词说话。
仙桃石好像是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一只猴子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出词语,让学生初步积累这些词语,鼓励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并学习运用,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字词的能力。】
五、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我们解决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从读中感受到了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的美丽壮观,真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
六、当堂检测
七、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体会黄山石的奇妙,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为什么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问题引导,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到了哪几种奇石?
课文写到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几种奇石。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中外闻名”说明了什么?第一话交代了什么?(板书:闻名中外)
(表明了黄山风景区在世界上的地位,这句话还交代了黄山风景区的地理位置。)
仿写:试着写几个和“中外闻名”意思相近的词语。
示例:驰名中外举世闻名名扬四海
(2)从“秀丽神奇”一词中,你读出了什么?(板书:秀丽神奇)
“秀丽神奇”写出了黄山景色的特点,强调了怪石的“有趣”。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实现和文本对话。】
3.默读2—5自然段,并用“——”画出描写奇石形态的句子,想一想石头的形状。
出示:
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将你所画的句子再读一读,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出示:“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预设:
把“仙桃石”比喻成“大桃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仙桃石”的形状。
“仙桃石”原本是静止的,“飞”和“落”这两个动作描写,将石头写“活”了。(板书:仙桃石)
师:认识比喻句
概念: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叫做比喻。
作用:使描写生动形象。
判断:借助比喻词“像”“似”“仿佛”等来判断。
(2)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
“抱”、“蹲”、“望”、“一动不动”等动词,把这块形状像猴子的奇石写得活灵活现,突出了“猴子观海”的有趣。(板书:猴子观海)
练一练:请你也用连续用几个动词,写一句话,来描写你熟悉的一种小动物的动作。
示例:小猫轻悄悄地走过去,蹲下身子,眼睛紧紧盯着笼子里欢蹦乱跳的小鸟。
(3)“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预设:
把“巨石”比喻成“一位仙人”在指路,将奇石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突出石头的有趣。
“站”“伸”“指”等动词,写出了“仙人”的动作,使得“仙人”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板书:仙人指路)
(4)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
预设:
这一句是作者的想象“伸着脖子”从形状上写出了巨石上部的修长之美。“不住地啼叫”从声音的角度来写石头的特点。这句话把“金鸡叫天都”写得栩栩如生。(板书:金鸡叫天都)
【设计意图:从整体感知,再分别剖析,注意引导学生自己谈感受和体会,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4.齐读第六自然段,想一想和第2、3、4、5自然段写石头有什么不同?
(第2-5自然段详写,第6自然段略写。这样能突出表现几种奇石的特点,重点突出。)
看图联想,写奇石。
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板书: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5.总结全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知道为什么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了吗?
(因为黄山的石头奇形怪状,有的像水果,有的像动物,有的像神,形状多样,惟妙惟肖,神奇有趣,所以作者把黄山的石头称为“奇石”。)
【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句,巧妙的问题引领,一步步的深入理解,训练学生理解和思维能力。】
四、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奇石》
听读《奇石》,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奇石神奇有趣的特点。
五、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
本课生动地介绍了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有趣的奇石、怪石,表现了黄山风景区自然景观的美丽壮观,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六、学会写话方法
学一法:描写要详略得当
我们在写作时,最能直接、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地方要详写,和表现中心思想有些联系,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
举一例:我走进我的“小天地”,决定先从这里开始整理。我先把被子叠整齐,书桌上整理好,再用抹布擦得干干净净的,把地扫了,又用拖布拖得很亮,连影子都能看得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斗,我的房间终于被我打扫得干干净净。接下来是客厅,我把客厅打扫得也很干净,像人间仙境一般。
练一练:你参加过动物园吗?请你把参观的过程写下来,要详略得当。
