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范文模板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教案范文模板怎么才能写好?这里分享一些小学教案范文模板,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
__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为了让我校全体同学过一个丰富多彩、富有意义的儿童节,根据本校实际,现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作如下安排,望相关教师抓紧抓落实。
一、活动主题:快乐六一体验成长。
二、活动目的:
1、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使每位新入队的少先队员感受到自己的光荣,记住这个难忘的六一。
2、各班组织各种形式的表演活动,使学生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六一。
三、活动内容:
1、发展新队员。(各班将新队员名单于5月20日前上报少先队大队部)
2、表彰优秀少先队员、三好学生(各班按规定比例于5月20日前上报名单)。
3、艺汇演活动
每班准备1---2个节目(节目类型可以是舞蹈、相声、小品朗诵、合唱等),班主任、科任教师及音乐教师组织排练,于5月27日前将节目上报到少先队大队部。[舞蹈类:以健康、健美、乐观向上为主,要求每班至少准备1-2个舞蹈。歌唱类:以儿童歌曲为主、健康向上的题材。其它类:由老师灵活编排。
四、活动时间和地点:__年5月30日学校操场
五、活动准备:
1、做好新生入队的各项准备工作。
(1)新生入队名单。
(2)新生佩戴领巾方法和入队誓词的练习。
(3)新老队员代表讲话稿。
2、文艺节目准备:
(1)以班为单位参加,由班主任调配时间进行指导与训练一个质量较高的文艺节目,各个节目由各班自行决定。可选节目如下:歌舞类节目(合唱、表演唱、独唱、歌伴舞等)。语言类节目(课本剧、小品、相声、双簧、绕口令、快板、魔术等)
(2)演出服装、道具、演员化妆由各班自行解决。
六、活动人员安排及注意事项:
为保证活动顺利开展圆满结束,成立活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__;副组长:__;成员:__、各班班主任。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39;组织指挥、协调。
1、人员安排:
(1)安全巡逻组:
__:负责守门,严禁所有外来人员、无关人员进入校门,严禁活动期间学生出校门。
__:负责校门外巡逻,甄别可疑人员,发现可疑人员立即报告安全领导小组。
__:校内巡逻,制止学生乱跑不遵守纪律。
各班班主任自始至终与本班学生坐在一起。
(2)场地布置组:负责标语、音响、学生分区等。组长:__成员:__、__、__
(3)文艺汇演组:负责组织庆祝活动的开展。组长:__。成员:各班班主任。
2、注意事项:
(1)各组成员要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
(2)活动结束后,各班班主任要组织学生进教室再次强调安全事项,督促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按时回家。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2
教材分析
1、本课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学练为目的,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2、跳跃运动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有密切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能力,又是学生比较熟悉和喜欢的运动项目之一,急行跳远及其游戏简单易学,在自然助跑与起跳相结合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较之三四年级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进一步增长,女生身体活动能力与男生差距缩小,因此技能教学过程中,较三四年级有了更高要求,并通过教学进一步发展跳跃能力。
教学目标
A、学生通过学练,进一步发展急行跳远的能力,能把助跑和单脚起跳很好结合,并轻巧双脚落地。
B、学生进一步发展身体协调性和弹跳能力,体验跳远时的身体动作感受,初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提高观察能力和时空感觉。
C、初步养成勇敢、自信、果断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助跑与单脚踏跳结合技术
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同学们都会跳绳吧!!那就跳起来吧!大家散开点。”
2、专项引导:单脚、双脚连续跳绳(111、222,11、22,1、2)(提示想尽快跟节奏,膝盖得微屈,有弹性)
3、教师示范完整的急行跳远动作,让学生重点观察助跑与起跳的结合瞬间动作。教师的漂亮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出:加速助跑,积极跳起的要领)
4、自主发展跳跃能力:先布置场地(把绳摆放成圆和正方形强调圆——单脚,方——双脚(上一步起跳、双脚落地)(安全提示:强调必须一人练习完毕回到队伍后面后,下一人开始练习)然后到3——5步助跑到自我适当的距离,期间教师个别指导与纠错。(期间多次强调加速助跑,积极跳起、看谁踏得准、落地轻、落地稳等)
5、挑战赛:分自我挑战(及格赛,小组互帮互助,使尽量多的同伴过及格线,男女稍有区别;小组推优赛;全班争优赛)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6、创新游戏:小组编织图形赛(期间播放舒缓的轻音乐!)
