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的编写应注重简洁明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可操作性强等特点,以便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接下来给大家分享初中万能教案创新,希望对大家写初中万能教案创新有所帮助。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1

绝对值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①能准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②能准确熟练地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③使学生知道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②通过课堂上生动、活泼和愉快、轻松地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 :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及求一个负数的绝对值。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讨论式和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问题:相反数6与-6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引入

结合教材P63图2-11和复习问题,讲解6与-6的绝对值的意义。

2.数a的绝对值的意义

①几何意义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举例说明数a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按教材P63的倒数第二段进行讲解。)

强调:表示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0=0。

指出:表示“距离”的数是非负数,所以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

②代数意义

把有理数分成正数、零、负数,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得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用字母a表示数,则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可以表示为: 

指出: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可以作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3.例题精讲

例1.求8,-8,,-的绝对值。

按教材方法讲解。

例2.计算:2.5+-3--3。

解:2.5+-3--3=2.5+3-3=6-3=3

例3.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求这个数。

解:∵2=2,-2=2

∴这个数是2或-2。

五、巩固练习

练习一:教材P64 1、2,P66习题2.4 A组 1、2。

练习二:

1.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是____。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

3.已知2x-1+y-2=0,求代数式3x2y的值。

六、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几何与代数两个方面说明了绝对值的意义,由绝对值的意义可知,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可以作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教材P66 习题2.4 A组 3、4、5。

绝对值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

①能准确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

②能准确熟练地求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

③使学生知道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能更深刻地理解相反数的概念。

2.能力目标:

①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的思维能力。

②初步培养学生由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分类讨论的思想,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奥妙,从而激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②通过课堂上生动、活泼和愉快、轻松地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以及求一个数的绝对值。

教学难点 :绝对值定义的得出、意义的理解及求一个负数的绝对值。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式、讨论式和谈话法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问题:相反数6与-6在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各是多少?两个相反数在数轴上的点有什么特征?

(二)新授

1.引入

结合教材P63图2-11和复习问题,讲解6与-6的绝对值的意义。

2.数a的绝对值的意义

①几何意义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数a的绝对值记作a。

举例说明数a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按教材P63的倒数第二段进行讲解。)

强调:表示0的点与原点的距离是0,所以0=0。

指出:表示“距离”的数是非负数,所以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

②代数意义

把有理数分成正数、零、负数,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可以得出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用字母a表示数,则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可以表示为: 

指出:绝对值的代数定义可以作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3.例题精讲

例1.求8,-8,,-的绝对值。

按教材方法讲解。

例2.计算:2.5+-3--3。

解:2.5+-3--3=2.5+3-3=6-3=3

例3.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等于2,求这个数。

解:∵2=2,-2=2

∴这个数是2或-2。

五、巩固练习

练习一:教材P64 1、2,P66习题2.4 A组 1、2。

练习二:

1.绝对值小于4的整数是____。

2.绝对值最小的数是____。

3.已知2x-1+y-2=0,求代数式3x2y的值。

六、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几何与代数两个方面说明了绝对值的意义,由绝对值的意义可知,任何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可以作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方法。

七、布置作业 

教材P66 习题2.4 A组 3、4、5。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2

一、教材、学情分析

“扇形统计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江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的学习内容,是从生活中实际问题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创造使用教材设计的一节课。生活中经常需要收集数据,而统计图是展示数据的重要方法,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媒体中,为此教科书安排了扇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

学生在小学里曾经学习过扇形统计图,对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和制作有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数据的收集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简单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并能从中获得有用的信息,进而养成数据说话的习惯,初一学生积极要求上进喜欢表现自己,课堂上应该给学生广阔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思考、合作交流和探究,品尝学习带来的快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含义和特点;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当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当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和形成猜想中的过程当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从身边的一些简单问题,体验数据在解决不少现实问题中是有用的;

2、在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品尝发现带来的欢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在合作讨论的过程当中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制作扇形统计图。

难点: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利用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判断。

四、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1、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简单课件(没有多媒体教室可采用小黑板展示);

2、布置学生准备,圆规、铅笔、彩色笔、计算器、剪刀等工具。

(二)教学流程

1、引入前面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大家小学里已经学过,有印象吗?能回忆起来是怎样的一个图吗?学生回答(是一个圆分成几部分),下面先让大家欣赏一个扇形统计图。(展示)同学们暑假肯定看了奥运会,能知道中国得了多少枚金牌吗?(32)

射击412。5%

球类825%

水上项目825%

力量型项目928。125%

田径26。25%

体操13。125%

从这个统计图中同学们能知道中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什么项目上薄弱呢?大家知道吗?美国在什么项目上有优势?(田径)

引入设计说明:

1、从学生感兴趣的奥运会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气氛。2、突出扇形统计图的优点——能直观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区别于折线型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更深入一步认识一下扇形统计图,并教大家如何来画扇形统计图。

2、出示课本学生快餐营养成份统计图,学生观察、思考,老师介绍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用圆和扇形分别表示关于总体和各个组成部分数据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或称饼形图),特点是能直观地、生动地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第一问、第二问学生回答;

第三问先说明什么是圆心角,顶点在圆心的角,课本上有摩天轮图(学生观察)。我们可以更直观向学生介绍,用事先准备好圆纸片对折,再对折,把圆分成相等四部分,这个直角就是圆心角。

这样学生更直观、清楚地理解了圆心角的概念。

还有奔驰汽车的标志,把圆分成相等的三部分,圆心角为120。

总结:圆心角的度数为所占的比例乘以360。

请一个学生回答第三问。

3、做一做,P152,第(2)小题后面部分,老师分析。

4、合作活动,师生互动(主要让学生学会画扇形统计图)

提出问题—→调查情况—→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画图

问题:同学们从家里到学校交通情况。

学生举手,一个学生点数,另一个学生记录,得出有关数据。

①步行20人40%144不妨设有50名学生,统计数据若如下(根据现场统计情况有不同的数据)。

②骑自行车15人30%108

③坐公交10人20%72

④其他5人10%36

画图步骤:1、画一个圆;

2、按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例算出各个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根据算出的各圆心角的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相应的百分比,各比例的名称可以注在图上,也可用图例表明。