示例:昨天,我和爸爸去动物园玩。在大象馆,我看到一头小象寸步不离地跟在妈妈身边,学着妈妈用鼻子吸池子里的水,往身上淋,样子特别可爱。
我还参观了猴子、羚羊、斑马、鸵鸟、孔雀等等,都非常有趣。
七、课堂小结
文章语言优美、描写生动,通过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图。
八、主题延伸
你最喜欢黄山奇石中的哪个景色,把它画下来吧。
九、当堂检测
十、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6)
详写: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闻名中外、秀丽神奇、黄山奇石
略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学生初读课文第一段后,对文本只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我抓住了“课文写到了哪几种奇石”。进行下面的教学,通过黄山奇石是黄山最突出的景观。分别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于是,进入第二,三,四,五自然段的学习,在进入阅读时,我提出了“黄山的这些奇石”都奇在哪儿呢?这个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板块式的问题,然后,学生就带着问题去研读课文。从学生反馈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同学都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而且能较准确的抓住文章的关键字。
为了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做到读写结合,在学习最后一自然段时,我增加了“看图联想,写奇石”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在先前的朗读语言积累后,学习作者的方法,写一写“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学生能结合自己的想象,写出自己喜欢的石头的有趣样子,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不足之处:
但在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下:
1.学生个体的朗读效果得不到保证,相当多的学生能读通顺,但读不出感情。所以,教师在课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
2.加强语言训练环节,有的同学能仿照课文写好,但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词汇,写的不够具体生动,今后要加强指导和积累。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读“区、尤、其”等14个生字,会写“南、部、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黄山奇石的独特和美丽。
3.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4.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石的栩栩如生,感受拟人、比喻的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
通过反复阅读、分析、理解课文,结合图片想象其他奇石的形貌,并且培养对黄山的向往之情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方法】
教法:
讲授法、朗读指导法、启发式教学法
学法:
想象感悟法、圈点批注法、读写结合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黄山图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黄山奇石的照片
学生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黄山奇石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的(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黄山看一看,看一看黄山的风景看一看黄山的怪石。你们愿意吗?
二.揭示课题
1.师生一起板书。
2.全班齐读课题。
3.释义“奇”:这里的“奇”是什么意思?(少见的、奇怪的)
三、初读课文,感知黄山
(一).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2.用“______”划出文中写了几种黄山奇石。
(二).生字学习
出示生字:
wénmíngjǐngqūshěngbù
闻名景区省部
xiùyóuqíxiānjùwèi
秀尤其仙巨位
zhùxíngzhuàng
著形状
1.个别读,教师相机正音。
2.教师打乱生字卡片,小火车读。
3.齐读。
出示词语:
中外闻名姓名景色风景区
安徽省南部秀丽神奇尤其
其它神仙巨石一位
著名形状奖状
1.自由读、开火车读
2.小老师领读,教师相机正音。
3.齐读。
四.整体感知
1.课文一共写了几个自然段?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归纳: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景色秀丽神奇、怪石有趣极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提醒笔画“南”、“部”:这两个字的哪些笔画需要相互提醒?(提醒“南”字里面不是“羊”)
(3)书写生字“南”、“部”:教师范写,学生描一个写两个。
2.书中介绍了哪几种有趣的怪石呢?读一读2-5自然段。
(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3.多么奇形怪状的的石头啊,如果我们全班都去了黄山,你会在哪块石头前面给自己留影。或者说你觉得哪块石头最有趣?怎么有趣?再来读一读课文。
读文要求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的第2至第5自然段。
2.读完后小组讨论
五、再次读文
1.同学们再次读一读2-5自然段,把四块有趣的怪石再记一记。
2.谁有兴趣单独读一读有趣的怪石,找四位同学读。
3.黄山上除了这几块石头,还有吗?(生答)齐读第六自然段。
4.黄山的石头说完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生答)
5.黄山的怪石千奇形怪状,大家给其他的怪石起个有趣的名字吧?(出示图片,生给奇石起名字)
六.教师总结:
我们领略了黄山的美景,欣赏到了有趣的千奇百态的怪石。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七.作业
如果你是导游,“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你会怎么跟游客介绍呢?
