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吧 > 教案设计 > 教案范文 >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

时间: 新华 教案范文

教案应该突出教学重难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重点和难点知识。写好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不是那么简单,下面给大家分享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供大家参考。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

密度知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积累感性认识,教材还安排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主要内容安排如下:

1、要求学生掌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

2、知道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位置和状态而改变,同时掌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采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认识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

4、简单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认识新材料的研究,是人类对物质的认识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教学目标

1、掌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认识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5、结合密度概念实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6、结合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探究密度的概念实验,密度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量杯的刻度特点。

2、探究密度概念的实验。

3、应用密度知识解答简单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课时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课时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2课时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1课时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2

教学目的:

1.解读常见文言词语的用法。

2.进一步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

3.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和本文生动的语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自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当今国际社会之动荡,谈及解决办法,再延伸至孟子的“仁政”思想,进入课题。

二、听朗读录音,正音、正句读。

三、齐声朗读课文,自主翻译全文。

四、解释下列词语:

①出,语人曰语:告诉

②天下恶乎定恶:何,怎么

③今夫天下之人牧牧:统治

④如有不嗜杀人者如:如果

⑤则天下皆引领而望之矣引:伸长

五、解释下列词语在句子中的用法。

①卒

A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同“猝”,突然

B每得降卒必亲引问之士兵

C初,鲁肃闻刘表卒死

D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整个,全

②一

A谁能一之统一

B用心一也专一

C一鼓作气第一次

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一个

E黄鹤一去不复返一经

③就

A由水之就下也往

B金就砺则利靠近

C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D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登上

六、分析简答:

1.文章开头,孟子为什么说梁襄王不似人君?

提示:说明孟子对梁襄王的印象不好,因为靠近他,感觉没有一点国君的威严。

2.梁襄王缺乏国君的威严表现何在?

提示:表现在问话的突然,这说明他缺乏威严沉着的人君气度。

3.既然梁襄王缺乏人君的气度,孟子还向他讲诉自己的“仁政”思想,这说明孟子有着怎样的个性?

提示:说明孟子对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有着坚韧执著的追求,决不放弃任何机会向君王们宣传自己的政治理想。

4.说说孟子采用比喻说理的贴切性?

提示:孟子以“禾苗”喻百姓,以“雨露”喻君恩,就清楚地向梁襄王表明了君恩之于百姓的重要性及实行“仁政”的好处。而“水之就下”就更是表明了实行“仁政”的效果之显著。

七、再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生动性。

提示:本文的比喻虽是假设,但具体可感,犹若真实的事情,关键在于其情境性很强。而油然作雨、沛然下雨、水之就下等词句,千百年来更是一直活在人们的口中。

八、完成课后练习一,讨论:如今的国际社会,谁能一统天下?(正义的力量,人道的力量;霸权主义只能走向末路。)

九、完成课后练习二。(综合本课所有通假字)

①卒然问曰卒同“猝”,突然。

②则苗浡然兴之矣浡同“勃”,生机盎然。

③由水之就下由同“犹”,就像。

十、课外作业:

1.熟读课文。

2.阅读《文学读本》上选读的孟子文章。

探究活动

走近《孟子》

一、提供材料专题阅读

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材料,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

二、研讨主题

研讨可侧重于以下几点

1.孟子思想的研究

2.《孟子》论辩艺术的研究

3.《孟子》语言风格的研究

三、交流、评价与总结

可以在高三年级组织一次“走近孟子”为主题的论文(或者学生自作的主页)交流会。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3

第一节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重点: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工业革命的影响。

难点:自由资本主义的概念;“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在各国的统治基础”。

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英国工业革命

1、前提和条件

学生阅读66—67页第一自然段回答: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需要哪些条件?推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什么,还有什么其他条件?如何解释“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丰厚的资本”是怎样积累的?

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最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尼德兰,最早开始殖民掠夺的西班牙、葡萄牙没能成为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独立后的尼德兰商业资本发达,大资产阶级和贵族联合执政制约了改革的发展;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转化成资本,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具有条件非常全面,同时,工场手工业时期,国内工业技术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但仍然无法满足扩大了的市场需求,必须进行生产技术的革新。

英国的圈地运动有其特殊性,资产阶级颁布法令、动用政权工具来积极推动经济基础的改造,圈地运动促成传统农业社会的瓦解,为大工业的兴起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独特之处。

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是合力的作用。

2、进程和重大发明

学生阅读67—68页有关自然段归纳概括。

教师强调工业革命的概念,并比较与手工工场时期生产方式的不同。

教师帮助学生明确:第一,工业革命最早出现于英国的棉纺织业;第二,“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揭开工业革命的序幕;第三,工业革命的各个环节互相促进。

主要发明由学生列举,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图片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兴趣。

3、结果

学生归纳总结,教师强调: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面貌,成为最早的工业国家,并逐渐演变成“世界工厂”。

二、工业革命的扩展

学生阅读第68页最后一自然段,思考回答: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为什么是法国成为当时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法国工业革命与英国比较,有那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因素?

