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可以帮助教师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合理安排教学环节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以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连贯。优秀的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是什么样的?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供大家参考。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继续深化学生对生命的理解和认识,激发对生命的思考和热爱。

2.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的表达能力。

3.发现并总结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4.积累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5.理解成语故事,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

1.整理本组课文收集的相关资料。

2.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生命,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有限的时间里得到无限的延伸,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通过这组课文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对生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自主准备

1.默读提示,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投影出示:

内容:说说自己了解到的生命现象;

讲讲自己知道的热爱生命的故事;

谈谈自己获得的`感受、得到的启发。

3.回忆本组学习的几篇课文,浏览搜集的资料,阅读教材中提供的三段文字。

4.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确定交流的角度,想一想自己打算怎样说。

5.自己轻声练习讲述。

畅所欲言

1.自由选择伙伴互相交流,互相评议、指正。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给予个别指导。

2.每小组推荐一名同学上台交流,要求讲话学生清楚流畅地表达,听者认真、安静地倾听。教师引导学生大胆进行评议、辩论。

总结评价

1.自我评价:自己在这节课中发言是否踊跃,表达是否清晰,态度是否大方,思维是否敏捷,

与同学的交流、合作是否积极等。

2.学生评价:你认为这节课谁的表现最佳?为什么?

3.教师评价:总结本节课中学生突出的优点,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2

《圆明园的毁灭》是小学语文的课文。用对比手法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练习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13个生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

1、利用计算机教室,网上查询相关资料。

2、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交流网上搜集的资料;理清写作思路,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提出并解决部分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自读自悟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二、介绍、交流网上搜寻的资料。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部分资料。

三、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找出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字词。

2、默读课文,说一说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把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找出来。

3、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找出疑难问题,小组提出来。

四、检查自学情况,个人汇报与小组汇报相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合作学习课文,探究写法,练习从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合作讨论法;感情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揭示课题。

2、出示课件:圆明园平面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圆明园有了初步了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3、浏览课文,提出你不理解的问题。

4、梳理问题。

A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B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C、圆明园为什么被毁灭?

D、教师相机板书:园林瑰宝;建筑精华;博物、艺术;化为灰烬;不可估量。

二、展标

这节课,我们采用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重点来研究这几个问题。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课文哪些地方是写园林与建筑的。

三、自主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一)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边读边动手划一划重点词句。

(二)指答。

1、如果学生说到第二自然段,引导理解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两个词语。

A、相机出示课件:圆明园结构示意图,理解众星拱月的意思。板书:众星拱月

B、圆明园布局独特、举世闻名,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再读原文,读出你的喜爱、赞美之情。

2、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第一句):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A指说理解。教师相机板书:有也有。

B教师小结:景观各有特色,各有风格,大家回读体会,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指读、范读、赛读。

3、相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24句):

A指说理解。相机把描写的景物名称用不同的颜色着重显示。

B园中景观多而优美,风格各异,大家回读课文,读出你的喜爱之情。

C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有代表性的景观,教师相机介绍、激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观,抒发情感。

D学生谈感想。教师板书:爱

E教师小结:圆明园真不愧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智慧与才能的结晶。

F自由读、范读、指读。

4、相机出示课件: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说理解。教师指导:漫步在圆明园中,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读出这种感受。

B指读,范读,齐读。

(三)、总结这一自然段先后写了什么,理清写作顺序。

(四)、引导背诵,积累语言。

A导语:让我们把这些优美的语言积累起来,把圆明园的美景常留心中。

B教师出示课件(背诵提示),练习背诵。

C师生齐背。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四自然段。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为什么说圆明园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划出重点词句。

2、小组交流意见。

3、练习有感情朗读。

(二)小组汇报:

1、汇报第一题。重点抓上自下至、最等词语;相机板书:上自、下至。

2、怎样通过朗读让大家都感受到圆明园的确是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指读、评读、赛读。

过渡语:圆明园真是太美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经过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双手一砖一瓦修建起来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竟在三天之内化为灰烬。是谁毁灭了可爱的圆明园?

五、学习第三段。

出示课件:他们把烟云笼罩整个北京城。

(1)默读,找出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谈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指说,重点理解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相机板书:掠、烧、毁。

(3)出示圆明园毁灭的图片。

(4)你们有什么感受?板书:恨

(5)带着这种情感,齐读。

六、学习第一段。

先后出示课件:

[A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B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不可估量的损失。]

(1)指两人读,比较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抓两个不可估量的作用。

(2)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你用具体事实说一说。

(3)指读、齐读,读出惋惜之情。

七、总结全文:从内容体会思想。出示课件勿忘国耻,振兴中华。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前面提到的问题解决了没有?

八、作业

布置:现在有人建议在圆明园的旧址上重建圆明园,恢复它的原貌。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课下讨论讨论。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召开小小辩论会,把个人或小组意见进行书面总结。

教学方法:辩论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1、导入:板出辩论主题:重建圆明园

2、召开辩论会。教师指导学生辩论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A正反方分别在组内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意见。

B正反方开始表述各自的观点。

C正反方驳斥对方观点。

D教师肯定双方观点,要求双方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写出书面总结。

3、教师巡回指导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3

学习内容:

长方体的认识(教材第18~19页的内容及第21~22页练习五的1、2、3、6、7题)。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具运用:

一些长方体物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

2.投影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

3.举例: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什么特征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学具,摸一摸,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长方体有平平的面)

板书:面

(2)再请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相邻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讲述: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板书:棱

(3)再请同学摸一摸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一个点)讲述: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

(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

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教师分别出示这两种情况的教具。

③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的特征。

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④请学生完整叙述长方体面的特征。

(2)棱的认识。教师出示长方体框架教具,引导学生注意观察

①长方体有几条棱?②这些棱可分为几组?③哪些棱的长度相等?通过以上三个问题,分组讨论,实际测量。根据学生汇报后并板书: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大家把长方体棱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顶点的认识。课件演示:先闪动三条棱再分别闪动三条棱相交的点。

师:请你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有几个顶点?