注意:不用彩色,也可用白色、涂黑、斜线、网状等表示,学会动手画出扇形统计图。

学生再看例题:气象资料统计图,计算圆心角度数需用计算器。

5、课内练习,学生板演,一个学生计算数据,一个学生画出扇形统计图。

6、作业1)P153①②③④,思考题⑤

2)收集扇形统计图,渠道来自报纸、杂志、上网查询。

3)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用调查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

五、教学设计说明

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应全面贯彻六大基本理念,更加侧重理念③和理念④,本节课突出生动有趣的特点,学习方式多样化,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引入的情景设计是学生身边的问题,例题采用学生自己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最后画图,让学生感到一种自己研究成果的成就感,相比之下,比课本的气象资料更具有感染力。作业中有一题是自己设计一个调查方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这就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2节。本节主要介绍了液体内部的压强及其大小和应用;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压强和压强的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压强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气体压强、流体压强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节课通过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因此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掌握液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明确分析教学的重难点。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的大小。

难点:应用液体压强的特点解决实际问题。

说完了教学重难点,下面我将着重谈谈本堂课的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是导入环节: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向学生们展示生活中一些可以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现象,由此引出课题。

接下来,我会顺势让学生再例举生活中能体现出液体压强的事例并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

意图:一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讲,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很顺利的过渡到了接下来要讲的重点内容。

探究液体内的压强时,我会做3组演示实验,分别是

1、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2、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

3、把下端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

意图:这是本堂课的一个重点,由这个演示实验将引导学生得出液体内部存在压强的这一重要结论。

接下来在讲如何计算液体压强的大小时,通过同学们的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再结合我的引导,突破难点,从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推导。最后对于液体压强的公式理解我作适当的补充。

至此,本堂课的一大重点就解决了,而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我将带领学生去探究液体压强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以此加深学生们的记忆并让他们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我会向学生们展示连通器,并引导他们得出连通器的特点,让学生举一反三的列举一些连通器在生活中的应用实况。

接下来在巩固提升环节,我将让学生观察密度不同液体的压强有何不同。

意图:这是巩固提升,关键是要让学生运用液体压强的公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解释生活现象。这样问题的设置能够巩固学生的知识,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最后是小结作业环节,我将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下部要比上部造得宽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4

课题:我比想象中优秀

课型:班级心理辅导课

设计理念

人的潜能是永远挖掘不尽的,就像一座永远也挖不尽的金矿。但面对困难,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知所措,事实上,我们并不是输给了困难,而是输给了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常常低估了自己的能力,没有发现自身存在的潜质。而中学阶段正是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价值感还不稳定,因此我设计了本次心理辅导课,跟学生一起挖掘自身的潜能和自己周围的人际与社会资源,建立良好的自我认同感。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质。

2、态度和情感目标:

(1)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挑战,学会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一切。

(2)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

(3)遇到困难时善于利用自己的人际和社会资源。

3、能力目标:

(1)在生活中学会挖掘自身的潜能。

(2)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调动一切力量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重点、难点:学会挖掘自身的潜能,在必要的时候学会寻求帮助。

教学方法:活动、讨论 与体验式教学相结合

课前准备:录音、准备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主题

二、辅导过程

活动1、听故事《你比想象中更优秀》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很有数学天赋的19岁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三道数学题。

前两道题他在两个小时内就完成了。第三道题写在另一张小纸条上: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画出一个正十七边形。

他感到非常吃力。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然毫无进展。这个青年绞尽脑汁,但他发现,自己学过的所有数学知识似乎对解开这道题都没有任何帮助。

困难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一边思索一边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寻求答案。

当窗口露出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完成了这道难题。

见到导师时,青年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竟然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

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用颤抖的声音对青年说 :“这是你自己做出来的?”

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导师,回答道:“是我做的,但是我花了整整一个通宵。”

导师请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让他当着自己的面再做出一个正十七边形。

青年很快做出了一个正十七边形。导师激动地对他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桩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悬案!阿基米德没有解决,牛顿也没有解决,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原来,导师也一直想解开这道难题。那天,他是因为失误,才将写有这道题目的纸条交给了这位青年。

每当这位青年回忆起这一幕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我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将它解出来。”

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当高斯不知道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仅仅把它当作一般的数学难题时,只用了一个晚上就解出了它,高斯的确是天才。但如果当时老师告诉他那是一道连阿基米德和牛顿都没有解开的难题时,结果会是怎样呢?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触呢?先小组讨论,后班级发言。

活动2 亲手验证,我比想象中更优秀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一下,此刻正在观看一台精彩的演出,台上是你最喜爱的偶像。演出结束,演员向你走来,你无比激动。好了,游戏现在开始——请你预计一下,假如你用最快的速度双手鼓掌,一分钟能鼓多少下呢?把第一个进入你脑海的数字写在纸的左上角。写好之后,就把纸倒扣在桌面上。

现在让我们实地测验一下,鼓掌10秒钟,请注意,以尽快的速度鼓掌,也许当你鼓到六七秒钟时感到很累,但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哦。

然后请大家把鼓掌的数字乘以6,就得出了自己一分钟鼓掌的数字,把这个数字写在纸的正中央。

现在你得到了两个数字,一个是你在鼓掌之前预计的掌声数字,一个是你的实际鼓掌数字。看一下这两个数字哪个大?大多少?

看着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呢?

在我们每日无数次摩擦的双手之中,居然都蕴含着你我所不知道的潜能,只要你尽全力去做,你就会看到数倍于你的估计的结果出现。但我们平常却总是被一些习惯思维阻碍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真实更高的评价,那么阻碍我们的到底是谁呢 ?那就是“我不能”先生。

活动3 将阻碍我们更优秀的“我不能”先生火化

1. 首先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出自己不能做到的事。

2. 在哀乐中请大家把写好的纸折好按顺序来到讲台前,把纸扔进一个瓷碗中,用火柴点着,我们一起把“我不能”先生火化。

3. 跟随老师默念下面的悼词。

“同学们,今天我很荣幸能够邀请你们前来参加‘我不能’先生的火化仪式。‘我不能’先生在世的时候,曾经与我们的生命朝夕相处,您影响着、改变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有时甚至比任何一个人对我们的影响都要深刻得多。您的名字几乎每天都要出现在各种场合。当然,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幸的。现在,我们已经把您火化了,希望您能够安息。同时,我们更希望您的兄弟姐妹‘我可以’、‘我愿意’,还有‘我立刻就去做’等能够继承您的事业。虽然他们不如您的名气大,没有您的影响力强,但是他们会对我们每一个人、对全世界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愿‘我不能’先生安息吧,也祝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振奋精神,勇往直前!