学生阅读第69页二、三、四自然段,分析美国、德意志工业革命发展快慢的原因。

最后,学生讨论总结工业革命的共性。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69—70页,归纳工业革命的重大影响,并讨论比较:工业革命后的三百年与在此之前的上百万年的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状况有什么不同?如何理解“工业革命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的物质基础”?

教师补充强调: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物质基础是工场手工业,它所创造的资本主义生产力,还不足以摧毁整个世界的旧的、封建的生产关系,因此,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是不稳固的。

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他们提出了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

正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19世纪中期,欧美、日本爆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改革运动,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巩固确立下来。

教师指导学生回答:什么是“自由主义”?自由主义既是一种理论学说,也是一种社会运动,包括社会和经济两个方面。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本家要求“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同时转变为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统治思想。

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从此自由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自由主义”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资本家开始需要“自由”活动,开始不满国王的干预,开始批判“重商主义”,确立“自由主义”的地位,使之成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思想。

引导学生思考:工业革命后的“自由主义”与以往的“重商主义”有何不同?资产阶级为什么曾需要它?两者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

重商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经济思想,由君主发动,政府控制工商业的发展。

时由于资产阶级的弱小,需要寻求封建政府的保护和扶植,因此,重商主义经济思想盛行。

重商主义使资本家积聚了财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工业革命后,重商主义经济思想让位与自由放任政策,这是和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政府的决策和经济发展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反对政府干预经济,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教学设计思想

运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究得出结论。

对工业革命的原因及影响进行分析;较深入的理解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概念;初步领悟工业革命的现实意义。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幂函数的概念;

(2)会画简单幂函数的图象,并能根据图象得出这些函数的性质;

(3)了解幂函数随幂指数改变的性质变化情况。

2.能力目标:

在探究幂函数性质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师生、生生彼此之间的讨论、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意识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从具体幂函数归纳认识幂函数的一些性质并做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概括出幂函数性质。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数形结合,分析验证。

教学媒体

幻灯片、黑板

教学过程

教学基本流程从实例观察引入课题→构建幂函数的概念→

画出代表性函数图像→探索简单的幂函数性质→总结一般性研究方法→应用举例和课堂练习→小结与作业

(一)实例观察,引入新课

(1)如果张红购买了每千克1元的蔬菜w千克,那么她需要支付P=W元,P是W的函数。(y=x)?

(2)如果正方形的边长为a,那么正方形的面积S=a2,S是a的函数。?(y=x2)?

(3)如果立方体的边长为a,那么立方体的体积V=a3,S是a的函数。?(y=x3)

(4)如果一个正方形场地的面积为S,那么正方形的边长a=s1∕2,a是S的函数。(y=x1∕2)

(5)如果某人ts内骑车行进1km,那么他骑车的平均速度v=t-1,V是t的函数。(y=x-1)?

问题一:以上问题中的函数具有什么共同特征?

学生反应:底数都是自变量,指数都是常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例中进行总结,从而自然引出幂函数的一般特征.

由学生讨论、总结,得出上述问题中涉及到的函数,都是形如y=xa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二)类比联想,探究新知

1.幂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函数y=xa叫做幂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ɑ为常数。

注意:幂函数的解析式必须是y=xa的形式,其特征可归纳为“系数为1只有1项”。(让学生判断y=2x3y=x2+xy=_ y=x-2等是否为幂函数)

例题1.已知函数是幂函数,求m的值。

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幂函数定义和呈现形式的理解。

2.幂函数的图像与简单性质

同前面的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一样,先画出函数的图像,再由图像来研究幂函数的相关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定点)。

找出典型的函数作为代表:

y=xy=x2y=x3y=x-1

在幻灯片上给出以上五个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其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

让学生自主动手,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这5个函数的图像,并观察图像

问题二:所有图像都过第几象限,所有图像都不过第几象限,为什么?