板书:8个顶点。

指名让学生把长方体的特征完整地总结一下。

3.认识长方体的直观图。

(1)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放在桌面上观察,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三个面)

(2)怎样把长方体画在纸上或黑板上。

4.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讨论:要知道长方体12条棱的长度,只要量哪几条棱就可以了?

(2)归纳:我们把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以后,我们把底面中较长的棱叫做长,较短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做高。

(3)拓展:老师将长方体横放、竖放,让学生分别说出长方体的长、宽、高。

三、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21页练习五的第1、2、3、6、7题。

(1)第1题:此题是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纸巾盒,说出各个面的形状,哪些面形状是相同的?各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同桌合作。

(2)第2题:求长方体的棱长和。

(3)第4题: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互相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

(4)第6题、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知道了长方体的相关知识,谁愿意来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第1课时长方体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长方体的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

3.引导学生通过习作例文,领悟写假设类想象作文的方法。

4.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并表达出自己的一个美好心愿。

5.引导学生如何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具体、清楚地表达出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1.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2.引导学生将丰富的想象清楚地表达出来。

【学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

一、交流平台。

1.大胆的想象创造出了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和景象,读这样的文章特别有意思。本单元都是这样充满奇异想象的文章,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课文。

(1)《小真的长头发》里有着短头发的小真凭借着自己的奇特想象,勾画着自己美妙能干的长头发。在小真的想象中,她的长头发可以做什么呢?(钓鱼,能拉牛,能裹在身上做户外的棉被,还能帮助妈妈晾衣服;抹上洗头发的香波就是个大大的冰激凌,躺在河流里头发就像随波荡漾的海带……)

(2)如果你也有像小真那样的长长的头发,你会用它去做什么呢?(学生大胆畅想)

(3)《我变成了一棵树》一文中大胆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棵树,你认为有什么奇特之处?

(4)如果你变成了一棵树,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2.看来,在想象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大胆想象可以实现美好的愿望,拥有奇异的经历。

二、初试身手。

(一)在纸上按出自己的手指印,再把它画成想象中的事物,看谁的想法最新奇。

1.引导想象。

(1)教师投影展示作品,引导学生感悟画中的奇思妙想。

(2)伸出我们的手,先在纸上按下自己的手指印,你想用你的手指印画什么呢?看谁想得新奇,画得漂亮。(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评价。评价要点:

(1)谁想象得最奇妙?谁的画颜色最漂亮?

(2)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师总结:通过这节课,老师发现你们的想象力都特别丰富,画出了这么漂亮的画。希望你们能用自己的双手去学习更多的本领,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

(二)选一个开头,展开想象,大家接龙编故事。

1.课件出示课本第66页的两段开头。

2.理解故事的前半部分。

(1)分别介绍故事中的人物,猜想情节。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它们要去干什么?第二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看到了什么?

(2)瞌睡虫们纷纷飞出洞口,去寻找自己的朋友,它们会找到哪些朋友?会做些什么呢?小牧童除了看见树是颠倒的,还会看见什么?他会有怎样有趣的经历?

3.续编故事。

(1)引导续编多种故事结尾。

(2)分组讨论:把故事创编完整。

(3)分组交流,教师巡视倾听。

4.个别讲述,同伴补充。

根据学生的讲述,教师进行归纳梳理。

5.自主评价,提升续编故事的经验。

(1)根据要求对学生的讲述进行评价。

(2)“故事大王擂台赛”:每组派一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余学生当评委,评选出冠军。

三、习作例文。

(一)《一支铅笔的梦想》

1.创设情境,引入文章。

(1)同学们,我们每天写字都离不开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2)铅笔人人都有,可是你知道吗?有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有自己的梦想,大家想知道它的梦想是什么吗?

2.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词圈出来,小组内学一学。

(2)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一只老憋在抽屉里的铅笔的五个梦想)

(2)铅笔的梦想分别是什么呢?

4.总结,体会想象的神奇。

5.展开想象,续写铅笔的梦想。

(1)铅笔还有哪些梦想呢?仿照课文说一说。

(2)全班交流。

(3)评选出想象力最丰富、想象得最新颖的同学。

(二)《尾巴它有一只猫》

1.激趣导入。

有一条尾巴,它很自豪地说:“我拥有一只猫!”听了这句话,你是不是觉得很奇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2.走进例文,了解内容。

(1)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

(3)齐读第7自然段,谁来说一说尾巴的想法。

小结:像这样反着去想象,尾巴就能有一只猫了。真有意思!

3.展开想象,说一说。

除了“尾巴它有一只猫”,你还能想到什么新鲜有趣的说法?

第二课时

(习作:奇妙的想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的两篇课文都充满了作者的.奇思妙想。它们奇在哪里?又妙在何处呢?请同学们选择一篇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它的奇妙之处。

二、引发想象,创编故事。

1.在想象的世界里,什么都可能发生,一切都变得那么奇妙。下面这些题目一定会激发你无穷的遐想。

(1)出示题目。

《最好玩的国王》:想象国王怎样好玩?他做了什么事让人觉得好玩?

《一本有魔法的书》:读了这本书,会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呢?

《小树的心思》:小树有什么心思呢?它想干什么呢?

《躲在草丛里的星星》:这颗星星为什么会躲在草丛里?它有什么奇妙之旅?

《手罢工啦》:人们仰赖其吃饭、写字、画画、玩游戏的手罢工啦,这是怎么啦?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小土豆会滚到哪里呢?又有什么奇妙的旅程呢?

《假如人类可以冬眠》:假如人类可以冬眠,会对人类有什么好处呢?