7、小结与回收器材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3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情景。
2.理解“这里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桂花。”一句话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导语:童年是美好,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文章。(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感兴趣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乐趣。
(1)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摇花乐’,还有那摇落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4
一、教学内容:
译林版小学英语5上Unit8AtChristmas(Cartoontime&Songtime)Period2
二、教学目标:
Knowledgeobjects:
1.Tomakethestudentsunderstandthenewwords:sing,songs;newphrase:merryChristmas;newsentencepattern:what’swrongwith…?
2.Toletstudentsknowhowdopeoplecelebratethedifferentfestivalsinwesterncountries.
Abilityobjects:
3.Toimprovestudents’listeningandspeakingabilitybyreadingandpracticingthecartoontime.
4.Todevelopstudents’communicativeabilitybylearningtheusefulexpressionsforcelebratethefestival.
Moralobjects:
5.Beabletoenjoythegreatfunofthiscartoonstory.
6.Toenablethestudentstoenjoythefunofhelpingothers.
三、教学重难点:
1.TomaketheSsgraspandunderstandthemainideaofcartoontime.
2.Toenablethestudentstouseusefulexpressionsforcelebratingafestivalandreplyingintheirowndialoguesrelatedtothedailylife.
四、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交际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
1.Greeting
2.Leadingin
a.Playagame:’Non-stoptalking’
(渗透enjoy和send)
b.ReviewStorytime.
Step2.Presentation
SongtimeandCartoontime
1.learnthesong
(PPTshowspicture1oftheCartoontime)
T:Whoarethey?
S:Sam,Bobbyandtheirfriends.
T:HowareBobbyandSam?
S:They’reveryhappy.
T:Whattimeisit?/whenisit?
S:It’satChristmas.
T:Yes,it’sonChristmasDay.
T:Whataretheydoing?(Sslistentothesong)
S:Singthesongs.
新授singthesong
T:Canyoutellmethetitleofthissong?
S:...(揭题:wewishyouaMerryChristmas.)
2.Enjoythecartoon
(PPTshowsthestory)
T:Whoisnothappy?
S:MrTurkey.
T:MrTurkeylookssad.(新授sad),sowhatwillyousaytohim?
S:What’sthematter,MrTurkey?/...
T:Wecanalsosay:What’swrongwithyou?(新授)
3.Readandanswer
1)引出:It’salotoffun!IalwayshaveabigdinneronChristmasDay!
2)引出Idon’tlikeChristmas,peopleeatsusonChristmasDay.
4.Readtogether
5.ActCartoontime
Step3.consolidation
1.Sendpresents.
2.Culturalinfiltration:‘TheWhiteHouseTurkeyPardon’.
3.Otherpopularholidays
Step4.Tickingtime
Step5.homework
RetellCartoontime.
Trytoknowmoreaboutthefestivalsinwesterncountries.
板书:
Unit8AtChristmas
FirstSingChristmassongsbuypresents
NextenjoyChristmasfoodbuyaChristmastree
Thensendpresents
Finallyknowaboutholidays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5
【学习目标】
1、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并体会代数方法的一般性。
2、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用猜测、列表、假设或方程解等方法。
3、体会到数学问题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是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2、难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学习过程】
一、故事引入
在我国古代流传着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鸡兔同笼”就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早在1500多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探讨了。
阅读书本P112鸡兔同笼的故事,能用你自己的话表述一下题目的意思吗?
二、探索新知
1、阅读P113例1,根据书本提示,会用列表法求出鸡、兔各几只吗?
(完成课本表格。)
2、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脚数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能列式解决吗?
(会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3、自己动笔,尝试用方程的方法解决鸡兔只数的问题?
(有困难的可参考书本P114)
4、用假设或者解方程的方法解决P112“鸡兔同笼”问题
(1)方程解:(2)算术解:
解:设鸡有x只,那么兔就有(35-x)只。解:假设都是鸡。
根据鸡兔共有94只脚来列方程式2×35=70(只)
2x+(35-x)×4=9494-70=24(只)
2x=4624÷(4-2)=12(只)
x=2335-12=23(只)
35-23=12(只)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5、以上三种解法,哪一种更方便?