板书设计: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4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知道了黄山是(影片)
旁白:同学们,这里就是黄山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一山而闻名中外,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可见黄山之神奇魅力,那里风光秀丽,山峰险峻,怪石林山。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起欣赏黄山怪石的奇趣。
二、默读课文2~5段
1、人有名字,黄山的石头也有名字,请大家默读课文2~5段,看看课文介绍几块石头?叫什么名字?
板书:
仙桃石猴子观望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
2、多有趣的名字(出示图),你们看这是什么石?
3、你喜欢哪块石头?请读一读。
(自由读指名读。)
三、讲读课文
1、边看图边读课文,说说你喜欢哪块石头?为什么喜欢?你觉得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同学交换意见。)
2、指导学习猴子观海一段。
过渡:
很多同学都喜欢猴这块石头,现在让我们先欣赏这块神奇有趣的石头吧。
⑴示图,指名读。边听边思考:
你认为这块石头奇在哪?课文中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写得好?
⑵理解:陡峭翻滚。
板书:
抱、蹲、望
⑶演示,朗读背诵小结:
在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块外形像猴子的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是多么神奇而有趣!
3、下面我们继续欣赏其它三块石头,汇报:
⑴仙桃石:
把一块大石头比作大桃子、很形象逼实,一个飞一个落就把仙桃写活了,说不定还是孙悟空偷吃仙桃时掉下来的一个桃子呢!
板书:
飞落
⑵仙人指路:
①(动作演示)怎样指?
②板书词语:
站、伸、指
③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仙人指路的动作,神态非常生动、有情趣。
⑶金鸡叫天都:
①你觉得哪些词、句写得好?
②这只雄鸡是怎样叫的?(动作演示)
板书:
伸着、对着、啼叫
③这几个词形象地写出雄鸡啼叫的情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真是奇妙极了。
4、小结:
刚才我们欣赏了四块奇石,你觉得它们奇在什么地方?
(形状奇怪有趣,能引起别人的想像。)
5、过渡:
在黄山像这样有趣的石头多得数不清,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呢?
6、齐读最后一段。
四、拓展思路,练习说话
1、出示:
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你能根据这些名字展开想象,用几句话说说这些怪石的样子吗?
(自选自说,指名说。)
2、在黄山,奇形怪状的石头还有很多,你能给它们起个名字吗?
(出示图片。)
五、总结
在大自然中,像黄山这样风景秀丽的地方还有很多,有机会,我们去游览吧。
六、作业
必做题:朗读课文,再从课文中选两段背下来。
选做题:
1、抄写课文中的好词好句。
2、向别人介绍黄山的奇石。
3、找有关黄山的图片资料。
4、根据黄山奇石的形状,给它起个名字,再用几句话写下来。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5
一、开门见同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黄山)重点词
是哪个(奇)
3、教师语:黄山是一大风景区,叫。它在我国南部。
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二、初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2、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③黄山风景区还有的岩石。“奇形怪状”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
4、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标出其名称。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导语:我们先来到“猴子观海”这地方,看看这块奇石。
1、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讨论
①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去海——样子奇特。)
②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指导读句子。
④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学习第三段
导语:我们继续往前看,会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节有什么不同?
2、一段话中,并列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该怎么学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看课文的学法提示。听老师读一读,想:分几步学?