学生反应:都过第一象限,而都不过第四象限,因为当x>0时所有幂函数都有意义,且函数值都为正。

问题三:所有图像都过哪些点,为什么?

学生反应:都过点(1,1),因为1的任何指数幂都为1。

问题四:对于原点,什么样的幂函数过,什么样的幂函数不过,为什么?

学生反应:指数为正过,为负则不过,因为负指数幂可以化成分数形式,分母不能为零,所以在原点没有意义。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过程与方法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4.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6.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

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

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

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每天我们都行色匆匆,你是否低头注意过你脚下的蚂蚁窝?也许在你家的附近就有很多。你有没有发现,蚂蚁经常成群结队地忙忙碌碌?若是你扔一粒饭到它们的洞口,只要有一只蚂蚁发现,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会聚集一大群,一下就能把饭粒搬回家。

哪怕是一块大面包,它们也能很快解决。它们就像一个大家庭,团结一致,努力工作。同学们,你觉得神奇吗?它们与我们多像,但它们能和我们一样吗?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章,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板书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作者:

刘易斯•托马斯是美国医学家、科普作家,同时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品是《细胞生命的礼赞》,这部书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据说年过花甲的刘易斯•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就是这部书中的一个精彩章节。

三、整体感知,明确本文写作思路:

现在,同学们先仔细地阅读一遍这篇文章,给课文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写作主旨。当然,在阅读时首先要疏通生字:

1、字词注音:

鳟(zūn)鱼蚁冢(zhǒng)苜蓿(mùxu)鲱(fēi)鱼蹩(béi)脚

2、教师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把握本文写作思路:

教师:我们都知道这是一篇科普论文,那说明文一般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然后再运用各种方法、事例来证实自己的观点,最后则是升华主题吧,那这篇文章作者是要说明什么呢?请同学们紧跟老师的提问,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我们先一起来看第一部分,大家看一下,第一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医学家举行年会的情景)

教师:他是怎样描述的呢?他把他们比喻成了什么?

学生:(群居性昆虫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教师:作者开篇把人类比作是蚂蚁,由人类社会的的活动情景联想到了生物社会的活动,引出了所要探讨的话题。

再看一下第二段,写的是什么?

学生:(传统生物学界的看法:“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物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非常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像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是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是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相容的)

教师:那他们为什么是非常糟糕的态度呢?

学生:(说人类像蚂蚁可以,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因为这是对人类至高无上的地位的挑战。)

教师:那作者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的呢?我们可以从哪一句话看出?

学生:(“蚂蚁的确太像人了,这真够让人为难”。以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到“迷惑敌人,捕捉奴隶”,到“使用童工”“交换信息”,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作者这里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绘蚂蚁,和文章开头的一段用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正好形成对比,表达了一个鲜明的观点: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3、现在,请同学们总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学生完成,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第1至3段):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第4至10段):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第11至13段):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四、全文主体部分探究:

1、接下来快速的阅读文章的第二部分,看看作者都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安排趣味性讨论:根据课文,分小组讨论,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同学们可以尽量的发挥想象。

设置预案如下:

(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我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在建造蚁穴时,我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处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共同抵御处敌入侵。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五、拓展探究:

1、通过学习,我们明确了作者的观点是:人类的社会行为和生物的社会行为有极大的共性,并非是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还举了几个例子,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结合这些事例,联想我们人类,你能够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这些事例都说明,许多动物和人类一样,有等级有秩序,有很多社会行为,它们进行群体生活,能思考有智慧,共同经营起一个大家庭,它们同人类一样,经常是相互依存,同步活动的。它们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应当学习它们的团队精神。)

2、在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特点?

(“当你观看聚在蚁丘边的、黑压压盖过地皮的数千蚂蚁的密集群体时,你才看见那整个活物。这时,你看到它思考、筹划、谋算。这是智慧,是某种活的计算机,那些爬来爬去的小东西就是它的心智。”依据这种情形,在建造蚁穴的时候,它们可以做到先筑墙,然后再盖顶,碰到障碍时,会自己用智慧解决问题;白蚁更是奇特,它们在建造美丽的拱券的时候,往往利用群体力量,像艺术家一样地完成任务。蜜蜂觅食跳舞。)

(“如果你破坏了蚁丘某一部分,数百只蚂蚁会过来掀动那一部分,移动它,直到恢复原来的样子。”“小室里有两三只白蚁,就会衔起一块块土粒木屑搬来搬去,但并没有什么结果,什么也没有建造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白蚁加入,似乎达到了某种临界质量或法定数,于是思维开始了。”)