☆友情小提示:
要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采用假设法或方程解都可以。用方程解更直接。
6、阅读P114阅读资料,了解下古人是怎样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
三、知识应用:独立完成P115“做一做”,组长检查核对,提出质疑。
四、层级训练:1.巩固训练:完成P116练习二十六第1--5题。
2.拓展提高:练习二十六第6、7题。及P117“思考题”
五、总结梳理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学习心得__________(a.我很棒,成功了;b.我的收获很大,但仍需努力。)
自我展示台:(把你个性化的解答或创新思路写出来吧!)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会补充描写春天的词语,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2、能通过提问的不同,读出同一个句子句子不同的语气。
3、掌握左半包围的字的书写要点。
4、朗读背诵古诗,阅读短文,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掌握汉字书写规律。
难点: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小草的坚韧不拔。流利朗读文本,理解文本的意思。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我是小导游
1、出示生字卡,指名读生字,师生共同正音。
2、同学自由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看图认字:亭、厕所、宝塔分析字形特点认字:餐根据字义理解识字:管理、咨询
3、同桌检查读词语,互相评价校音。
4、老师指名读生词,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5、我来当小导游。我们今天去中心公园玩儿,公园可真大,同学们可得认清楚指示牌,可别走丢了。谁来当小导游,带领着我们一起游览一下公园呢?简单的介绍一下公园里有什么。
6、小结:这张图就是我们在公园里经常见到的导览图,看到这张图,我们就知道这个公园里有什么设施,我们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认识这些指示牌,我们在公园里就能更好的游玩了,下次与家长去公园玩,你们也给家长讲讲这个导览图吧。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
二、读读写写
1、出示春天的图片,说说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指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景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2、出示课本的练习题,举两个例子。
______的天空
_______的阳光
______的田野
_______的微风
______的柳条
_______的草坪
示例:我看到碧绿的田野、细长的柳条。
暖暖的阳光让我感到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还想到了什么,把你感受到的说一说。(指名说自己的想法)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草坪:嫩绿的、细软的、充满生机的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言之有理即可)。
3、选择你喜欢的词语填在课本划横线的地方,字迹工整。
4、出示句子“种子睡在松软的泥土里。”指名读句子。
根据教师的提问读这个句子。
什么睡在松软的泥土里?(重读“种子”)
种子睡在哪里?(重读“泥土里”)
种子睡在什么样的泥土里?(重读“松软的”)
根据提问的侧重点不同,读的过程中,重读的地方也不一样,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提问所问的要点。
5、指导书写。
归纳总结:“底”“原”是左上包围的字,写的时候注意撇要写伸展;“处”“递”是左下包围的字,捺画要写得伸展。学生描红,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这节课上,学会了如何看公园的导览图,与我们实际的生活紧密相关,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扩大自己的识字量。
第二课时
一、走进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1、导入:小朋友们,学习这一单元课文后,我们发现了春天新长出的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钻出头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2、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枯”不能读成“gu”,不可写成“姑”。荣不要读成“yóng”。
3、理解古诗内容。
(1)自由读诗,画出朗读节奏。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再自由读诗,了解诗歌大致的意思。大意释析:“离离原上草”,辽阔的大地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多媒体展示辽阔草原。看到后你的感受怎样?(惊讶,舒服,心旷神怡。)读出你的感受。“一岁一枯荣”,出示春、夏、秋、冬草图,让学生讲两幅图的不同理解诗意。
(3)出示课本插图,学生观察。
(4)小组讨论后汇报。
(5)教师小结:“一岁一枯荣”是大自然的规律。大家看的这枯荣图有什么认识请读出来。
(6)看春秋草图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7)教师小结:读到此句诗时,大家的心中对小草涌起了什么感觉,说一说。它们无情摧残小草,枯萎衰败,春天一到,小草又恢复了生机。
4、师点拨:此时,你最想对小草说些什么呢?(小草的生命力真顽强啊!)