(2)选一个题目编一个想象故事。小组交流自己编写的故事。

2.学生选一个题目写一个想象故事,也可以写其他的想象故事。

(1)举例文,悟写法。回顾本单元两篇文章以及习作例文,品析课文想象的精妙之处,说说他们是怎样展开奇思妙想的?

(2)自主选择题材,自拟题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提示或自己的想象,自主选择一种题材,再把自己的感受写具体、写生动。

(3)想象情节,讲给同桌听。

三、作业。

学生完成习作。

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习作评议)

一、相互传阅,学会把故事写得新颖、有趣。

1.学生互相传阅习作。

2.指名反馈:你读了哪些同学的习作?你觉得谁编写的故事最新颖、最有趣?简单说一说故事情节。

3.教师出示情节新颖、有趣的习作,全班一起欣赏。

4.教师:同学们,这些故事的情节都是比较新颖、有趣的,充满了奇思妙想,你们知道它们有趣在什么地方吗?(指名反馈,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

5.小结:要想让你的故事充满奇思妙想,同学们在创编故事情节时要注意故事情节的起伏,最关键的是避免编出来的故事与人雷同,这是本次习作中不少同学出现的问题。所以,谁的想象最奇特,谁的故事才新颖、有趣。

二、欣赏佳作,学会让表达更有趣。

1.师:要想创编的故事新颖、有趣,除了故事情节外,还得用有趣的语言使故事新颖、有趣。

2.教师朗读佳作,学生倾听。

3.指名反馈:哪些语句表达生动、有趣?(学生评议)

4.小结:想让你的语言生动有趣,就要抓住主人公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细致的描绘,将主人公的性格特点一一展现出来。

三、小组合作,修改习作。

1.小组成员相互读作文,提出修改意见:

(1)情节应该怎样修改会更新颖、有趣?

(2)语言要怎样表达才更好?

2.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习作。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要想让你的习作充满奇思妙想,需要我们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并通过自己的语言,注入你的思想感情,要喜他们之所喜,悲他们之所悲,让笔下的主人公鲜活起来。

五、作业。

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5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书上填空,并发现理解简算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

2、并会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体验成长乐趣。

学习重点:乘法运算定律中数(包括整数和小数)的适用范围。

学习难点: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的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习

任务: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简便算法

1、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乘法运算定律?请用字母表示出来。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认真观察P.12三组中的`每两个算式,在书上填出左右两边的关系。

3、上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4、试着在书上完成例8,想一想,每一步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5、练一练:P.12页的“做一做”。

任务:探究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课内):

1、你会填吗?根据什么定律填的?

4.2×1.69=□×□

2.5×(0.77×0.4)=(□×□)×□

6.1×3.6+3.9×3.6=(□+□)×□

2、阅读教材第12页例8。理解:计算0.25×4.78×4时,先将4.78和4交换位置,计算出0.25×4的积后,将积与4.78相乘得4.78较简便。这是根据;065×(200+1)=0.65×200+0.65×1这是根据。

3计算2.5×18时,先把18写成+,再根据乘法分配律得出2.5×18=×+×。就得到2.5×18=较简便。

3、简算:4.8×0.257.5×1042.33×1.25×8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小数乘整数乘法的,对于小数乘法。

2、简算:

2.5×33×43.6×0.8+0.8×6.4

12.7×10.8-2.7×10.8

3、简算出35.62+35.62×99时,要注意把前一个35.62看成()×()

过关检测:

1、简算;

6×5.68+5.68×947.5×33×44.33×12.5×8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9.275+0.725)×0.5933.2-2.64×0.50.67×8.3+2.7×0.67-0.67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懂、会说“Howtallareyou?I’m164cm.You’reshorterthanme.You’re4cmtallerthanm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能通过询问调查完成一张timetable.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听懂、会说“Howtallareyou?I’m164cm.You’reshorterthanme.You’re4cmtallerthanme.并能在情景中运用。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能通过询问调查完成一张timetable.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若干张图片。

2、教师准备录音机与磁带。

3、教师准备该课时的教学挂图。

4、学生准备一张调查表。

四、教学过程

1、Warm-up

(1)学生听并跟说Let’schant.(P2)

(2)指名读dtallerstrongerolderyoungershorter新学五个单词。

2、PresentationandpracticeLet’stalk

(1)Howtallareyou?I’m164cmtall.引导学生回答。然后完成Let’sstart(P2)

(2)做完后教师根据图片问Howtallareyou?请学生来回答。同样问:Howheavyareyou?…再请学生问,老师回答后接着说:Whoistallerthanyou?请比较好的学生回答此问题。教师示范操练问句,教师问学生答,男女生互问,互答。再板书Howtallareyou?I’m164cm.You’reshorterthanme.You’re4cmtallerthanme.请学生做替换练习。

(3)把图片出示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强化训练。例如:ZhangPengisstrongerthanMike.同桌或小组间互相练习。

(4)学习歌曲“Mypets”

3、Consolidationandextension

(1)做本单元ALet’stalk部分的活动手册配套练习。

(2)听ALet’stalk部分的录音读给同伴、朋友或家长听。

(3)两人小组完成Let’splay。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学会书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为什么要敬畏汉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方块字所营造出的神秘意境;感受诗歌中文字创造的奇迹;理解方块字的含藏不尽的意蕴。体会作者对中国语言文字热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由文章题目入手,引发学生思考:“敬畏”是什么意思?“敬畏”是“敬重、畏惧”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解决生字障碍。

2、板书本课生词,了解学生认字的情况。

3、理解词语。(能直接理解的,直接理解,不能直接理解的,借助工具书理解或读书联系上下文理解。)

告诫:警告劝戒。

积淀:积累、沉淀。

杳无人影:空旷辽远得不见人影。

意蕴:内在的意义、含义。

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渲染: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三、熟读课文

采用形式多样的读书方法,让学生度自己喜欢的段落。锻炼学生的朗读水平。培养学生对本课的兴趣,但切忌越读越烦。

阅读方式可采取提问读,师范读,评价读,默读体会等方式。

(读出“追忆往事”、“敬重”、“畏惧”之感)