4. 每人走到纸灰前,鞠躬跟“我不能”先生告别,并跟“我不能”先生说句话。

5. 每人用纸做一个墓碑,上面写着“我不能”,中间则写上“安息吧”,或写上自己想写的内容。下面写着这天的日期。每人把自己做的纸墓碑放在桌子上。以后再想说“我不能”的时候,就看看墓碑,便会想起“我不能”先生已经死了,进而大家去想出积极的解决方法。

活动4 发掘隐形的翅膀,迎接新人“我能行”先生

同学们,下面我们在欢快的音乐中鼓掌欢迎“我能行”先生,他的别名叫“不倒翁”。

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能行”先生做朋友吗?

现在就先跟“我能行”先生交流一下你的情况,然后和大家共享你的交流成果吧。

1、我的能力、优势、潜能等:

我在____方面行。

我在____方面行。

我在____方面行。

我在____方面,如果更____一些,我也能行。

我在____方面,如果更____一些,我也能行。

我在____方面,如果更____一些,我也能行。

……

2、我的人际与社会资源:

现在想一下:假如你遇到了困难,你可以向哪些人寻求帮助呢?写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很庆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我很庆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我很庆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我很庆幸,我有___,他(她、它)____。

……

三、歌曲齐唱

隐形的翅膀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

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过绝望。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於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

我终於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

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让梦恒久比天长,

隐形的翅膀让理想变成现实,

我会永远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像。

四、我的感悟和收获

通过今天这堂课,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呢?跟大家一块分享一下吧。

教师总结:请记住这句话:你比自己想象的更优秀!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潜能是无穷的,我们平时对自己的感觉只是冰山的一角,还有更多的优秀品质等待着你去挖掘。请不要让“我不能”束缚自己的手脚,多给自己一些肯定,把自己想象得更优秀一点,这样你就会变得更加优秀。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陈涉起义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

2、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3、熟悉课文,疏通文意。

4、理解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2、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1、懂得文中实词“为、当、行、次……”的意思,虚词“之、以、固”等的用法。

2、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万分省略等到语言现象。

3、领会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写。

2、认识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必然性。

3、把握本文运用对话及对话时的语气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秦始皇统治时期,大规模地兴建宫殿和陵墓,以及筑长城、修驰道,对匈奴和南越的用兵,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极大地加重了人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同时,还制订严刑酷法,使人民动辄触犯刑律。秦二世继位后,赋敛益重,致使天下困疲不堪,人民陷于深重的苦难之中。“‘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在这样的残暴统治下,爆发了中国历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这就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而司马迁却对这次农民起义给予高度的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资料交流: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其父司马谈也是思想家。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后发愤著书,完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纪”叙述历代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三、介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1、读

2、译(借助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理解感悟(把握内容、挖掘内涵)

4、掌握古汉语知识与古文化常识。

四、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掌握字音和节奏。

明确下列汉字的读音:

阳夏(jiǎ)辍耕(chuò)鸿鹄(hú)闾左(lǚ)適戍(zhéshù)当行(háng)度已(duó)数谏(shuòjiàn)罾(zēng)间令(jiàn)篝火(gōu)忿恚(huì)果笞(chī)宁有(nìng)攻蕲(qí)铚、酂(zhézàn)柘、谯(zhèqiáo)千骑(jì)社稷(jì)怅(chàng)

嗟(jiē)鹄(hú)酂(zàn)柘(zhè)度(duó)烹(pēng)徇(xùn)陈胜王(wàng)披坚执锐(pī)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握大意。

五、新课讲授:

1、全班朗读第一段

2、自读自译:辍耕之垄上:辍,停止;之,到、往。若为佣耕:若,你;

3、提问理解

⑴、陈涉是什么出身?

明确:“佣耕”之民,却入世家——反秦大业“由涉首事”,“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故入“世家”。正如项羽反秦首功,列入“本纪”一般。

⑵、他与一般的农民有何不同?

明确:这一段从籍贯、身世、志向等方面来介绍陈胜。(1)“与人佣耕”,表明陈胜是个被剥削受压迫的穷苦农民;(2)“怅恨久之”,说明他对所处的贫困地位的不满;(3)“苟富贵,毋相忘”,表达出他有福同享的思想意识;(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他的远大志向。

4、全班朗读第二段“二世元年七月……法皆斩”

5、自读自译:闾左:借代贫民;次当行:编在戍边队伍中;会天大雨:会,正逢;度已失期:度,考虑,心里想;

6、提问理解:这几行文字告诉了我们哪些事情?

明确:一是秦朝徭役繁重,民众苦不堪言;二是秦朝严刑酷法,百姓战战兢兢。这样的高压统治还妄言千秋万代,真如痴人说梦一般。三是陈胜吴广有一定的组织才能,可谓是拥有造反的本钱了。

【作业布置】: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回讲到,九百谪戍之徒,因雨误期,按秦律当斩。此时到了性命攸关之际,正是英雄人物涌出之时。正是这一场大雨,引出了中国历第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大泽乡__。

二、新课讲授:

(一)、学生疏通文意,理解大意。

(二)、分析课文内容:

1、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在段中画出句子。

明确: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苛重的兵役和残酷的刑法,“发阁左適戍渔阳九百人”,一次征发就有900人,可见摇役之重;“失期,法皆斩”说明秦朝法律的苛酷,从而表明起义是被逼的。

2、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主要策略是什么?