5、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怎样读?(体会到了作者对小草的赞美、喜爱。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小草的顽强,“烧不尽”读重音;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又生”读重音。)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二、我爱阅读
1、播放短文录音,请学生仔细听录音,把自己读不准的字圈划出来。不理解的句子划上波浪线。
2、小组讨论解决难点。出示:沙沙沙、轰隆隆、叽叽喳喳,重点指导读好拟声词。
3、学生自由朗读短文,把字音读准,语句读流畅。
4、说一说这一篇短文讲了个什么故事。(指名说)
5、分小组按照自然段顺序,轮流朗读短文。6、师生合作读短文,分角色朗读短文,笋芽儿的话让女生读,妈妈教师读,旁白男生读。
三、课堂小结
1、背诵古诗
2、把我们学习到《笋芽儿》读给爸爸妈妈听吧。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一
天空:蓝蓝的、广阔的、一望无际的
微风:轻柔的、温柔的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听懂、会说“Howtallareyou?I’m1.65meters.I’mtallerthanthisone.Howtallisit?”
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知道meter的意思
能够独立完成let’stry的练习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在合作交流中使用新语言进行沟通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了解基本的计量单位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句型:Howtallareyou?I’m1.65meters.I’mtallerthanthisone.Howtallisit?”
教学难点:
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所学句型并能完成调查表。
教具学具课件准备
录音机及磁带、图片、学生自备一张调查表第几课时:2
探索流程个性添加(教学反思)
1.preparation(预习)
1.日常口语练习。
2.复习单词:taller、longer、older、younger、shorter
2.presentation(新课呈现)
(1)Let’stry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核对答案
(2)Let’stalk
a.生阅读对话,并解释大意
b.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c.分组读,个别读回答问题
d.播放录音,学到再次跟读
3.practice(练习)
(1).T:Howtallareyou?I’m1.65metres.引导学生回答,并多加练习。
(2).做完后教师出示图片问Howtallareyou?请学生轮流回答。
(3).把图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加强练习。同桌或小组之间互相练习。
(4).学生两人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
4.homework(家庭拓展)
(1).做本单元ALet’s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听ALet’s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Unit1Howtallareyou?2
Howtallareyou?
I’m164cmtall.
You’reshorterthanme.
You’re4cmtallerthanme.1听ALet’s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2每个学生准备图片两张,会用学过的比较级单词和相关句型进行演练。(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来练习。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8
一、目的:
我们都知道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我们想知道更多的关于中国的中秋节的传统节日之一,努力去体验的传统节日中含有的意义。中秋节是一个家庭团聚在一起的好机会,可以与提高的感情和他的家人在一起。
老师把注意力集中在独特的中秋节”为主题,让学生把他们的问题,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机房、到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阅读广泛地开展交流,调查和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去寻找答案的时候,把他们的思维导致深处,研究者的状态。
二、活动日期:
八月十五。
三、活动场所:
教室里,自己的房子
四、内容:
1、中秋佳节马上就要到了,了解中秋节一些历史。
2、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3、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可以浏览互联网接入,组织学生有关中秋节的故事和诗歌,并将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4、为了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合作,根据自己的爱好,组成相应的交流,发现自己组和收获,聚在一起共同的体验欢乐。
五、应用和深化
摘要通过调查研究,学生了解关于中秋节的一些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如何度过今年的中秋节,并通过语言或任何另外的方法。通过的诗集中秋节,鼓励学生善于搜集整理的能力与习惯。
六、反思和发展
通过讨论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作品的展示和比较,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最后的中秋节举办“我最快乐的“主题展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和价值,同时,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适当的其他研究活动的兴趣。
期待着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相信我们的未来会更漂亮。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9
活动目标:
1、回忆我吃过的月饼,在月饼上画出图案。
2、激发幼儿创作的欲望,引起对中秋节活动的兴趣。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水彩笔、范例、纸环境;
幼儿在家尝过各种各样的月饼活动过程:
1、回忆讲述:我吃过的月饼是什么样的?月饼上有什么?(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幼儿、老师一起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图形上画出图形,可以是自由的,也可以是按规律排列的
3、幼儿练习,鼓励幼儿能大胆作画
4、展示讲评:我画的月饼
教学:
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幼儿了解了的许多习俗,更让幼儿学会了分享,提高了对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小: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0
教材分析:
在本课时主要学习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Hello./Hi.Goodbye./Bye-Bye.为此,教师为学生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使学生了解英语常用用语以及使用环境。教学中,除让学生听懂以上日常用语以外,还应让学生敢说、会说。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
2、通过创设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以及道别等情景,让学生学会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的日常用语。
3、培养学生乐于开口,敢于开口讲英语的习惯,激发学生想学、乐学英语的兴趣和愿望。
重点难点:
本部分主要是见面打招呼、自我介绍及道别用语的会话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听懂、会说Hello./Hi.Goodbye./Bye-Bye.Im...