3、理解学法提示。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习方法卡片。()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齐读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习。P22
NO:6
8、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式。
四、巩固生字形。
1、卡片认读词语。
2、字形用复合投影与“微”比较。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20
NO:1
板书设计:
抱、蹲、望更有趣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6
【教学设想】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且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出来。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3.初步体会黄山奇石的“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想象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我们看这三幅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呀?选择其中的一块石头想一想、说一说。
2.同学们想得好,说得好,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刚才,小朋友们看到的描述的是安徽省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小组讨论,学习生字。
方法:四人为一小组,先读准字音,易错的字音相互提醒;再分析字形,易写错的字找出来,一齐学习。找出最巧妙的识记方法。
三、汇报学习情况。
请一组同学汇报,汇报后,重点指导以下字形。
巨:共4画,半包围结构,最后一笔是竖折。
“闪”是门字旁,半包围结构。
四、理解词义。
1.观察图画、查字典理解词义。
2.哪些词义不懂提出来,同学一齐解决。
重点理解:
闻名:有名。“闻名中外”,就是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
尤其:表示更进一步。
秀丽:清秀美丽。
神奇:非常奇妙。
陡峭:山势坡度很大,好像直上直下似的。
翻滚:多指水、云等上下滚动。
五、指导书写。
南”:“冂”里面的不是“羊”,而是比“羊”少一横。
“部”:左面的“立”下面的横要收一收,不要太长,右边的“阝”是先写横撇斜勾,再写竖。
“巨”:第二笔是横折,最后一笔是竖折。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培养学生在具体语文环境中理解词义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读懂第3段是怎样具体写两块奇石的奇形怪状,又是怎样把并列的两个内容连接起来的,并能仿照第3段写法说一段话。
3、能背诵2、3段,听写第4段。
4、了解黄奇石的神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得并列关系的段落。(第3段)
教学难点 :仿照第3段说一段话,并绍“天狗望月”和“仙女弹琴”这两块奇石。
教学准备:投影片、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同引入课题。
1、出示课题,齐读。
2、从课题上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奇石)哪里的奇石?(黄山)重点词
是哪个(奇)
3、教师语:黄山是一大风景区,叫。它在我国南部。
今天,教师和同学们到黄山风景区游览一番。
二、初知课文。
1、听配乐朗读录音,看投影片,用1句话说说黄山风景区是怎样的&39;地方,有什么厅特的景色。
2、学生自由畅说,并引导学习词语。
①黄山风景区是个的地方。
“秀丽神奇”什么意思?(美丽、奇妙)
②黄山风景区还是个的地方。
“闻名中外”的“闻”什么意思?整个词的呢?
③黄山风景区还有的岩石。“奇形怪状”什么意思?
是那些怪石,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
给“尤其”换个词,代进去读一读。(特别)
3、课题中的“奇”就是神奇、奇形怪状的意思。
4、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石?默读课文,用“——”划出奇石的名称。
5、具体介绍了哪几块奇石?用“△”标出其名称。
三、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二段
导语:我们先来到“猴子观海”这地方,看看这块奇石。
1、释词。“观”什么意思?与课文中哪个词意思相同?
2、出示投影片。
请一位小朋友当导游介绍奇石,其他同学看投影,师指图。
要求:边看边听边想,这岩石奇在哪里?
3、讨论
①它神奇在哪儿?
(它两只手抱着胳膊,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去海——样子奇特。)
②请用“·”标出主要的动词。(板:抱、蹲、望)
③指导读句子。
④听老师读一句话,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句子:它两只手抱着胳膊,蹲在山头,望着去海。
⑤这奇石还神奇在哪儿?(陡峭的山峰)
“陡峭”什么意思?用图示帮助理解。
⑥这块岩石多奇,多有趣呀!最后一名。
概括地说——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4、仿说“天狗望月”这奇石。
(二)学习第三段
导语:我们继续往前看,会看到更有趣的奇石。
1、默读第3小节,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奇石?想想这小节写法上与第2小节有什么不同?
2、一段话中,并列写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内容,该怎么学呢?这就是我们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看课文的学法提示。听老师读一读,想:分几步学?
3、理解学法提示。根据学生回答贴出学习方法卡片。()
4、按学法提示学懂这段话。
第一步齐读想:讲了哪两个内容?(“仙桃石”、“仙人指路)
第二步干什么?(每个内容是怎样写的?)
①“仙桃石”怎样写的?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②出示投影片,各种形式朗读至会背。
③“仙人指路”是怎样写的?也用了什么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④小结:这两块岩石都用打比文的方法写出它的神奇。
第三步干什么?
①课文用了哪个句子把它连接起来的?用“~~”划出。板:更有趣。
②连接两项内容的句子不只有这种,还可以怎么说?