明确:先提贤君公子扶苏可以利用,以宗法观念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两个策略,反映陈胜对时局的关注和精到的智识。

3、陈胜、吴广为谋划起义作了舆论准备,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明确:陈胜、吴广用“鱼腹藏书”和“篝火狐鸣”制造陈胜要做王的舆论,主要作用是“减众”。

4、本段中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方法?

明确:刻画人物以对话为主,运用语言、动作、外貌描写刻画了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和非凡的才干。

课堂小结:第2自然段作者交代了起义地点、有利条件等起义背景,又进一步描写陈胜。吴广谋划起义的过程,最后达到了“威众”的目的,显示了陈胜、吴广的智慧,也反映了我国农民起义发动时期的特点。

三、熟读背诵。

【作业布置】:熟读背诵第二段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陈胜吴广大泽乡率九百戍卒起义,这支农民起义军的命运会如何发展呢?要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一支虎狼之师。

秦灭六国靠的就是这支战无不胜的大军。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公元前221年,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二、新课讲授:

(一)、疏通文意。

(二)、讲析课文:

1、这一段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写了三方面内容,A并杀两尉,B为坛而盟,C.胜利进军。总的来说是叙述了发动起义到建立张楚政权的经过。

2、第3段开头交代了几个场面?有何用意?

明确:开头交代了“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这三个场面,“并杀两尉”是为了扫清障碍,“广故数言欲亡”“故”表明用计,目的是激怒将尉“答广”“尉果符广”“果”表明计划成功,“剑挺”写出将尉的凶残,接着用“夺”“杀”“佐”“并杀”连着四个动词,生动形象地表现陈胜、吴广面对强敌,奋勇杀敌的斗争精神。“召令徒属”慷慨陈词,几句话简洁精炼,说理中肯,具有强烈的鼓动性和号召力。再次体现陈胜的胆识和才智。文中在描述这两个场面后,插入一句议论“从民欲也”,表明起义正是人心所向,对“为坛而盟”的描写,则显示了简朴隆重的气氛。

3、课文后半部分哪些词语体现了起义军的胜利进军情况?

明确:“攻”“下”“收”“皆下”等动词,表明陈胜、吴广起义势如破竹,所向披靡,结尾一句进一步反映起义的影响之大。

4、齐读课文第3自然段。

三、品读、拓展:

1、背诵下面句子,并理解在文中的作用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起义的直接原因)

(2)天下苦秦久矣(起义的根本原因)

(3)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起义的舆论准备)

2、试从课文内容归纳分析陈胜的性格。

四、布置作业:课后研讨与练习。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6

教学目标 学习打招呼的用语,询问姓名和相互间的问候。

教学重点 打招呼用语,询问对方姓名的特殊疑问句及回答。

教学难点 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打招呼用语

教具 多媒体、录音机 课时 1

教学课程 1.Greeting.

2.Warming-up

T: Good morning.What’s your name?

S: I’m … / My name is…

T: How are you?

S: Fine, thank you. And you?

T: I’m fine. too.

3.Drills

1)练习打招呼的用语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

2)练习询问姓名和相互间的问候。

What’s your name? I’m …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4.Practise

1)Work in pairs part7

2) Listen and number

3) Write the sentences.

5.Conclude

6.Homework

Complete part3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公式的意义,使学生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概括的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公式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建议:

一、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具体例子了解公式、应用公式。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并抽象为具体的公式,要注意从中反应出来的归纳的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分析

人们从一些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许多常用的、基本的数量关系,往往写成公式,以便应用。如本课中梯形、圆的面积公式。应用这些公式时,首先要弄清楚公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意义,以及这些字母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就可以利用公式由已知数求出所需的未知数。具体计算时,就是求代数式的值了。有的公式,可以借助运算推导出来;有的公式,则可以通过实验,从得到的反映数量关系的一些数据(如数据表)出发,用数学方法归纳出来。用这些抽象出的具有一般性的公式解决一些问题,会给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带来很多方便。

三、知识结构

本节一开始首先概述了一些常见的公式,接着三道例题循序渐进的讲解了公式的直接应用、公式的先推导后应用以及通过观察归纳推导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整节内容渗透了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的辨证思想。

四、教法建议

1、对于给定的可以直接应用的公式,首先在给出具体例子的前提下,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清晰地认识公式中每一个字母、数字的意义,以及这些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在具体例子的基础上,使学生参与挖倔其中蕴涵的思想,明确公式的应用具有普遍性,达到对公式的灵活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认识有时问题的解决并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套,这就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探求数量之间的关系,在已有公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和具体运算推导新公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应观察哪些量是不变的,哪些量是变化的,明确数量之间的对应变化规律,依据规律列出公式,再根据公式进一步地解决问题。这种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认识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示例: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使学生能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公式与代数式的关系。

(二)能力训练点

1、利用数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已知的公式推导新公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又反过来服务于生产实践。

(四)美育渗透点

数学公式是用简洁的数学形式来阐明自然规定,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色彩斑斓的多种数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公式的简洁美。

二、学法引导

1、数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以复习提问小学里学过的公式为基础、突破难点。

2、学生学法:观察→分析→推导→计算。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利用旧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的计算公式。

2、难点:同重点。

3、疑点:把要求的图形如何分解成已经熟悉的图形的和或差。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者投影显示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图形,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完成例1解答;教者启发学生求图形的面积,师生总结求图形面积的公式。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景,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有很多应用,公式就是其中之一,我们在小学里学过许多公式,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公式,教法说明,让学生一开始就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后面利用公式计算感到不生疏。

在学生说出几个公式后,师提出本节课我们应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研究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公式

师:小学里学过哪些面积公式?

板书:S=ah

(出示投影1)。解释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教法说明】让学生感知用割补法求图形的面积。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及杠杆的五要素。

2、理解杠杆的概念;能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

3、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能力目标: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爱科学、爱动手,事实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课前准备:学生自制蜡烛跷跷板:长蜡烛1支,大号缝衣针1根,杯子2个,薄铁皮(或塑料板)1块,小碟2个。

教具准备:杠杆和支架,钩码,尺,线,弹簧测力计。

教学难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画法。

教学重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出示幻灯片1、2

二、出示教学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出示幻灯片3、4。

三、展示收集的杠杆,出示幻灯片5、6,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四、分组讨论:什么叫杠杆?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7,杠杆的定义,学生齐读。

五、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撬石头的幻灯片,让学生观察,说一说,什么叫支点?什么叫动力?什么叫阻力?。

出示幻灯片8,教师归纳总结。讲解什么是动力臂?什么是阻力臂?