教具准备:
1、教师自备与本课教学有关的文具和教师卡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Hello,everyone.
Ss:Hello,teacher.
T:Howareyou,today?
Ss:I’mfine,thanks.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Let’slearn
A:教师边说边做:Hello./Hi.Goodbye./Bye-Bye.
B:对话练习
S1:Hello!
S2:Hello!
S3:Byebye.
S4:Goodbye.
三、趣味操练(Practice)
(1)让学生们在黑板上进行卡片找朋友活动,扩展延伸问候语。
Hello.Hi.
Goodbye.Bye-Bye.
Howareyou?I’mfine,thankyou.
Goodmorning.Goodmorning.
Nicetomeetyou.Nicetomeetyou,too.
(2)Chant练习。
Hello,hello.Howareyou?
I’mfine.Thankyou.
四、课堂评价
做相关练习,巩固新知。
五、总结布置作业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1
《画家乡》:
教学目标:
1、认识“宽、虾”等12个生字,会写“贝、原、男”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3段课文。
3、能运用语言,介绍涛涛和小青的家乡。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新课
小朋友,如果你有一支七彩的画笔,你最想画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
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位小画家,他们都画下了自己美丽的家乡。(板书:画家乡)想看看吗?
二、初步感知,学习生字词
1、课件依次出示画面,师配乐范读2——-6小节。
2、引:他们的家乡美吗?课文写得更美,赶快去读一读吧!注意度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遍,还可以请教你的同桌或老师。开始吧!
3、学生自读课文。
4、检查学习情况:
(1)生字
(出示带拼音生字卡片)谁最能干,能当小老师来领读————-个读——-开小火车读
(2)词语
课件出示词语)生字躲到词语中了,你还能读吗?
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5、小结:小朋友真能干,生字、词语都能读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容易多了。
三、精读第二段,指导观赏涛涛家乡的美。
1、出示画面:这是谁的家乡?仔细观察,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认真地读一读第二段,找一找涛涛到底画了些什么?
3、涛涛的家乡美在哪里呢?现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4、交流:
(1)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显示句子——-指名读——-引导说句()那么(),那么()。
(2)一艘艘船上装满了鱼和虾。
引导读好“一艘艘”、“装满了”。
(3)那个在海滩上赤着脚捡贝壳的孩子,就是涛涛。
引导感受涛涛在海边生活的乐趣。
5、师生合作读。
6、此时此刻,你想对涛涛说些什么呢?
7、假如你是涛涛,你怎样向其他小朋友介绍你的家乡呢?
自由准备————-指名介绍(注意人称转换)
8、小结学法,引导自学第三段。
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涛涛画的家乡。我们先看图,观察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读课文,找涛涛画了些什么,接着美美地读了喜欢的句子,最后还当小导游介绍了涛涛的家乡。老师想请小朋友用刚才的学习方法和你的同桌一起学学第三段。
四、同桌合作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
(1)指名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指导朗读。分句——整段
(3)当小导游介绍。
五、书写指导:贝原男
六、课外作业
画画我们的家乡,下节课也请小朋友学习课文的写法来介绍你们画的家乡。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
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3
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
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
【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奇特的身体构造
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
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比如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的《昆虫记》。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
1)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
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
1)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
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
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
(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
触角——形状结构各异
足——密布细毛,有钩爪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4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品味精炼准确的语言。
2、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感悟和体验三次科学试验的过程。
2、理解蝙蝠夜间探路和雷达工作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
PPT辅助课件、三次试验表、仿生学小资料。
四、课时设计:
2课时。本节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入:同学们,请看屏幕,(指着图片)一种是动物,一个是探测装置,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和”字连接。究竟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1课《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细读第三段,体会蝙蝠灵巧的飞行本领。
过渡语:同学们,连那么先进的飞机都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启示,才解决了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那蝙蝠的本领一定很厉害吧!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蝙蝠飞行本领高超的句子。
2、蝙蝠在夜间是怎样飞行的?(指生汇报)
【出示课件:蝙蝠在夜里飞行,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3、文段中有一个关联词语:“即使……也……”你能口头说一句话吗?