5、赏读。
6、回顾学法。
7、课堂练习。P22NO:6
8、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式。
四、巩固生字形。
1、卡片认读词语。
2、字形用复合投影与“微”比较。
五、课堂作业:作业本P20NO:1
板书设计:
抱、蹲、望
更有趣
教后感:
这堂课中,我觉得重点训练与常规训练处理得比较好。本堂课训练重点是读懂得并列关系一段话(即第三段)。我教学第三段中,注重指导学习学法提示,先让学生自学学法提示,然后师生共同运用学法去读懂课文,最后为弄清这并列段的结构,我又安排了这样二环节,用“猴子观海”、“仙人指路”、“仙桃石”三块奇石任选两块说成一个并列段。通过以上几步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并列段结构在学生脑中清楚形成了。课题理解的训练、字词训练、听说训练在本堂课中都属于常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也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看图学文,体会黄山石的奇妙之处;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汇,渗透写作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培养学生观察、想象、朗读、说话、交际能力。
3、习惯目标:培养学生自学习惯,认真读书,认真思考的习惯。
4、德育(情感)目标:诱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图画和理解语言文字,在朗读中体会黄山奇石的奇妙之处。
2、有些词语如“闻名中外”“秀丽神奇”“翻滚的云海”“尤其”要通过各种方式重点理解。
教学难点:
1、“翻滚的云海”由于平时很难看到,所以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2、第五自然段中“巨石怎样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是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激情引趣。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风景特别优美的地方去看一看,你们愿意吗?这个地方就是——黄山(师板书:黄山)对于黄山你都知道些什么?(生自由答)有去过黄山的吗?多数同学都没去过,教师也没去过。但老师这里有一段黄山的录像片,你们想看看吗?(放录像)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
2、揭题、解题
师:提到黄山,就不得不说一说那里的石头,这节课我们就来观赏一下那里的奇石(板书“奇石”)齐读课题。
师:“奇石”一词你是怎么理解的?到底那里的石头神奇在哪儿,相信同学们学完这节课都会找到答案的。
二、讲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看图,想想这四幅图都和课文中的哪一段相对应?学生自由读后,汇报。如果第四幅图出现争议,要留到一会再讨论)。
(二)分段学习
1、学习第一段(1)讲读、分析
a师:我们先来看一看第一幅图吧。(出示第一幅图)谁能说说图上都有什么?你觉得这里的风景怎样?
b师:我们看看书上用什么词来形容黄山风景的。谁愿意读读第一自然段?(一生读第一段)
c师:哪个词最能表现黄山风景的特点呀?(秀丽神奇)(师板书:秀丽神奇)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好,我们又学会了一个形容风景的词语,齐读———秀丽神奇。
d师:这段除了告诉我们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外,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闻名中外)什么叫闻名中外?你还知道我国哪些地方闻名中外呢?作为一名中国人你觉得怎样?(板书:闻名中外)
e师:这段还告诉我们什么了?(那里怪石有趣)那句写的读一读(师出于第1自然段第(2)句话)“尤其”一词你还能换个什么词来说,(特别)放在句子里读一读。(一生读句子)你读了这句话,觉得作者下面要写什么了?(怪石)对了。像这样的句子在文中就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你们明白了吗?