出示幻灯片9—12说明做图过程。

六、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你想探究的问题是__。

作出假设:你作出的假设是__X。

提示:

杠杆要平衡:

1、只与力的大小有关;

2、只与力臂的大小有关;

3、只与力的方向有关;

4、只与力和力臂的乘积有关。

制定计划:

根据小组确定的探究课题,制定探究计划。

讨论和完善计划:

实施计划:你可以参考下面的实验装置(出示幻灯片15)和实验步骤(出示幻灯片17、18),让学生分小组实验。

得出结论:

你得出的数据是__,填入设计的表格中,结论是__。

展示学生的分析结果,并给以评价:

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出示幻灯片17。

板书:杠杆的平衡条件:

六、趣味小实验:自制蜡烛跷跷板

目的:证实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设计:

1、把蜡烛底端的蜡刮掉一些,让它象顶端一样露出烛芯。

2、把缝衣针从蜡烛中部穿过,露出的针头、针尾架在两只杯子的边缘上。

3、用薄铁皮(或塑料板)剪成两个小人,用腿间的尖头插立在蜡烛上,两个小人的位置到缝衣针的距离相等。

4、点燃蜡烛两头,就做成了一个蜡烛跷跷板。

做出总结: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出示幻灯片18。

七、比拼台:出示幻灯片18(通过超链接和19—25相连),组织学生进行分组,答题,竞赛。学生竞争选取题目,抢答题。目的:活跃课堂气氛,巩固课堂教学,并颁奖鼓励。

八、小结本节内容:出示幻灯片26。

1、杠杆的定义。

2、杠杆的五要素。

3、杠杆的平衡条件。

九、作业:。出示幻灯片27。

课堂作业:课本193页题目2、3

板书设计:第一节杠杆

一、杠杆

1、定义:一跟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2、杠杆的五要素:

(1)支点O

(2)动力F1

(3)阻力F2

(4)动力臂

(5)阻力臂

二、探究实验

三、杠杆的平衡条件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9

当代中国教育界最大的事件当代中国教育界最大的事件莫过于世纪之交兴起的素质教育热潮,素质教育已日益成为现代教育发展趋势。而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和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为此,如何实施创新教学就成为教师的重要课题。所谓创新教学,就是指教师在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的指导下,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独立主动地参与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前,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同仁们在各科的教学中都进行着大量的创新教学的探索和尝试,我作为一名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认真学习来自各地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也作了一些探索和尝试。本文就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问题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观念落后,缺乏创新精神。

我国向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被人们尊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观念、思维方法、品德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正向李岚清同志所说:“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建设高质量的教育,必须有高质量的教师”。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在有些政治课教师仍然单纯凭师道尊严、口头说教、照本宣科来维持自己的课堂教学,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有些政治教师口头上搞“创新教学”,实际上仍然坚持应试教育;不少政治教师仍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要求个性鲜明的中学生;分数的高低成为衡量学生品行优劣的重要标准,如此等等。落后的观念严重制约着创新教学的实施。

2、教学模式老化,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模式是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长期以来一直普遍采用“传递——接受”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如果运用得当,对学生接受前人或别人总结出来的间接经验、掌握知识技能来说,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但许多教师将这种模式固定化,不管什么内容,一律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上抄条条,课下背条条,只有教师的讲解传授,缺乏学生的主动学习与思考,缺乏学生的反馈,更缺乏来自学生的质疑。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也就成了“讲授法”为主角、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即使有谈话法、讨论法,最后总是以教师的“标准答案”为准。如果学生提出与教师不同的见解,教师也会让你无条件地服从教科书的观点。在这种模式和方法为主的.课堂上,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受到压制。

3、教学手段单一,评价方法落后。

在现代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手段仍然局限在黑板、粉笔、教科书、练习册等狭小的范围内。教师的语言和教科书上的文字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媒体。教学评价方法也主要采用百分制的考试,试题形式中客观性试题仍占相当比重,主观性试题也对学生的思维作了严格限制。只要学生提出不同于教科书上的见解,就会遭到教师的“无情打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政治课成绩脱钩,理论与实际脱离,而教师和家长仍然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品行优劣的主要标准。在学生的心目中,只要能够在考试前抓紧时间突击,把教师总结的问题全背会,政治课准能考高分。这种状况也严重影响了创新教学的实施。

二、解决问题的基本措施是切实实施创新教学。

在思想政治课中切实实施创新教学,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师观念是实施创新教学的主导和关键。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政治课教师必须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号召,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纲领性文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质量观、学生观和人才观。坚持和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潜能,都是可造就的人才。坚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经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要知道思想政治课能使学生终生受益的不在于背会多少习题,而在于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在于帮助学生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发展自身的创造力。

同时,教师要具有与时俱进的精神,并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在教育内容的把握上要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还应具有民主意识和平等意识。总之,教师不能用自己固有的观念和方法来让学生适应,而应使自己的教学思维、观念和方法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并能灵活变通。只有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真正转变观念,并首先实施自身的观念创新,才能为思想政治课实施创新教学奠定基础。

2、课堂教学的创新是实施创新教学的突破口和主渠道。

课堂教学的创新主要包括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必须改变单纯的“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广泛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选用不是一成不变的,可能在一堂政治课中,就涉及到多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灵活地发展和创新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思想政治课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它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教的方法决定了学的方法。为此,政治教师必须在设计创新教的方法的同时,清楚地意识到自己也是在为学生设计学的方法。只有灵活的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学实践中常常采用下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真实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顺应”当前学习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现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思想品德常识、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常识,内容和学生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都有一定联系,这为学生联系自己的已有知识和体验,展开联想,发现探索新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所以,在适合的学习主题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创造一个与知识相遇的真实情境,使他们在情境中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在对知识的理解和创造中寻求自身的发展。喜欢讲故事的同学,我让他讲张海迪的故事,引出《磨砺意志做生活的强者》;讲《正确对待挫折》,我从同学讨论张海迪的人生价值导入。