4、再看第三部分,作者指出了,其实人类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我们人类都出现了什么样的状况?(“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也就是说,我们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我们没有真正的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和才能)

5、最后,作者以科研为例,引用了人士的观点,再一次强调个体的智慧与群体的智慧,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希望科学研究能有多一点的交流。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原来生物界还有这么多我们不曾了解的内涵,人类千万不能盲目自大,要充分认识自身生存危机。我们为在既要强调个体的智慧,也要重视群体的智慧,因为发明创造必须融入群体的智慧中才能发挥作用,才有意义。所以,同学们学习也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定要多多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6

教学建议

复习课设计

第七节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在讲述本课内容之前,引导学生回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了解这一时期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

一、思想

本部分内容包括老子、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和成就。本部分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并引导学生对各思想家的思想进行评析。

二、文学

本部分内容包括《诗经》、屈原和诸子散文。《诗经》、屈原这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教师可以在学生回忆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于初中课本未涉及的内容加以强调。

在讲述诸子散文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了学习这部分知识。并让学生认识到诸子通过其散文向世人阐述其思想。

三、艺术

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的历史图片讲述这部分内容。

四、天文和物理

有关春秋战国时期的天文成就,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学过,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已学内容。并强调天文成就的年代、比西方的时间。

战国时期物理学的发展是以前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当时中国物理学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

五、医学

本部分内容学生也已学过,教师引导学生简要回顾即可。

重点——对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综合认识

在春秋战国这一历史巨变时期,代表社会各个阶级和阶层的人们从各自经济、政治利益出发,形成了各种学派,儒、法、道是其中重要的学派。

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提倡“一断于法”,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三者具有很大的互补性。经过秦、西汉初年的治国实践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在动荡年代,军阀割据,难以用儒家路线实行全国大一统,而法家路线却能收到这样的效果;在动荡结束之初,人口凋弊,生产破坏,应该实行道家无为政治,与民休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当国家稳定,走上正常运行轨道之后,不能再实行严刑峻法的暴力统治,而以儒家路线为宜。三者之间表现出了互相融合趋势。到了汉武帝时期,董仲舒以儒家路线为基础,以法家路线为辅助,兼采道家的合理思想,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其中,儒家思想,构筑了传统文化中的人道主义精神;道家思想,构成了封建正统思想中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政治家改革图强的理论武器。三者的综合,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重点——对孔子的评价

自汉代至清朝,被尊为“圣人”的孔子一直被尊崇。“五四”时期提出“-孔家店”,孔子被否定。建国以来,对其评价更是经历了一个大起伏过程。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对其是誉毁不一,先是肯定其在历的进步作用;在强调阶级斗争的年代,又受到了批判。“-”期间,孔子被全盘否定。在”-”结束以后,开始公正客观地评价孔子。综合建国以来对孔子的评价,主要观点如下:

关于孔子的阶级属性:一派观点认为孔子是封建文化的代表,也是新兴的地主阶层的代表,其思想保守多于进步,妥协多于反抗。这派人多数持西周封建说。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有人提出,孔子生活在奴隶社会,但顺应了社会变革的潮流,是奴隶主阶级中的改革派。

关于孔子的思想结构:第一种观点认为“仁”是孔子的思想核心。第二种观点认为“礼”是孔学的核心。还有人认为“仁”与“礼”组成孔子的思想核心。

关于孔子思想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有人指出,孔子是国际性的历史人物,其影响远及世界。也有人指出,孔子思想是中国长达二千余年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与思想基础。孔子学说成为历代统治思想的基础,但又是封建时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关于孔子与当代及未来社会的关系:一种观点认为,儒家思想作为历史的产物,只具有学术研究的价值。另一种观点认为,孔子及儒家思想不仅有研究价值,而且作为一种精神资源,有着实用价值,对现代化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新加坡资政李光耀则从知识经济新特点角度,抛弃了过去一贯尊奉儒学的观点,认为儒学不符合当代社会的实际。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形成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第一次文化高峰,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是中国历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其原因如下:第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为思想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阶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的崩溃、封建制度的建立等一系列社会变革,为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政治前提。第三,激烈动荡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变革,使得思想异常活跃,迫使人们去思索,众多思想家从不同角度发表见解,从而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第四,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和政治要求,纷纷网罗人才,优待知识分子,让其为争霸战争和社会变革出谋划策。这种宽松的环境和优越的地位,有利于文化繁荣。第五,私学的兴起和讲学之风的出现,造就了一批有知识、有才干和敢于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思想家。第六,民族融合的加强,各民族文化交流的扩大,丰富了华夏文化,有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

典型例题

例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的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技生产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

C.①正确,③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

答案:D

例题分析:此题旨在培养学生对照材料观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该题是一道复合选择题,只有经过了①、②、③、④项的首先筛选,才能在A、B、C.D四项中得出正确答案;经分析理解可知:①是背景,②③是史实,唯有④项中科技生产“迅速”发展不妥,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更不对;因此D项是正确答案。

例2阅读下列材料

“欲天下之窗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落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请回答:

(l)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_____、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

(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能成为现实吗?