第二课时:

一、深入课文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熟悉了课文,练习了朗读,明白了一些词的意思,同时我们也初步了解了“敬畏”一词的意思。再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自己的对“字”的敬畏之情的。

1、小时候受大人的影响——“敬惜字纸”。(2、3)

关于“敬惜字纸”同学们可以阅读一下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通过对课文及阅读材料的阅读,你对“敬惜字纸”有何理解?(古时候人们对字的敬重,崇拜同时也是对文化的敬重!对生命的敬重。)带着这种敬重把这段话再读一便。师指导朗读。

2、小时候读《聊斋志异》的情景,初步感受方块字的神奇。(5)

我们祖国的方块字给我们带来的是一个个多么鲜活的生命啊!同学们你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读书时你有没有过身临其境的感受?读什么书时,你是否也曾随着作者一起哭过?笑过?恐惧过或轻松过……(多指明说说)瞧!这就是方块字的神奇之处哇!让我们再来深入体会作者的这句感慨吧:“方块字啊,你不是神仙,用得好,你也具有呼风唤雨的本领啊。”

3、回忆自己读古诗的经历,感受方块字创造出的奇迹。(6、7)

多么神奇的方块字啊!它记录女歌唱家月光下不绝如缕的歌唱,那声音凄婉苍凉,从一个世纪“响到”到另一个世纪,余音依然在字里行间萦绕,没有消散。这是什么?这是生命的延续,它承载的是女歌唱家的灵魂啊!

指名读最后一句。

4、谈自己对中国文字的认识。(8)

联系全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为什么作者说:“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正是作者层层深入的介绍中国汉字的神奇的生命力的。所以作者才最后感慨道:汉字,在我的眼里是有生命的。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4、深入文本内容。通过穷人桑娜、渔夫的言行,剖析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描写桑娜心理活动变化的句子,掌握心理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主要目标要求】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勤劳、善良的品质的方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质疑导入,引出“穷人”

1、揭示课题,看题质疑。

2、学生汇报收集资料,教师介绍作家。

3、穷人是什么意思?(穷苦的人)看着这个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

4、为了解开同学们的疑问,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5、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

教师和学生共同了解有关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

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

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6、师:托尔斯泰晚年时把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叙事诗《穷人》改编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穷人》,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全文。

用生字生词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提醒注意“溅、填、怨”都是前鼻音。)

2、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3、抽生检查读书情况,并正音。

三、自读课文,理解文意。穷人(物质上的贫穷)

1、穷人是什么意思?(物质上的贫穷)课文中写了哪些穷人?(桑娜渔夫西蒙)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

们的穷?

2、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四、自读课文,理解文意,体悟“穷”

1、质疑激趣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老师可以为大家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第一,默读课文,找到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2、学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小组交流观点。)

3、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学生或谈看法,或朗读,充分体会穷人的“穷”。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梳理,把握下面几个要点: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课件)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相机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品读夫妻的对话。)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题,回顾复习

1、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穷人》一文的写作年代,正是俄国历史上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期。封建农奴制一步步地崩溃瓦解,广大人民对沙皇专制的反抗斗争日趋高涨,逐渐形成了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在这个时期,贵族、资产阶级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华而道德堕落,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二、理解:“穷”人(精神上的富有)

1、课文只写了穷人的穷吗?你认为他们穷吗?

2、默读课文,说说桑娜和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

师:广大劳动人民生活虽然极端贫困然而他们的道德情操却高尚淳朴,他们不是穷人!

3、你是从作者的哪些描写中感受到的?

(环境、人物对话、心理活动)

4、品读对话,进入桑娜与渔夫的心理,体会渔夫的善良。

⑴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⑵找找: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5、指名发言,出示句子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①指名朗读句子。

②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③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④理解句子:“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a.换词法理解“熬”字。(挺、度、顶、坚持、克服)

b.讨论: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体会:“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三、细读重点句,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并感情朗读

1、交流描写环境的句子:

课件出示:

(1)屋外寒风呼啸……五个孩子在海风呼啸中安静地睡着。读了描写环境的句子,你能体会到什么?(桑娜虽贫穷但很勤劳)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那就通过读把你的感受表达出来。

(2)对西蒙家场景的描写。(西蒙的贫穷艰难使她无法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但她尽到了母亲的职责。)

2、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

(1)桑娜沉思……桑娜在继续等待丈夫的时候想到了哪些?

(2)她忐忑不安地想:……为什么会想到这些?这里如此多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由于桑娜家庭的贫穷,由于桑娜热爱丈夫、同情孤儿,所以才会有如此复杂的心理活动。虽然桑娜的内心活动十分复杂,但是收养孤儿的决心没有动摇。)

学生围绕省略号进行合理想象,体会桑娜善良的好品质。读了描写心理活动的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动,继而紧张、担忧甚至责备自己,最后坚定的复杂心理。那你们能不能把这个矛盾的心理过程通过读展示出来呢?抽生读。

(3)“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你觉得呢?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不仅桑娜有高尚的品质,文中还有谁有?找出描写人物对话的句子,体会渔夫高尚品质。

(1)分角色朗读桑娜和渔夫的对话。

(2)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读了人物对话的句子,我们被桑娜和她丈夫的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所感动。自己都过得不容易,还要领养别人家的孩子,这种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品质实在让人感动。)

(3)同桌分角色读。

读完后,你有什么疑问?两个“沉默”各有什么含义?