2、发现问题法。

“学成于思,思起于疑”。传统教学也强调质疑,而那往往是在情境之后,教师预设几个问题,然后像抛饵钓鱼那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向已有的答案。这样的教学,学生没有自学的时空,更不会去主动思考,结果导致连“为什么”都不会提了。因此在创新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利用书本及教师提供的素材和信息,根据自己的程度、自己的意愿去选择学习的具体内容,以不同视角去探究学习内容。课堂上给学生一段时间,通过自读、自思、自问,将知识内化吸收,同时发现新问题,确定下一步学习目标和探索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生分层、目标分层的个性化教学思想。比如,《工业革命》一框,内容分为三部分,有的同学只注重于发展过程,而忽视了历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3、协作学习法。

我在课堂上,让前后座位的四位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学生在自学阶段发现提出的有些问题,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启发和点拨,很快就能得到解决。比如,通过别人举例,有的同学理解了“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在四人的小组中,即使是平时默默无闻的学生,也有充分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要更新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这是实施创新教学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所借助的实物和媒体,思想政治课的创新教学也必然包括手段的更新。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课也应注重现代教育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假如能够把抽象的要领理论用优美的电脑动画进行形象化的展示,再配上悠扬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讲解,那么思想政治课也一定会让学生享受到思维的乐趣和魅力,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更好的培养和锻炼。

思想政治课教学手段的更新还应由课内拓展到课外。比如,与家长配合安排学生回家看“今日说法”、“焦点访谈”、“时事传真”、“中国报道”等电视栏目,并选择有关内容在课上进行讲座。这也是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

思想政治课的评价方法也需要创新。比如现在实行的政治开卷考试、增加主观试题的比重,给学生答题留下创新思维的空间;还可以把学生的品行与政治考试成绩相结合,这些都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评价方法。在这方面,国家及有关部门应给予整体的指导和调整,政治教师也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评价方法,以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10

时间匆匆而过,回顾半年来的工作,除了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外,还要参加各种主题教育培训,各级教研活动和继续教育。闲暇之时,还要习惯性的作好自我充电,不仅广泛涉猎地理学科知识,而且认真研究现阶段新课改教育思潮。

下面简述一下本人半年来的具体工作:

1、紧抓课堂教学不放松,向45分钟要质量。上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为了上好课,我认真做好下面的一系列工作:

⑴课前准备:综合考虑,认真备课。

① 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学生。为此,我除了读好教师用书之外,经常上网搜索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包括课例,反思,经验,课件,试题和纯知识材料等等。

②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根据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行为的指向,制定相关的教学策略,预设想适应的教学过程,创设学生可能需要的讨论活动,使学生能积极的,自主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另外还要估计到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会有遇到哪些困难,教师应及早的采取哪些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 考虑教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怎样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学科知识。让所有的学生都动起来。并且把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延伸到课外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这是我经常在备课中思考的问题。因为我很清楚,学生仅凭几堂课和几本课本是学不好地理的,地理是纵横万里的一门学科,尤其有一些地理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所以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知识阅读习惯,显然与教师高效,灵动,睿智的教学方法有关,只有有好教法的好教师才能培养起学生这种习惯。

⑵课堂教学:随机应变,激情演绎。

教师 一切的学习与准备都是为了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师生最重要的对话平台,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要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有趣的家庭作业,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的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头,或帮他们整整衣服。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11

【课程标准】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史实的区别。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记住远古传说中的重要人物,记住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和黄帝与农业起源关系的传说的实质,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能力和方法:培养从传说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以传说印证历史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华夏族形成的历史,培养崇敬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情感。了解以禹为代表的远古居民的优秀品行,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体验禹治水的艰辛并了解其业绩,体会人生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农业起源的传说和华夏族的形成。禹治水的传说。

难点:部落、部落联盟的构成和性质。“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课前准备】课前收集有关黄帝、炎帝、蚩尤、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历史讲究真实可靠,传说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着极有价值的内容。

上一课时,我们从考古发掘的物证来学习了原始农耕文化,本课时要通过传说来认识农耕文化。看看那些流传久远的传说中,包含了有关远古农耕文化的哪些有用的历史信息?

听,集中注意力。

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二、炎帝和黄帝的传说

中国人都自称是炎黄子孙,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

讲解“炎”、“黄”之意及其传说(或抽学生来讲)

整理出华夏族的来历:

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农耕文化的重要信息?

谈后世祭祀炎、黄(谈两碑上的字),华夏之祖

调动参与兴趣

听或自己讲

清晰明了,便于掌握。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禅让的传说

简要讲:黄帝以后很久,尧禅舜、舜让禹。要求学生概括其过程的共同点。

然后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发表一下关于如何看“禅让制”的看法。

听讲、看书、归纳得出结论。

四、治水的传说

禹之所以在舜死后出任部落联盟的首领。必定是他的德才出众、威望很高。何以见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禹治水的传说。

要求学生讲述大禹治水的传说。然后问,禹治水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然后小结:禹治水成功,树立了崇高的威望。

处理辅栏的读读、说说。

过渡、导入。

学生好表现,给他们提供表现的平台,取得成功感

五、情感升华

我们从他们身上学习什么?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将其发扬光大。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六、拓展学习

P16学习活动。要求学生讲其他的传说故事,要说出传说的名称、点出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或提供了什么重要的信息?

学生讲。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1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科学素养: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3、通过二氧化碳的不供给呼吸的实验,增强学生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强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

1、二氧化碳跟水和石灰水反应的原理。

2、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提问):人和其他动物呼吸作用呼出的是什么气体?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的又是什么气体?若没有这种气体,自然界的生命活动还能进行下去吗?(学生阅书p85-86并回答)

(引入):从阅读知二氧化碳对于生命活动的作用是无比重要的,哪它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学生操作):

(1)向已平衡的两纸袋中一只倾倒二氧化碳

(2)振荡连接好的汽水和澄清石灰水的两只锥形瓶

(3)向学生展示一瓶收集好的二氧化碳

阅书:p86-87及89干冰的妙用。

第1页

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教师总结板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1)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在标准状况下,比空气略重(若收集时,用何方法?)