(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

例题分析:本题提供了墨子有关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一段材料,主要从历史和政治的角度,考查对这段材料的理解。回答时,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联系先秦时各派思想家的主张,提炼出材料的“兼爱”“非政”思想。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矛盾论和阶级矛盾等观点进行分析。要联系墨子代表的阶级利益、有关战争观等,评价墨子思想的进步意义。

答案:

(l)墨子;“兼爱”、“非攻”

(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

(3)从历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例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攻打别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真的)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道后世。

材料二君之视臣(民)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材料三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贷错,制不共门。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颖。……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材料四《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分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颖。(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二册)

请回答:

(1)按材料顺序分别指出各段材料所代表的学派及主要主张。

(2)指出材料中哪些学派的主张被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的统治阶级所采纳,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例题分析:第一问,考查的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第一问中的第二层要求不难,只要先判断出各段材料分属哪一学派,各学派的主要主张就好概括了。

第二问,学生要明确一个历史概念——“封建社会初步发展阶段”,这个阶段指的是哪几个朝代或时期?主要指的是秦汉时期。时间范围确定下来后,联系书上内容作答。

答案:(1)材料一是墨家、“非攻”。材料二是儒家、“民为贵”。材料三是法家、“法治”或“以法治国”。材料四是儒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秦始皇采纳了法家思想;法家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思想,正符合秦统一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汉武帝采纳了儒家思想;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大一统”思想,正符合西汉加强思想统治和巩固政权的需要。

例4“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

答案:A

例题分析:回答本题首先要弄懂题干所引材料中的“美”与“恶”、“善”与“不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是一种辩证观点。然后依托教材找出备选项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中具有辩证思想的一家。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7

__届高考英语选修6unit2顶尖复习教案

__届高考英语顶尖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unit2poems诗歌

核心词汇

1.agreatmanypeopleexpressedtheir____________(伤心)whentheylearnedofthevictimsoftheyushuearthquake.

2.wehadmanydifficultiesatfirst,but____________(最后)wesucceeded.

3.weshouldmakea____________(灵活的)planincaseofanyunexpectedchanges.

4.supportingsuchalargefamilyisaheavy____________(负担)forhim.

5.ithinkitisn’t____________(适当的)foryoutoattendthepartyinsuchacasualcoat.

6.it’snotsurprisingthatyoungpeoplenowadaysfollownew____________(模式)ofliving.

7.neverwilliforgettheideasandthoughtswe____________(交换)atcollege.

8.youhavehelpedmesomuchthatnowordscan____________(传达)mythanks.

9.用translate的适当形式填空

(1)thedisabledladydecidedonacareerasa____________andhas____________hundredsofbooksfromenglishintochinesesofar.

(2)her____________ofsomegreatworksispopularamongyoungpeople.

10.用end的适当形式填空

(1)—howdidthestory____________?

—justlikemostromanticstories,ithadahappy____________.

theprincekilledthemonsterandsavedtheprincessinthe____________andtheylivedhappilyeverafter.

(2)ican’tputupwithhis____________complaintsanymore.

1.sorrow2.eventually3.flexible4.load5.appropriate6.patterns7.exchanged8.convey9.(1)translator;translated(2)translation10.(1)end;ending;end(2)endless

高频短语

1.________________ 有意义

2.________________ 熬夜,不睡觉;挺立

3.________________ 轻松;不紧张;从容

4.________________ 用完

5.________________ (多用于被动结构)构成

6.________________ 转化成,改造为

7.________________ 尤其;特别

8.________________ 去远足

9.________________ 测试;试验

10.________________ 发出;放走

1.makesense2.stayup3.takeiteasy4.runoutof5.makeupof6.transforminto7.inparticular8.goforahike9.tryout10.letout

重点句式

1.there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eoplewritepoems.

人们写诗有许多原因。

2.________thetravellerreturn,thisstonewouldutterspeech.