(第一次,当丈夫走进屋时,本来焦急盼着丈夫归来的桑娜,现在却不敢抬起眼睛看他;当丈夫询问她在家的情况时,她脸色发白,说话断断续续,丈夫平安归来,该有多少话要说呀,而现在却变得沉默,是因为桑娜不知怎么向丈夫说出抱回孩子的事,她正盘算着从何说起,这种沉默正掩盖着桑娜内心的激烈斗争。第二次,桑娜向丈夫提起西蒙死了,谈到她留下了两个可怜的孩子,她沉默是带着试探意图,想看看丈夫对这件事有什么反应。)

(4)课件出示:“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

这个熬字说明什么?(他为了抚养邻居家的孩子,准备过更艰苦的日子,准备付出更多的劳动。他与妻子同样有着一颗甘愿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高尚的心。)

四、小结全文、续写课文

1、渔夫和妻子桑娜收养了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以后的日子将是何等的难熬,相信此刻同学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无限的忧虑。请大家打开想象的翅膀,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2、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部分。

3、想象:渔夫一家今后的生活会是如何。

4、学生交流续写,评价作品。

板书:

穷人

桑娜:等待渔夫探望西蒙-------勤劳善良

渔夫:回来能熬-------勇敢坚强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9

教学内容

语文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八》。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口语交际──"未来的…。"

⑵习作──想象作文。

⑶学习"我的发现"。

⑷积累名言。

⑸了解科技新知识。

2、过程与方法:

⑴在交际写作中训练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⑵在积累、了解中扩大语言能力,了解有关科技方面的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口语交际与完成习作。

教学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范文、幻灯片等。

课时安排

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口语交际。

目标

通过交际训练学生想象与口头表达能力。

准备

课件(有关科幻)。

过程

一、播放科幻课件

1、仔细看,讲讲哪些产品十分先进。

2、师:这就是未来的产品,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想象训练:口语交际──"未来的…"。

二、交流

大家畅所欲言:讲讲自己对未来的什么最感兴趣?

1、学生自由讲:

A生说:我想设计一套衣服,人们穿在身上感觉到冬暖夏凉。

B生说:在21世纪我想研制一种药品使病人吃后起死回生。

C生说:我想设计一种无人架驶汽车在遇到危险时能自动避开。

2、教师针对学生发言给予归纳:

同学们的想象非常神奇,很好!下面还有很多奇思妙想有待于我们大家去探究、去讨论。

三、分组进行交流,补充

四、各小组选派一人上台进行口语交际

1、台上表达:

可以边画边讲,也可以边讲边演示。

2、台下提问:

以交通为例:

汽车:

⑴如何能让汽车在水里行走?

⑵如何肥让汽车自动避开危险?

⑶如何变小?

3、台上回答:

台下可以补充说明。

五、讨论

六、评一评谁最讲的最好

七、作业

请你设计未来的食品拥有什么特点?

第二课时

内容

习作。

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与写作能力。

过程

一、导入

1、师:上一节课我们进行了口语交际,展开了想象,讲述了未来的先进衣服、药品、汽车、食品…

2、师:今天我们就来写一篇科幻习作,未来的…

二、回忆口语交际内容

目标锁定一种产品进行具体指导:

1、未来的衣服有什么特点?

⑴四季服特点:

四季皆穿,冬暖夏凉。

⑵环保服特点:

具有自洁能。

⑶治疗服特点:

拥有按摩功能,防治疾病。

2、未来服有什么结构?

3、未来服给人们带来什么便利?

三、根据内容各自命题

抽1~4名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作文题目,并指出作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准备按什么顺序进行习作?

四、分小组进行交流

互相启发。

五、学生分头写作,教师相机指导

第三课时

内容

修改作文。

目标

培养学生能按习作的要求进行修改作文。

准备

范文。

过程

一、复习导入

你们的作文写完了吗?谁能说一说自己习作的题目及习作的内容?

二、出示范文

学生对照范文自评自改。

三、分小组交流,每组推选一个最佳作品在台上交流产

1、把全班学生分成三大组。

2、每组推选一名在台上念。

3、评比:

抽学生说一说所念的文章中,你认为好的地方与不足地方,对不足的地方应该怎样修改。

4、对照佳品习作再一次自我修改。

四、作业

抄写作文

第四课时

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宽带网。

目标

1、学习纠正错别字。

2、积累名言,了解科学知识。

教具

幻灯片。

过程

一、导入

学习"我的发现":

1、出示幻灯片:

百衣百顺、默默无蚊、有杯无患、骑乐无穷。

2、想一想以上是什么广告?

服装蚊香磁化杯摩托车。

3、找一找这些成语中的错别字(故意用错):

衣──依蚊──闻杯──备骑──其

4、再从生活中找几例进行练习。

二、积累名言

1、出示名言:

指导朗读。

2、说一说你读懂了哪一句?说给大家听。

3、讲一讲这些名言都应用在什么方面?

三、了解科学知识

1、自由读一读"宽带网"。

2、说一说读完后你知道了什么?

3、互相交流:

讲一讲面对科技腾飞的日子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四、作业

记背名言。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10

学习阶段:水平二

学习目标:在复习巩固中掌握技能,体验集体舞的快乐

学习内容:复习广播操(七彩阳光)兔子舞

学习步骤:

一、队列练习、参与集体活动

教师活动:1.教师提出队列练

2.组织学生进行队列练习,纠正错误的动作

学生活动:1.明白练习需求

2.认真的进行队列练习

组织:成四列横队

二、合作探究、掌握技能

重点:动作的正确性

难点:动作的整齐性

教师活动:1.提出广播操(5一8节)练习

2.组织学生跟随音乐进行广播操的练习

3.示范并带领学生学习兔子舞

4.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巡回指导

5.进行小组的展示活动

学生活动:1.跟随音乐进行广播操的练习

2.相互帮助,纠正错误的动作

3.认真的观察并模仿动作

4.积极的参与到小组的练习中去

5.积极的参与到小组的展示活动中区

组织::

三、合作放松

教师活动:教师口令提示并带领学生一起做放松活动。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并跟随教师一起做放松练习。

课后小结: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11

一、班会目标:

1.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接受一次生动活泼的交通安全教育。

2.通过逼真的画面,翔实的数据,真实的讲述,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交通规则,懂得保护自己,就是幸福大家,懂得交通安全重于泰山等的道理。

3.让学生了解了交通安全常识,提高遵守交规意识,并逐步形成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的&39;行为习惯,安全走路,安全乘车,安全骑车。

二、班会重难点:

培养学生树立交通安全意识,养成交通安全的良好习惯。

三、班会准备:

1.黑板上书写“保护自己幸福大家”几个美术字。

2.确定学生为男女主持各一人。

3.准备10道测试交通规则的抢答题目。

四、班会地点:

三年级教室

五、班会过程:

随着经济繁荣的发展,交通事业迅猛发达。车辆川流不息地在马路上行驶。为了家庭的幸福,生命的安全,使爸爸妈妈放心工作。我们每个小学生要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增强交通安全意识。提高遵守交通法规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习惯性。熟记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做到愉快上学,平安回家。

主持人甲:游戏---猜谜语

(1)白色线条地上躺,不怕雨雪和冰霜,行人踏在它身上,交通安全有保障(人行横道线)

(2)圆圆三只大眼睛,十字路口做卫兵,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起提个醒。

主持人乙:安全在你脚下,生命在你手中实线,虚线,斑马线,都是生命安全线!

主持人甲:

三年级中队《安全出行,平安回家》十分钟队会现在开始!

主持人甲:同学们,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因事故每3分钟就有1个人受伤,每10分钟就有1人丧生。

主持人乙:交通事故每10位死者中,至少1人是儿童。交通意外已经成为儿童意外伤害的“第一杀手”。

主持人甲:让我们圆圆记住这血的教训,严格遵守交通规则。

主持人乙:请听快板《安全第一最重要》

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当你独自一个骑车上街时,当你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当你横穿马路时,当你翻越栏杆时,你是否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

主持人乙:是啊!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果就不堪设想。同学们,你们对交通知识知道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参加交通知识知多少现场采访,考考自己。

主持人甲:在父母眼里,我们是含苞欲放的花蕾;在老师眼里我们是展翅待飞的雏鹰;在祖国蓝里,我们是早晨九点钟的太阳。父母,老师,祖国在期待着我们,美好的明天在期待着我们!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让同学们一定要把“交通安全”四个字牢记心中!

主持人乙:接下来由我们一起表演顺口溜《交通安全记心中》齐唱“一路平安”教师小结。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12

一.设计说明:

1.课题说明:牛津小学英语5bunit6b、d

2.课时说明:1课时

3.设计思路:

1)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靠长期的学习积累,不能一蹴而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课堂上,让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在活动中进行,让孩子在游戏、唱歌、表演、看图说话等多种形式训练中,逐步学会说话,不知不觉,积少成多,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把话说地道。

2)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创设与完成任务相关的情景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和方式中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

3)借助图片,训练学生运用现在进行时,叙述正在发生的事情,使学生知道什么情况下使用现在进行时。

4.学生情况说明:本案例适合三年级起学习《牛津小学英语》的小学五年级学生

二、教学详案:

unit6apelessonb、d

(一)、教学目标:

fourskillswords:touch,anarm,ahand,aleg,afoot

threeskillswords:neck,shoulder,finger,knee,toe

everydayenglish:touchyour…

letthestudentscanusethenewwordsfreely.arousetheirinterestsofpe.

(二)、教学重点、难点:

emphases:thenewwords.

difficulties:usetheeverydayenglishfreely.

(三)、教学准备:

somepictures

(四)、教学过程:

beforeclass:singasong《hobbies》

step1greetings

step2freetalk

t:whatdayisittoday?

s:it’s…

t:doyouhaveanyhobbies?

s:yes,ido.ilike…

t:what’smyhobby?guess!

s:ithinkyoulike…

step3presentation

t:ilikecolletingdolls.look,thisisapictureofoneofmydolls.(showthepictureofpartb)ishecool?

s:yes,heis.

t:(pointtotheboy’sfoot)look,what’sthis?

s:it’safoot.

t:it’shisfoot,andthey‘rehisfeet.(teachfootandfeet)look,thisishisneck..(teachneck)touchyourneck/foot/feet.(teachtouch)

t:whatarethese?they’rehisshoulders.(teachshoulder)touchyourshoulders.

s:(dotheactions.)ok.

t:what’sthis?

s:(看音标,试拼读)it’sanarm..

t:canyouseehislegs?

s:yes,ican.

t:(teachleg)(thesamemethodtoteachotherwords)

step4look,readandlearn.

a、readthenewwordsaftertheteacher.(t:touchyour…s:touchmy…)

b、listentothetapeandimitate.

step5playagame.(apelesson)

a、showthetitleandreadtogether.

b、playthegame.(师说口令,生做动作或一生说口令,其余人做动作)

step6consolidation.

a、t:boysandgirls,ihavemanywonderfulphotos.doyouwanttoseethem?

s:yes,ido.

t:(showthepictureofpartd)look,theboyisstanding.whereishestanding?

s:he’sstandingontheman’sshoulders.

t:sowecansaytheboyisstandingontheman’sshoulders.

s:(readaftertheteacher)

t:whataboutthegirl/man?saythesentencestoyourpartners.

s:(saythesentences)

t:(asksomestudentstosay)dotheexercisesonpage48ofyourbook..

s:(dotheexercises)

t:(checktheanswer)

b、t:look,herecomesthemonster.ithastwohands,twonecks,fourarms,eightfingersandsixlegs.it’sterrible.what’sthemonsterinyourmind?drawitoutanddescribeittoyourpartners.

s:(drawandsay)

t:(asksomestudenttosay)

step7summary

step8homework.