(2)指导朗读第一段。(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看来黄山的风景真美呀,尤其是那里的怪石还特有趣,那么谁愿意再读一下第一段,让人听了以后都起赶紧支看看。(学生读、评价,适当出示朗读符号进行指导)齐读第一段。
2、学习第2一5自然段
看图、讲读、分析、朗读
(1)师:既然那里的奇石有趣极了,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好吗?快速浏览课文2一5自然段,介绍了哪些奇石,把它们的名字画下来。(学生画在书上)准来汇报?(生说一处,师写一处,名称)
(2)师:文中主要介绍了这四处景观。现在再请你默读2一5自然段,想一想,人们为什么给它们起了这样的名字。读完后,你喜欢哪处景观,就给你同桌讲讲它名字的由来,听清了吗?默读开始(学生默读后,同桌讨论)
(3)学生汇报(学生汇报哪段就讲读哪段)
a“仙桃石”一段,出示图片,学生讲清名字由来后,提问:为什么叫“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教师要抓住“飞”和“落”两个词,并相应板书。然后请喜爱“仙桃石”的一名学生带着喜爱的情感读第二段。读后学生评价哪读的好,教师相应出示朗读符号,让所有喜爱这处景观的同学都齐读这一段。
b、“猴子观海”一段,出示图片,学生汇报后,师请学生指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师板书:抱、蹲、望,让学生找出所喜爱的词。如“翻滚的云海”让学生解释是什么样子。“陡峭”用打手势来理解,然后也请学生朗读、评价。
c“仙人指路”一段,学生汇报后,教师请学生找出哪些词语最能说明这处景观的样子,板书:站、伸、指。然后让学生做出“指路”的动作,最后学生朗读。
d“金鸡叫天都”一段,学生汇报后,师让生指出不太理解的地方,师出示第一句话;其他学生讲解。要抓住“变”字,再让学生找出形容样子的词语,师板书:变、伸、啼。然后朗读。
注意:有可能学生对第四幅图到底对应的哪一段的有异议,教师要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理由,只要能通过图说清是怎么像“仙人指路”或“金鸡叫天都”的既可,老师不做硬性规定。
(4)体会写法,渗透写作方法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学习的这四段,每一段作者写作的顺序都一样吗?先看“仙桃石”一段是先写这处景观的名字再写样子,而第三段呢,是先写样子,再写名字,第四段呢?第五段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变换着写呢?就是让读者感到写的有变化,不枯燥,有趣味,明白了吗?
3、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黄山奇石就是这几处吗?(不是)好我们一起来读读最后一段(学生齐读),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三、发散思维练习
师:你们看这里就有几处奇形怪状的岩石,你们来说说它们像什么,给它们起个名字好吗?(出示图片,学生说像什么并起名字)
四、全课总结
师;学完这篇课文,谁能说说“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里呀?
师:由此我们看出黄山风景真是————秀丽神奇,闻名中外
宣布下课。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9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识字1告诉我们安徽有一座非常有名的山。谁来说说,是哪一座山?
(生回答:黄山。)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黄山的课文。
3、齐读课题。
(“奇”上加点。)问:“奇”是什么意思?(奇怪)黄山到底有什么奇石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图文结合,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师读第一自然段,生看图,并思考:
在图上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⑵出示黄山景观照片,让学生初步了解黄山有陡峭的山峰,茫茫的云海,苍翠的树木,间接感受到黄山风景的秀丽神奇。
⑶生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共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①理解第一句着重明确:
黄山在哪里?并结合课文理解“闻名中外”的含义。
②理解第二句着重弄清:
黄山景色怎样?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秀丽神奇)
③根据理解,生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有强调的语气。
2、指导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生看图,找一找哪儿是仙桃石?它放在什么地方?
⑵指导看图,远处是起伏的山,近处是白色的云雾,仙桃石像天上掉下来的落在山顶上,让学生体会“仙”的含义。
⑶根据情景,生齐读第二自然段,要把“飞”、“落”两字强调出来。(加着重号)
⑷小结:
这段只有一句话,讲了三个内容:
①这段讲了什么景点?
(仙桃石)
②它在什么地方?
(在石盘上)
③它是什么样子的?
(大桃子)
3、指出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介绍的景点,大体也是按照以下三个问题来写的,让学生按照这三个问题看看图,学学文,自学三、四、五自然段,并完成表格:
景点奇石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
4、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
⑴猴子观海:
①“猴子观海”时“猴子”的样子,按课文中的动词顺序说一说。
(“抱”、“蹲”、“望”,为了加深理解,可让学生上台表演。)
②理解“翻滚的云海”。
(启发:平时我们看到的天空的云,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层次很低分明,而且基本是静止的。就是动,也是朝一个方向飘去。黄山的云很特别,四周都是高山高峰,大片大片的云层积得很厚,风一时吹不来,去一时出不去,加上山底下大量的热空气不断上升,因而,云就像海浪那样“上下左右翻滚”。这样就形成了著名的“黄山云海”奇观。)
③我们说“猴子观海”是根据“猴子”的哪个神态来想像的?