行人归来石应语。

3.doyouthinkthespeakerinthepoem________________beagirlfriend/boyfriendoraparent?

你认为诗中的发言者更有可能是一个女朋友、男朋友,还是一位父亲或母亲?

4.________somanydifferentformsofpoetry____________,studentsmayeventuallywanttowritepoemsoftheirown.

因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诗可以选择,学生们可能最后都想写他们自己的诗歌了。

1.variousreasonswhy2.should3.ismorelikelyto4.with;tochoosefrom

知识详解

1 conveyvt.传达,表达;运送;传导,传播

(回归课本p10)otherstrytoconveycertainemotions.

而有些诗则是为了传达某种感情。

11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牛津p438)colourslikeredconveyasenseofenergyandstrength.

红色之类的颜色可给人们充满活力与力量的感觉。

②(牛津p438)pleaseconveymyapologiestoyourwife.

请向你的妻子转达我的歉意。

③pleaseconveymygoodwishestoyourmother.

请向你母亲转达我美好的祝愿。

④thesurvivorsfromsichuanearthquakehavebeenconveyedtosafeplaces.

四川地震中的幸存者已经被送到安全的地方。

【高效记忆】

premierwenjiabaoconveyedhissorrowforthedeadandorderedthenecessitiesshouldbeconveyedimmediatelytotheearthquakehitareas.总理表达了对死者的哀悼,并命令立即把必需品运送到地震灾区。

[即境活用]

1.完成句子

(1)作为老师,他确切地知道怎样向学生表达他的想法。

asateacher,heknowsexact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thestudents.

答案:howtoconveyhisideasto

(2)我觉得难以用言语表达我的感情。

ifoundithard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words.

答案:conveymyfeelings

2transformvi.&vt.转化;转换;改造;变换

(回归课本p11)neverlookingback,transformedintostone.

化为石,不回头。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牛津p2148)itwasaneventthatwouldtransformmylife.

那是能够彻底改变我一生的一件事。

②inonly20yearsthecountryhasbeentransformedintoanadvancedindustrialpower.

这个国家只用了20年就变成了一个先进的工业强国。

③sheusedtobeterriblyshy,butayearabroadhascompletelytransformedher.

她过去十分腼腆,但在国外呆了一年以后她完全变了。

[即境活用]

2.—mr.smithisnolongerthemanwhoheusedtobe.

—soheis.successandwealthhave________hischaracter.

a.trainedb.translated

c.transported                           d.transformed

解析:选d。由答句句意“是的,成功和财富已经改变了他的性格。”可知答案。

3appropriateadj.适当的;正当的

(回归课本p13)matchthebeginningofeachsentencewiththeappropriateending.

把每个句子的开头与恰当的结尾搭配起来。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朗文p84)itisnotappropriatetoasksuchpersonalquestionsinaninterview.

采访中问这样私人的问题不合适。

②(朗文p84)wewilltakeappropriateactiononcetheinvestigationisover.

一旦调查结束我们将采取恰当的行动。

③(牛津p83)thebookwaswritteninastyleappropriatetotheageofthechildren.

这本书的文体适合儿童阅读。

④itisappropriatethatheshoulddomoreexercise.

他多进行锻炼是恰当的。

[即境活用]

3.mr.black’sformalstyleofspeakingwasappropriate________theoccasion.

a.inb.with

c.at                                            d.to

解析:选d。beappropriateto表示“适合于……”。句意:布莱克先生郑重其事的讲话方式适合那个场合。

4exchange      n.交换;交流;互换

vt.&vi.调换;交换

(回归课本p13)iftherehadnotbeenanexchangeprogramme,hewouldnothavefoundasponsortohelphimstudyabroad.如果以前没有交换学生的项目,他不会找到资助人赞助他出国。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exchangeyourideawithyourpartnerandthenwriteitdown.与你的同伴交换想法然后记录下来。

②(牛津p691)ishookhandsandexchangedafewwordswiththemanager.

我与经理握手,相互交谈了几句。

③(牛津p691)ifitdoesn’tfit,takeitbackandthestorewillexchangeit.

如果不合适就把它拿回来,商店将给你掉换。

④(山东高考)ihaveofferedtopaintthehouseinexchangeforaweek’saccommodation.

我主动粉刷房子来交换一周的住宿。

[即境活用]

4.完成句子

(1)因为我们都匆匆忙忙,所以只交谈了几句。

weonly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causewewereinahurry.