补充练习p17d、p18f。

板书:

unit6apelessondate

pictuers

touchyour…

三、教学反思:

1.歌曲激趣,营造氛围

英语歌曲是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hobbies"这首动听的歌曲既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歌词中的句型又在不知不觉中有效地复习了本册unit3中的内容。

2.利用实物,学习新知

小学高年级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借助图片,结合体态语言,运用动作进行直观教学。

3.设计游戏,巩固新知

寓学于乐,让学生轻松、快乐、高效地学习,是我们的追求。游戏,是我们的好帮手之一。因此,我在本课设计了apelesson这个游戏,让学生听口令做出相应的动作。第一、旨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养成静听、细看、敢说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二、旨在考验学生的听力;最后让学生在游戏竞赛中熟练本课所学内容。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1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

3.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并摘抄下来。

教学重难点

体会荷兰牧场风光的动静之美,并理解“真正的荷兰”的含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课题。看了课题,你知道课文讲的牧场之国是哪个国家吗?

2.荷兰,她为什么被称之为“牧场之国”呢,大家了解荷兰了吗?请拿出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指名说)今天,我们就去游览一下,去感受真正的荷兰。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次,要字字入目。

(1)出示生词:

专注仪态端庄极目远眺骏马膘肥体壮飞驰辽阔无垠公爵

悠然自得赞许成千上万成群结队安闲镶嵌丝绒寂静吆喝牲畜

(2)每一组让一个学生读,说说每组词语分别描写什么。师引导:积累好词,分类积累也是一种好办法。

2.说说牧场之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这篇课文是围绕哪句写的?

(出示: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明确:这是一个总起句,紧扣课题,开门见山。

三、写字指导

1.齐读本课要写的15个生字。

2.写字指导。

(1)教师示范书写。(重点指导“罐”的写法)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深入阅读,欣赏牧场之美

1.学习第2自然段。

为什么荷兰是牧场之国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1)语段一:极目远眺,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说说你的感受。(景色迷人草长得茂盛草原辽阔牛多)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些花牛的?

(出示: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无比尊严。)

当你读到“仪态端庄”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高贵、典雅的贵妇人。在我们中国人的眼中,所谓初生牛犊不拍虎,牛犊跑前跑后,像个顽皮的孩子,老牛仪态端庄,好似牛群的家长。可是在西方人的眼里,牛犊的娇贵模样更像一个贵夫人,仪态端庄。)

(3)想象牧场上的牛有时还会是什么样的?

瞧,牛群这个大家庭多么温暖和睦,其乐融融。极目远眺——(多么壮观,色彩多么明丽,于是作者由衷地发出赞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总结学法:读课文——画句子——谈感受——再次读。

2.自学第3—4自然段。

(1)汇报交流第3自然段。

骏马:真正的荷兰又是什么样的?

(出示: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主人和公爵。)

①公爵:君主国家尊贵的封号。镶嵌:运河和低地交错排列着。

(出示:荷兰的音译为“尼德兰”是低洼之国之意。荷兰总面积41000多平方公里,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近四分之一低于海平面,真是名副其实的“尼德兰”。)

②说说你的感受。

(成群的骏马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无拘无束驰骋……)

男生齐读第3自然段。

(2)汇报交流学习第4自然段。

①抓词语体会。(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快乐)

②女生齐读。

3.认识傍晚的牧场。

相比之下,荷兰牧场的傍晚就另有一番独特的韵味了。

(1)快速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夜晚的牧场是怎么样的?(寂静的)

(2)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寂静?学生回答。

严肃沉默的奶牛,默默无言的奶农,舒缓平稳的船只,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光芒微弱的灯塔,组成了真正的荷兰。(和谐,虽然寂静但不冷清。)

4.这就是真正的荷兰!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四次,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多次说这句话呢?大家再次回顾课文。

(其实这不仅是作者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由衷的赞叹。)

二、小结升华,感悟牧场之美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许许多多花牛的家园就是真正的荷兰!成群的骏马的王国就是真正的荷兰!羊、鸡、猪……的天堂就是真正的荷兰!牧场的静谧、恬美就是真正的荷兰!

好一幅优美、动人、和谐画卷啊!此时,我们和作者一起发出了由衷地感叹,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好一个牧场之国!(看板书读课题)

三、拓展延伸,自主设计作业

1.师:课文学完了,请你来设计一个作业。你觉得这节课应该设计一个怎样的作业呢?

预设:(1)我想把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2)我想把荷兰的牧场画下来。

(3)我想查找资料,了解荷兰水之国和花之国是什么样的?

2.师:好,就按照你自己的设计来完成作业,完成后,大家可以办一个作业交流展示会,互相分享、欣赏。

教学板书

19牧场之国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牛群吃草比喻

骏马飞驰拟人

家畜安闲

夜晚寂静

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首先我以谈话导入,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然后揭示课题。在检查完学生的预习情况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说说荷兰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是什么?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来,并板书到黑板上,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踊跃发言。不一会儿,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荷兰的美景展现在学生眼前,激发了他们自主阅读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质疑解疑环节。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才是真正的荷兰”入手,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境与人和谐的统一。

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不到位。教师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怎么指导?这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1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和理解。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知,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积累。

3、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让学生感知其中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认识,形成一定的技能。

教学课时:

总共四教时。

第一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和理解。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感知,进一步形成良好的积累。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加深对课文的感知。

教学过程:

一、课文的感知

1、《黄河的主人》

①、有感情地读课文,说说作者是如何描写乘客和艄公的。

②、说一说为什么把艄公称为黄河上的主人。

③、注意本课对黄河水的描写。

2、《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

①、读课文,说一说地球上的江河湖海的水那么多,为什么还会缺水呢?