(3)易溶于水(若收集时,可否用排水法)

(学生实验):二氧化碳使蜡烛火焰熄灭的实验。(必须慢慢倾倒)

问:

(1)二氧化碳可以倾倒说明什么?

(2)蜡烛依次熄灭又说明什么?

阅书:(引出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归纳: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通常状况下不燃烧(不象汽油等)也不支持燃烧(不象氧气)

板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学生实验)向充满二氧化碳和空气的两只集气瓶内分别放入两只动物

问:为何空气里的活着而二氧化碳里的不活呢?

讨论归纳: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不象氧气)

设问:如此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窑、干涸的深井,应该怎么办?

(阅书p87,讨论并加以演示)

(展示):两个集气瓶,其中一只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另一个是空气,来模拟两种菜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哪个能进,哪个不能进?

第2页

(演示):取两支试管,分别注入5ml的水,再分别滴入3-5滴紫色石蕊。向其中一只通二氧化碳,并和另一只试管作比较。

讨论:(阅书p87-88)为何会产生上述现象?

板书: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1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了解四川旅游业的发展;了解四川省的交通发展。

2.能力目标

学会运用地图、资料分析四川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培养学生对比、归纳和综合分析等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终身学习地理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如何充分发挥当地优势发展地方经济。

教学难点

学会如何从社会经济的角度描述一个地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四川东西差异大,自然灾害频繁。特别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带来了重创,同时也给四川带来了更大的机遇。四川人民在2009年以14.5%的经济增速向全国人民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四川人民是如何在经济上迅速崛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崛起的四川”。

[教师活动]

1.(板书)崛起的四种。

2.用多媒体展示图8.7、8.8、8.9、8.10、8.11.

3.提问: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特色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西部的经济强省。

3.家乡人民把四川建设成了我国的西部地区工业总产值最大、工业门类齐全、优势产品较多的省级行政单位。

4.提问:家乡人民发掘了哪些优势条件来发展经济?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板书)旅游天堂。

3.(转承)“天下山水之观在蜀”。四川的旅游业,地震灾后迅速复苏。2009年,四川人民将旅游业作为灾后重建的优势产业和先导产业,大力实施重振旅游工程,全省累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48亿元,同经增长34.8%.

4.说说自己家乡有哪些旅游景点?

[学生活动]回答:

1.……

2.……

[教师活动]

1.补充饮食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等。

2.对旅游资源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学生活动]将自己列举的与老师补充的旅游资源分类。

[教师活动]作为学生,在旅游业发展中我们能做些什么?

[学生活动]完成P.105的活动。

[教师活动]

1.更正或补充。

2.(转承)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由于受盆地地形的影响,昔日的四川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但四川地处西南腹地的&39;位置,使四川自古就是西南交通的要冲。在四川人民的努力下,如今的四川,早已天堑变通途,成为大西南的交通枢纽。

[学生活动]完成P.107的活动。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展示四川的发展战略,激发学生热爱四川的情感和建设四川的责任感。

[师生小结]

板书设计

西部的经济强省

自然旅游资源

崛起的四川旅游天堂

人文旅游资源

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交通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14

【教材分析】

Module8的主要内容为运用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来描述毕业生晚会上的对话和写作毕业晚会上的发言。从全书来看,本模块是对以前宾语从句和定语从句的总结和运用,着重引导词的使用,让同学们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来掌握其用法。

Unit1Here’stoourfriendship!

【教学目标】

Knowledgeobjective

1.Words:handbag,beat,pardon,intend,fetch,pancake

2.Expressions:intendtodosth,forlong,evenif Abilityobjective

能听懂和阅读关于介绍毕业生晚会的语言材料,能通过相关词汇和图片描述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打算;能编写关于毕业晚会的对话。

Moralobjective

学会倾听他人毕业前的感受;感受同学之间的深厚友谊;培养对母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Theuseof“intendtodosth.”

【教学方法】

PWPmethod,task-basedmethodandinteractiveapproach

【教学手段】

Ataperecorder,multimediaandsomepictures

【教学过程】

TeachingProcedures:

Step1Lead-in

Sslookatthepicturesandanswerthequestions.

Howwillyoufeelattheschool-leavers’party?

Whatareyougoingtoshowforyourclassmates?

Willyouwearbeautifulclothestotakepartintheparty?

Whatdoyouwanttosayattheschool-leavers’party?

Step2Consolidatenewwords

Lookandsay.Theteachershowsthepicturesofnewwordsandletthestudentstosayasquicklyaspossible.

handbagn.女用小提包

beatn.节拍,拍子

pardon请再说一遍

intendv.计划,打算

fetchv.取来,拿来

pancaken.薄烤饼,薄煎饼

Step3Lookandsay

Lookatthepicturesandanswerthequestions.

1.Whatisthespecialevent?

2.Whatiseverybodydoing?

Step4Listening

1.Listenandanswerthequestions.

WhereisBettygoingtonight?

WhatareBettyandTonygoingtodo?

WhydoesBettyrefusetoeatbeforesheleaves?

2.ListentoPart3andanswerthequestions.

IsLinglingenjoyingtheparty?

Whohanginternationalflagsonthewall?

Step5Reading

1.Readthedialogueandcompletethenotes.

Theirfeeling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ha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musi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irplan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foodanddrin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adthepassageagainandanswerthequestions.

1WhyisLinglingsad?

2Whatmakesthehalllookwonderful?

3Whatdotheythinkofthemusic?

4WhatareTony’splans?

5Whatisonthemenu?

6Whatdotheywishforwhentheyraisetheirglasses?

Step6Completethequestionswiththewordsinthebox.

1.Readthequestionscarefully.

2.Completethequestionswiththewordsinthebox.

1Ifyousay________,doesitmean“Pleasesaythatagain”or“I’msorry”?

2Doyouthinka(n)_________issomethingtoeatorsomethingtodrink?

3Ifyou______todosomething,doyouwanttodoitornot?

4Doyouthinkthe______willbebetterthanthepast?