答案:exchangedafewwords

(2)我想把一些英镑兑换成美金。

i’dliketo________somepounds________dollars.

答案:exchange;for

5load  n.负担,负荷物(尤指沉重的)

v.装载,加重,把弹药装入(枪炮)

(回归课本p16)slowlytheoldmancarrieshisload.

老人慢慢地挑着沉重的担子。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sheisundergreatpressurefromheavystudyloads.

面对沉重的学业负担,她压力很大。

②(牛津p1185)shethoughtshewouldnotbeabletobeartheloadofbringingupherfamilyalone.

她认为她无法独自一人担负起养家的重任。

③(牛津p1185)knowingthattheyhadarrivedsafelytookaloadoffmymind.

得知他们平安到达后我如释重负。

④the tablewasloadedwithmanykindsofdeliciousfood.

餐桌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

⑤howlongwillittaketoloadthecoalintothetruck?

装这车煤需要多长时间?

[即境活用]

5.theworkersareloadingthegoods________acar,thatis,they’reloadingthecar________goods.

a.with;withb.into;into

c.into;with                 d.with;into

解析:选c。考查load的用法。loadsth.into...把……装入;loadsth.withsth.用……装载……,故选c。

6takeiteasy轻松;不紧张;从容

(回归课本p10)ifwehadn’ttakeniteasy

如果我们没有放松警惕

[例句探源]

①(牛津p633)thedoctortoldmetotakeiteasyforafewweeks.

医生叫我休息几周。

②takeiteasyandtelluswhathappened.

别紧张,告诉我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③takeyourtimeandtellmeallaboutit.

别着急,你慢慢讲,把事情全部告诉我。

④(牛津p1820)whycan’tyouevertakeanythingseriously?

你怎么对什么都不当回事呢?

[即境活用]

6.—ifeelnervousbeforetheexam.

—________.itwon’tbetoodifficultforyoutopass.

a.takeiteasily      b.takethingseasy

c.takeyourtime      d.takethingseasily

解析:选b。takethingseasy指在心理上放松。

7.—couldyouturnthetvdownalittlebit?

—________.isitdisturbingyou?

a.takeiteasy 

b.i’msorry

c.notabit 

d.itdepends

解析:选b。考查交际用语的运用。前面提到你可以把电视的声音关小点吗?________这打扰你了吗?表明回答方表示不好意思,故用b项,i’m sorry表道歉。a项,别急;c项,一点也不;d项,看情况而定,这三项均不符合语境。

8.—i’msorrytokeepyouwaiting.i’llmakeshortofthis.

—________.i’mnotinahurry.

a.takeiteasy

b.takeyourtime

c.notatall 

d.doasyoulike

解析:选b。由后面答语“i’mnotinahurry.”可知,说话者不慌,故b项正确。

7runoutof用完

(回归课本p10)ifwehadn’trunoutofenergy

如果我们没有精疲力竭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mycarbrokedownonthewaytothebeachbecauseithadrunoutofpetrol.

在去海滩的路上,我的车因为汽油耗尽而抛锚了。

②(牛津p1751)timeisrunningoutforthetrappedminers.

被困矿工的时间不多了。

③inthefuture,carefortheenvironmentwillbecomeveryimportantasearth’snaturalresourcesrunout.

在未来,爱护环境将会很重要,因为地球的资源将濒临枯竭。

④hermoneyhasbeenrunoutof andherpatienceisalsorunningout.她的钱已经用完了,她的耐心也要耗尽了。

⑤hisstrengthgaveout afterheranthatlongdistance.

跑完这么长一段距离,他已精疲力竭。

⑥mymoneyhasbeenusedup,soihavetoreturnhome.

我的钱已经用完了,因此我必须回家。

[即境活用]

9.—i’mstillworkingonmyproject.

—oh,you’llmissthedeadline.timeis________.

a.runningoutb.goingout

c.givingout                                d.losingout

解析:选a。句意:——我仍然在做这个项目。——啊!你也许不能如期完成了。因为快没时间了。当表示时间用完、耗尽的时候多用runout。giveout“用完,精疲力竭。”

10.—doyouthinkweshouldacceptthatoffer?

—yes,weshould,forwe________suchbadluckuptillnow,andtime________out.

a.havehad;isrunning 

b.had;isrunning

c.have;hasbeenrun 

d.havehad;hasbeenrun

解析:选a。句意:——你认为我们应当接受提供的帮助吗?——是的,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碰到了如此糟糕的运气,而且时间紧迫。uptillnow(迄今为止)常与现在完成时连用,而时间“正在”消耗殆尽,应用进行时,故选a。

8makeupof组成,构成(多用于被动结构)

(回归课本p10)anothersimpleformofpoemthatstudentscaneasilywriteisthecinquain,apoemmadeupoffivelines.