②、注意本课的字音,要读准字音。

③、感知引号的用法。

3、《友谊的航程》

①、注意文中的过度句的作用。

②、注意课文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③、体会军舰的形象。

4、《清平乐村居》

①、边背边想着词的画面。

②、让学生熟练地解释文中的“相媚好”、“无赖”等词语。

5、《林冲棒打洪教头》

①、读课文分别说一说林冲和洪教头各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并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②、能准确地复述打斗的场面。

二、体会拟人句的用法

1、说一说什么是拟人句,注意与比喻句的区别。(教师可举例说明这两者的主要区别。)

2、让学生分别造句。

3、总结,继续教给方法。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出示例题:

①、今天的`天可真冷啊,。

②、早晨的雾可真大啊,。

2、感知做法

要注意切实写出具体的情况,一定要突出其中的大、冷等。

四、默写这两单元的词。

(略)

第三四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一定的习题练习,让学生加深对本单元的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培养学生正确的做题习惯与良好的方法。

3、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给予纠正。及时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感知方法

教学过程:

一、成语填空

依()附()雄()英()首()()步

心()胆()谈笑()()专心()()

惊浪()()万马()()浊浪()()

●、针对学生的错误要找出原因,加强巩固,让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无误掌握这一项。

二、词语搭配

美丽的宫殿

壮丽的焰火

华丽的山川

瑰丽的风景

认真地请教

刻苦地帮助

虚心地劳动

耐心地锻炼

●、这道题关键是做完以后要再认真地核对一下,试一下还能不能与其它进行连接,最后确定正确的一项。

三、拟人句(仿照后一个造一句)

1、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小鸟在枝头唱着歌。

2、巍巍群山盖满了白雪。巍巍群山披上的银装。

●、拟人句是直接把动物或一些东西当作人来写,使其具有人的思想,不要写成比喻句等等。

四、照样子,写句子

例:海洋大得很,一眼望不到边。

1、今天的雨下得很大。

2、市民广场的人可真多啊。

3、漓江的水绿得很。

4、这辆赛车的速度很快。

●、有同学会“言过不其实”,如有同学会说“把我的衣服都淋湿了”来形容雨大。

五、修改病句

1、小妹妹穿着一条精彩的花裙子。

2、夕阳的余辉照耀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3、那榕树像把大伞,覆盖了太阳。

4、他站在三十层高楼的平台上,眺望着地面。

●、这些句子都是用词不当,让学生仔细读,先找出用错的词,然后再进行修改,最后再认真地进行检查。

六、默写《清平乐村居》

●注意加强对一些难写的字的指导,让学生能熟练地加以记忆。

小学关于创新的教案篇1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熊、鹿、奶”等11个生字;会写“打、奶、种”等7个字,学习新部首“心字底”“走字旁”。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学做讲诚信、善理解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拼音把语句语段读通顺,体会到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会用“……都……”进行说话写话。

教学难点:

从实际中体会什么叫“守信用”,领悟出做好孩子一定要守信用。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好动,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知,乐于表达,但持久性差,容易受周围环境和他人影响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需要花样多、新,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教学中需要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感悟。

教学策略: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自己也要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讲诚信、善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图片展示、运用小黑板等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在教学中,优生能顺利地读通句子、段落,但在体会语感方面,教师应着重指导,后进生对读通句子、段落上都需要进行指导,于是我采用小组合作,让优生带动帮助后进生的方法进行反复朗读、体会文章思想。

教学资源设计:

根据教学需要和教学设备实际情况,我除了用教材、教参外,我还准备了教学用的图片,写有生字、新词的小黑板,写有教学课后练习3的小黑板,写有课后第2题练习的纸条、胶布。

教学评价设计:

为了检测教学效果,我设计了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为了体会语感,我让学生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为了让学生会用“……都……”进行说话写话,突出教学重点,我让学生在课堂练习本上写话,然后把它读给大家听,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体会“守信用”,我设计了作业:说一说自己或同学守信用的一件事。

教学过程设计:

1、复习,检查学生上节课学习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抽生读,并进行组词。

(2)复习部首“心”、“走”,抽生说出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

(3)每人说一个自己在上节课摘抄的最喜欢的词语。

2、谈话,导入新课

(1)老师讲述自己身边守信用的人或事。

(2)设问:你想知道小熊和小鹿怎样守信用的好孩子吗?出示课题。粘贴小熊和小鹿的图片。

3、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语句或语段读通顺。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4、讲读理解,体会语言,感受人文教育

(1)抽生读课文,看学生读的情况,教师适时进行评价、点拨。

(2)齐读:着重“人物”对话的指点。

(3)师生轮读,教师读一段,学生读一段,引导学生对“守信用”的具体感悟。

(4)齐读第一段,理解“小熊为什么乐得直打滚儿?”重点体会“美滋滋”这个词语,并让学生说出“ABB”式的词语。

(5)启发提问:“小熊为什么又不去奶奶家了?”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同桌说“小熊不去奶奶家的原因”。

(6)教师启发设问:“妈妈怎么和小熊商量的?”“小熊是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小组合作学习,自由读2~8自然段,优生带动后进生读、交流、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巡视,看学生完成的情况。)

(7)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指导重点语句,体会语感。“我不能去奶奶家了。”要读出惋惜的语气。“明天再去种树行吗?”是一种商量的语气。“不行,我答应过在家等他。”要读出态度坚决的语气。

(8)齐读第二至八自然段。(这部分是重点,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品读重点词句,教师加以适时引导和阐述,让学生品味和理解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

(9)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妈妈说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你愿意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吗?为什么?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纸条:从哪些地方看出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学生回答,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5、齐读课文,是学生与作者再次产生共鸣。

6、安排作业,复习强化。

出示小黑板(课后练习3),学生照样子,说一说,写一写,教师巡视,写完后展示成果。

总结延伸:

小熊和小鹿都是守信用的好孩子,你愿意做一个守信用的好孩子吗?把自己或同学守信用的一件事讲给大家听。

板书:

小熊和小鹿

小熊(图片)答应种树

没去奶奶家

小鹿(图片)发烧,住院

让爸爸来说“对不起”

65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