(奇在“一动不动”地观看。)
④指导阅读,让学生在“抱”、“蹲”、“望”等字下加点,读时读出趣味来。
⑵仙人指路:
①“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的,用动词说一说。
(“站着”、“伸着”、“指向”。)
②我们说“仙人指路”主要根据“仙人”的哪个神态来想像的?
③指导阅读,读出“更有趣味来”,读时把“更”、“伸”、“指”强调出来。
⑶金鸡叫天都:
①变成“金鸡叫天都”的原因。
②“金鸡叫天都”是什么样子的?(读出原句)
③“金鸡”就是书上说的什么鸡?它是在什么条件下,由什么变成的。(读出原句)
(启发:我们去黄山观看“金鸡叫天都”时需要在晴天早上,在太阳升起的时候。“金鸡叫天都”的著名,其原因大概就在这。)
④指导阅读,一、二两句要读出神奇感,第三句要读出强调的语气。
5、师指导学生学习第六自然段:
⑴齐读第六自然段,思考:
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
⑵提问:你读了这些有什么想法?
(通过讨论,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启发:如果我们去黄山或别的游览胜地,给不知名的奇石取名,要仔细观察,抓住奇石的特点。)
三、作业指导
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全班同学介绍黄山奇石。
《黄山奇石》表格教案篇10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照片,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按要求背诵两段课文。
2、理解黄山奇石“奇”在哪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引起兴趣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清水秀,历史悠久,名胜古迹遍布全国各地。在《归类识字一》中,我们已经认识了不少的名胜古迹,你还记得有哪些?对安徽黄山,我们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知道风景秀丽的黄山,向来以奇石、怪树、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中外。特别是那里的石头,干奇百怪,形态万千。今天我们就在读文中欣赏黄山的奇石吧。
板书课题:
黄山奇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初读,看清段落,读准字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它的意思。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写到的黄山奇石:
“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等,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看图学文,理解内容
1、看图,出示投影:(黄山风景区的景观照片。)
师:同学们看看,图上画的是什么?
生:茫茫的云海,陡峭的山峰,山峰上树木的郁郁葱葱……
师:那么,黄山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生:山峰秀丽,树木葱笼,云海翻滚,看起来非常壮观。
师:课文是怎样介绍这幅彩图的呢?
2、指名读第一段:
这段有几句话,每句各讲什么?
⑴指名读第一句:(注意长句中的停顿。)
⑴从这句话中你们知道黄山在哪里?(看地图)
⑵怎样的地方可称风景区?(有山、有水、可供人观赏。)
⑶我国的风景区有很多,黄山风景区很有名,句中哪个词告诉了我们?“闻名”
⑷是什么意思?
⑸“中外”指哪里?
⑵指名读第二句:
⑴黄山风景区景色怎样?秀丽神奇是什么意思?(青秀美丽,非常奇妙。)
⑵在这秀丽神奇的景色中,从哪个词中可以看出“石”最有趣?“尤其”还可以换成哪些词?(特别、非常……)
3、老师引读第一段,黄山的怪石怎么有趣?
⑴这幅图主要突出了什么?(山顶的大石头。)
这块石头像什么?(像大桃子。)
它所在的位置像什么?(大石盘。)
⑵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仙桃石?看图:
远处连绵起伏的山峦能看清吗?为什么不能清楚地看出远处连绵不断的山峰呢?(因为大雾弥漫。)远山近雾,如同仙境一般,所以人们给形似桃子的岩石取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名字叫──仙桃石。
⑶仙桃石怎么来到石盘上?它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启发学生想象。)“仙桃石”的神奇就在于:
第一,从外形看,它真像一个大桃子。
第二,从来源看,这么大的石桃子人间少有,只能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吧,这就更神奇了。
第三,从动词的运用看,一“飞”一“落”把那石写活了,那么大一块石头宛如小鸟一般轻松自如地从天上飞来,落在了山顶的石盘上,真是妙不可言。
仙桃石怎么来到石盘上的呢?(启发学生想象)(也许王母娘娘在开皤桃会的时候,不小心从天上掉下来。)那么第二块奇石又是什么呢?课文又是怎么描述它的?