3.Askandanswerthequestionsinpairs.

Step7EverydayEnglish

LetSssaytheeverydayEnglishthattheyhavelearntinthepassage.

•Pardon?对不起,请原谅(用于礼貌请求别人重复自己没听清或不理解的话)

•Ihopeso.在简略句中,表示希望某事发生

•Goodforyou!(称赞某人)真行,真棒

•Here’sto…(祝酒词)为……的健康(或胜利)干杯

•Cheers!用作祝酒语,意为“干杯”

Step8Languagepoints

SsshouldmasterthemainpointsfromthepassageinPart3.Ifpossible,letthestudentstosayatfirst.

1.That’sanicehandbag.

handbag表示“(女用)小手提包”。

e.g.You’llbemorebeautifulifyouweartheredhandbag.

如果拎上这个手提包,你会更漂亮。

2.Yes,Iam,butIfeelabitsad.

abit表示“有点…”。用来修饰形容词或副词。

e.g.It’sabitcoldtoday,isn’tit?今天有点冷,不是吗?

3.It’sgotagreatbeat!节奏太棒了!

beat指“(音乐、诗歌等的)节奏,节拍”。

e.g.Followthebeat,please.请跟上节拍。

4.Pardon?

pardon表示“对不起,请原谅”。用于礼貌地请求别人重复没听清或没听懂的话。

e.g.-Whereisthepostoffice?

-Pardon?

5.DoyouintendtostayinChinaforlong,

Tony?托尼,你打算在中国待很长时间吗?

intendtodosth.表示“打算做某事”。

e.g.FinneyintendstogotoAustralianextyearifallgoeswell.

如果一起顺利,芬尼打算明年去澳大利亚。

forlong相当于foralongperiodoftime,表示“很长时间”。

例如:-Haveyoubeenwaitingforlong?

-No,notforlong.Onlyafewminutes.

6.AndevenifIgobacktotheUK,I’llcomebackandvisityouall.

即使我回到英国,我也会回来看你们的。

evenif表示“虽然,尽管”,相当于eventhough。

e.g.EvenifIfailthistime,Iwouldtryagain.

即使我这次失败了,我还要再试试。

7.Let’sfetchsomethingtoeat.

fetch表示“(去)取来,拿来”。

e.g.Yourschoolbagisnothere.Pleasegodownstairsandfetchit.

你的书包不在这。请到楼下把它拿上来。

somethingtoeat表示“吃的东西”。

Step9Listening

1.Listenandmarkthepauses.

I’llfinishmyhighschooleducationhere,butIwanttogobacktomyhome

townoneday.Whatareyourplans,Daming?

2.Listenagainandrepeat.

Step10Readandlisten

1.Readandmarkthepauses.

Let’sraiseourglasses.Here’stoourfriendship,everyone…andtothefuture!

2.Listenandcheck.

Step11Askandanswer

AskandanswerthequestionsinPart8inpairs.

1Whatareyourplansandhopesforthefuture?

2Areyougoingtohaveaschool-leavers’party?

3Whatwillyoudoonyourholiday?

4Willyoumissyourfriendsandclassmates?Whyorwhynot?

Step12Exercises

Letstudentsdomoreexercisestomasterthelanguagepoints.

1-Wouldyoumindlendingmeyourpen?

-_________

A.Pardon?B.Let’sgo.

C.Ihopeso.D.Cheers.

2Ilikelisteningtothesongbecauseithasagreat________.

A.lookB.pancakeC.handbagD.beat

3Bettyintends______forAmericanextmonth.

A.leaveB.leavingC.toleaveD.left

4Thecakeisoverthere,____itforme,please.

A.takeB.fetchC.carryD.with

Keys:ADCB

Step13Homework

仿照课文中的对话,用英文介绍一下你毕业后的打算。60词左右

初中万能教案创新篇15

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自学提问、探索讨论的方法,使学生初步了解计算器面板上的按健名称和功能。

2、了解计算器的形状、款式、功能不同的基础上,学会计算器的基本操作方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渗透节约、环保等诸方面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介绍常用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39;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计算器是如今生活中经常用到的计算工具,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自带的计算器,结合教学目标自学课本,让学生在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中认识计算器,学会基本操作方法,并在应用中感受到计算器带来的方便,体会到运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带来的成功的快乐。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自备一个计算器。

2、教师的计算器,实物投影仪,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经常去超市吗?我昨天也去了超市,并选购了好多东西,可是,要到付款的时候,我有点犹豫,我就带了1000元钱,也不知道够不够,这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算一算)

师:怎么才能又准确又快地算也来呢,你想到了什么计算工具?(计算器)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计算器?它们有什么作用?

师: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

二、学习用计算器计算

1、了解计算器的结构

(1)师:你了解计算器吗?假如你是一位计算器推销员,你打算怎样介绍你手中的这款计算器的构造?(板书:面板、显示器、键盘)

键盘里有哪些键?(板书:数字键、运算符号键、功能键)

这个点是什么意思?(点出开机、关机、删除)

(2)请一生介绍自己的计算器(实物投影)

②小组内学生相互介绍自己的计算器。

③展示文曲星、商务通

(3)师:文曲星、商务通的主要功能不是计算,但它们也有计算功能,可以作为计算器来使用。

2、过渡指出:各种不同的计算器的功能和操作方法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使用前一定要先看使用说明书。但对于一些简单的操作,方法还是相同的,象开机按?关机按?

3、学习计算器的操作

(1)师:大家认识了计算器,你会操作它吗?试试!准备好了吗?(请你把计算结果记录在草稿本上)

(2)小黑板出示:

75+47=24×7.6=6.28-0.95=

(3)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计算这三题的。

(4)指名学生上演示(实物投影)

(5)问:6.28-0.95的操作有不一样的吗?

用新方法操作,学生齐操作。

(6)师:通过计算这三题,我们可以发现,用计算器计算时只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就可以了。

(7)小黑板出示:0.092÷1.15×25

问:计算这题,从左往右依次按键,可以吗?

为什么?(因为这题的计算顺序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8)看谁算的最快,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演示

问:有没有不一样的?

三、结束:辨证看待计算器的使用。

66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