4、指导朗读。
①蝙蝠夜行的本领真厉害!我们读的时候,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敬佩、佩服)全班齐读
5、读到这里,你心里产生什么疑问了吗?(生说)难道他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三、小组合作,解密科学家的试验
过渡:是呀!蝙蝠真是太厉害了!蝙蝠究竟是靠什么来探路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4、
5、6自然段。
1、小组内齐读
4、
5、6段。
2.小组讨论并填表(小组自主、合作、探究讨论完成)
试验顺序
试验方法
试验结果
实验证明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3.汇报交流。
(l)第一次试验是如何做的?结果怎样?证明了什么?(用一段连贯的话说一说)
(2)第二次、第三次科学家是怎样做试验的`?
(3)根据表格说一段完整的话,说清楚科学家是如何进行三次试验的。(结合课件演示)
(4)师: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了什么?
生: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5)老师稍稍地修改了一下这个结论,你们发现少了什么?去掉行吗?为什么?
师:“配合起来”强调了嘴和耳朵是分工合作的,缺一不可的。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解决蝙蝠探路的秘密
过渡语:现在,我们明白了,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到底它们是怎样配合呢?下面我们带着这个疑问齐读第7自然段。
1.生齐读第7段。
2.现在知道了吧,到底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哪位同学来说说。
3、提问,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板书:
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蝙蝠是如何探路飞行的。出示文字片段,口头完成填空:
蝙蝠的里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遇到_________就____________蝙蝠的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4、哦,原来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就是用嘴和耳朵配合,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飞行的。为了解开这个秘密,科学家容易吗?(不容易)文段的哪一句让你体会到这一点的?
A指名答。你的回答很精彩,我们看看这两个句子:
B比较句子:
科学家经过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C从“反复、终于”你感受到什么?
5.那我们一起来读一下,用语言来把科学家的艰辛读出来啊。
五、学习第八自然段,解决二者联系。
过渡:科学家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并模仿它,给飞机装了什么?(雷达)那么,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呢?我们来学习第八自然段。
1.请同学们按照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第8自然段,(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1、边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边用“”划出重点语句。
2、仿照板书上的蝙蝠探路图,画一画雷达工作的原理图,并口头说出雷达的工作原理。
2、他画得对吗?那请你说一说雷达是怎么工作的?
3、对比两个示意图,得出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我们来对比一下两个示意图,进行一次脱口秀的游戏,看看你能不能得出蝙蝠和雷达的联系。【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看来,同学们对蝙蝠和雷达的关系一目了然。学到这儿,你们想说些什么?谈谈你的收获或者提出你的疑问?
六、总结升华,激趣拓展
1、学习《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预设:
2、同学们,由蝙蝠获得启示发明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安全的问题,这就是属于近代的一门科学——仿生学。在我们现代生活中,还有很多由动物身上获得启示而进行的小发明,你们搜集到了吗?
介绍自己知道的有关仿生学的资料。用“人们从()身上得到启发,发明了()。”的句式来说。
生1:由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得到启示,发明了吊车。生4:由甲虫得到启示,发明了坦克。……
3、同学们的课外知识很丰富,我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看吗?一边看,一边猜并大声说出由这些小动物你能想到什么。(师播放课件,生边看边说)师总结: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而美好,大自然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你们想发现吗?就请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多观察,勤思考,认真发现和创新。七:作业布置:
1、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
2、仿照《蝙蝠和雷达》的写法,写写自己从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出来的小发明。
八、板书设计:
超声波
嘴巴
障碍物
反射
耳朵
蝙蝠
和
雷达
无线电波
天线
障碍物
反射
荧光屏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1~53页化简比 。
【教学目标】
1) 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教学难点】
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蜂蜜、水、量筒、水杯和自制课件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说 明
一。 制蜂蜜水的活动:哪一杯更甜?