4、指名读第三段看图,出示投影:
⑴这块石头像什么?他落在什么地方?“陡峭”是什么意思?(坡度大,直上直下。)
猴子在干什么?(观看云海。)从书中划出表示猴子动作的词。(抱、蹲、望。)
⑵猴子抱着什么?(腿)它蹲在什么地方?(山头)
⑶怎么样的蹲着?(一动不动。)它在望什么?(翻滚的云海。)
⑷想想看这块奇石会叫什么?猴子本来非常好动,这会儿为什么一动不动?(启发学生想象。)
翻滚的云海,也是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一。平时我们从地面往上看,天空中的云层比较分明。似乎是静止不动的,即使动也是缓缓地飘动,由于黄山的山峰高耸入云,从黄山上往下看,云层就像大海的波涛那样上下翻滚,非常壮观。这美丽的景象,把猴子看呆了,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壮观的景色,所以他一动不动。“猴子”所处的位置奇特,它蹲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这只猴子为什么要蹲在那么陡、那么险的山峰上?原来猴子是为了观看黄山秀丽神奇的景色之──翻滚的云海。想想看,这块奇石会叫什么?(猴子观海)
5、总结教法:
刚才我们欣赏了两块奇石,一块是“仙桃石”,一块是“猴子观海”,同学们看一下,这两块奇石的写法一样吗?“仙桃石”是先写奇石的名称,再写它的样子,而“猴子观海”是先写它的样子,后写它的名称。不管怎样写我们都是用“读文→看图→想象”的方法来学习的。
6、指导学生用上述方法自学四、五段:(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读第四段。出示投影:
第三块奇石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的?这块奇石叫什么?(“仙人指路”)为什么说它更有趣?(“仙人指路”的神奇在于它就像仙人一样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一个“仙”字给这块石头蒙上了神奇的色彩,使人觉得有趣极了。)谁能把这幅图画出来?(让学生想象画图)
⑵指名读第五段。出示投影:
①这段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这几块巨石像什么?
(雄鸡)
②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光闪闪的巨石呢?
(太阳光一照,巨石上金光闪闪,就更像一只美丽的“金鸡”了。)
③这块奇石叫什么名字?神奇在什么地方?
金鸡对面也是一个有名的景点,是著名的天都峰,每当太阳升起时,阳光照在巨石上好像金鸡打鸣,所以这块奇石叫──金鸡叫天都。
“金鸡叫天都”的神奇主要是一个“变”字:天都峰上的几块巨石的形状像只雄鸡本来就很奇怪了,而太阳升起时,巨石还能“变”得金光闪闪,像只美丽的金鸡,这就更令人惊奇了。
7、齐读第六段:
⑴这段主要写什么?
(黄山奇石很多。)
课文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奇石?(3种)
⑵这三种奇石只说了它们的名称,并没有写出它们的样子,谁能仿照前面的写法,说说这三种奇石的样子。
(指名让学生想象、试说。)
⑶“仙女弹琴”后面是什么号?省略了什么?叫出名字的石头都数不清,那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就更多了,正等着你们去给它起名字呢?
四、总结全文
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录音机朗读课文边想象文中所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精妙的用词,对美丽自然景色的描绘,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我们知道黄山的景色非常秀丽,特别是那里的奇石,非常神奇,非常有趣。正因为这样它才会吸引无数的游客留恋往返;正因为这样它才会成为全国著名的游览胜地;正因为这样它才会闻名中外。希望大家好好学习,学好本领,长大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到黄山给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起了更好听的名字。大家说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