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活动:各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蜂蜜、水、量筒、水杯等实验物品,动手调制蜂蜜水。
各小组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议一议哪个小组调制蜂蜜水更甜。
[课件出示]课本P51图片,同时配上画外音:
一个男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40毫升蜂蜜、360毫升水。
一个女同学说:我调制的一杯蜂蜜水用了10毫升蜂蜜、90毫升水。
师:他们俩调制的蜂蜜水哪一杯更甜?请估一估,再试一试。
我们先分别写出它们的比。
40:360
10:90
就这样直接比较他们俩谁调制的蜂蜜水更甜还是有困难,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请分组讨论一下。
40:360= = =1:9
10:90= = =1:9
得出结论:两杯水一样甜。
二。化简比。
分数可以约分,比也可以化简。
0.7:0.8 :
师:刚才我们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现在请同学们先自己尝试一下化简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然后请同学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化简的。
0.7:0.8 :
=0.70.8 =
=78 = 4
=7:8 =
=8:5
完成书上试一试化简下面各比。
15:21 0.12:0.4 : 1:
请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化简比的方法,全班集体订正。
三。课堂练习。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1题:连一连
在学生中开展比赛,鼓励学生独立完成。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2题:写出各杯子中糖与水的质量比。
1)写出四个杯子中糖和水的质量比。
2)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
3)还能写出糖与糖水的质量比吗?
[课件出示]课本P52 第3题:
(1)(2)题自己独立完成;
(3)题投球命中率同学讨论完成。
四、总结
师:同学们一起来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阅读数学课本P51比的化简。
我们是根据什么来化简比的呢?
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的。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化简比?或者说我们用化简比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独立完成课本P53 第4题和第5题。
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调制蜂蜜水。通过调制蜂蜜水的活动,让学生在解决哪一杯更甜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整数与整数的比。
这是小数与小数的比和分数与分数的比,还是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题目中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进一步巩固化简比的方法。
巩固化简比。
这几杯糖水有一样甜的吗?这个问题需要化简比或求出比值后才能确定投球命中率的高低,其实就是比值大小的比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1),(2)两题的基础上,在小组内讨论完成(3)题,然后在班级交流每组的情况,从而让学生明白判断投球命中率的高低要看比值的大小。
小学教案范文模板篇16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黄鹂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小鸟的美好感情。
2.通过合唱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在和谐优美的声音中感受音乐的美妙并训练合唱的能力。在旋律的连接中训练学生对音乐的`感受。
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用正确的方法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难点:正确演唱二声部合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做律动
同学们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你们高兴吗?(高兴)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音乐动起来吧。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做律动。
二、学习歌曲
(一)师生谈话,了解蒙古族。
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有哪些民族?
生:苗族、蒙古族、维吾尔族、傣族、藏族------
师:唱《爱我中华》前几句,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句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我们五十六个民族互相团结。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蒙古大草原。放音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生的感受:一片大草原,牛羊成群,骏马奔腾----
师:我们走进蒙古包,听,师深情的演唱《银杯》让学生感受并说出蒙古人民的热情、豪爽。
师介绍蒙古族的服饰:长袍、扎腰带,擅长骑马,常用乐器:马头琴。
(二)引出课题《小黄鹂鸟》
1.初听音乐。
师:听完歌曲,告诉老师,歌曲中,是小朋友对谁唱歌?
生:小黄鹂鸟
2.复听音乐。
师:蒙古小牧民用什么声音演唱的?
3.师生谈话对学生进行爱小鸟、爱大自然的教育。
师:歌曲中,小牧民很喜欢小黄鹂鸟,和小黄鹂鸟亲切地说话,我们应该怎样做?
生:爱护小鸟,和小鸟成为好朋友,热爱大自然------
4.有节奏读歌词。
(1)分角色读,加语气词,师做小朋友,生做小黄鹂鸟。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小黄鹂鸟儿呀(哎)你可知道吗?(奥)马靴上绣着龙头凤尾花,(奥)两朵儿花呀绣一只靴呀,只有四朵花,(啊)我和你(哎)两个四朵凑成八朵啦(哈)
5.难句处理。
师:你感觉哪句节奏最快?
生:两朵儿花呀绣一只靴呀
师:哪句最慢?
生:我和你两个四朵凑成八朵啦
以上两句,师教读。
6.师范唱,引起学生兴趣。
7.放音乐,学生哼唱。
8.难句处理。
师:哪句音最高?
生:马靴上绣着龙头风尾花。
教师教唱
9.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10.各小组展示学习情况,及时给予鼓励。
11.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齐唱歌曲。
12.放音乐,提问:是一组小朋友还是两组小朋友
13.指导学生合唱歌曲。
分两组,分别唱第一声部、第二声部
14.小组合作学习,分声部练习。
15.小组交流展示合唱情况。
16.学生分两声部合唱歌曲,注意节奏、速度、声音的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