另外一种学生容易写的简体诗是由五行组成的,叫作五行诗。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themedicalteamtobesenttowenchuancountyismadeupof/consistsoffivemenandtwowomen.

这个要派往汶川县的医疗队由五男两女组成。

②themedicalteammadeupof(=whichwasmadeupof)twodoctorsandfivenurseshadarrived.

由两位大夫和五位护士组成的医疗队已经到达。

③(牛津p1222)afterallthedelays,wewereanxioustomakeupforlosttime.

耽搁了这么久,我们急着想弥补失去的时间。

④(牛津p1222)weneedonemorepersontomakeupateam.

我们还需要一个人才能组成一个队。

[即境活用]

11.americanindians________aboutfivepercentoftheuspopulation.

a.fillupb.bringup

c.makeup                               d.setup

解析:选c。句意:美洲印第安人大约占美国人口总数的5%。fillup装满,填满;bringup教育,培养;提出,呕吐;makeup组成,构成;编造,虚构,化妆,补足;setup竖立起来,建立,成立。

12.itsuddenlyoccurredtoannethatmoneycouldn’t______allthatbobhadsufferedinthepastfiveyears.

a.makeupfor             b.lookupto

c.putupwith              d.fitinwith

解析:选a。考查动词短语。makeupfor“弥补”。句意:安妮突然想起金钱无法弥补鲍勃过去五年所受的罪。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withsomanydifferentformsofpoetryto choose from,studentsmayeventuallywanttowritepoemsoftheirown.(p11)

因为有许多不同类型的诗可以选择,学生们可能最后都想写他们自己的诗歌了。

【句法分析】句中的withsomanydifferentformsofpoetrytochoosefrom为with的复合结构作状语。

“with+宾语+宾语补足语”称为with复合结构,可位于句首或句尾,常作时间、原因、方式、伴随状语,亦可作后置定语。

结构如下:

(1)with+宾语+doing(doing表主动或正在进行)

(2)with+宾语+adj.(adj.表状态)

(3)with+宾语+adv.(adv.表状态)

(4)with+宾语+done(done表完成或被动)

(5)with+宾语+介词短语

(6)with+宾语+todo(todo表将来,有时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①withtimepassing,theyhavegrownintobigboysandbiggirls.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都长成大小伙子和大姑娘了。

②hecamedownstairswithhiscoatoverhisarm.

他把外套搭在胳膊上走下楼来。

③withtenminutestogo,you’dbetter hurry.

还有10分钟,你最好快点。

④“ithinkwecanleavewithourheadsheldhigh,”katesaid.

凯特说,“我认为我们可以高昂着头离开”。

[即境活用]

13.johnreceivedaninvitationtodinner,andwithhiswork________,hegladlyacceptedit.

a.finishedb.finishing

c.havingfinished                   d.wasfinished

解析:选a。句意:约翰收到一份宴请函而且他的工作也干完了,他就欣然接受了邀请。根据句意,工作应该是被完成,所以确定a、d。在with复合结构中,所缺部分作宾语补足语,d项只能作谓语。故选a。with的复合结构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因此要牢记它的基本结构并能熟练应用。

14.(__年东城检测)with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________near,boththeparentsandthestudentsaremoreandmoreanxious.

a.draws                   b.drawn

c.drawing               d.isdrawing

解析:选c。考查with的复合结构。with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drawingnear是with的复合结构,thecollegeentranceexamination与drawnear之间是主动关系,此处该结构的意思是“随着高考的临近”。

15.(__年高考山东卷)thelivingroomiscleanandtidy,withadiningtablealready________foramealtobecooked.

a.laid                    b.laying

c.tolay                 d.beinglaid

解析:选a。lay“摆放,搁”,与其逻辑主语table是动宾关系,already表明动作已经完成。表示被动和完成,应该用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

2【教材原句】therearevariousreasonswhy people write poetry.(p10)

人们写诗有许多原因。

【句法分析】(1)本句为主从复合句。whypeoplewritepoetry作reasons的定语。关系副词why在定语从句中作原因状语,可用forwhich代替。

①tomshouldtellmethereasonwhyhewaslateforourdatethismorning.

汤姆应该告诉我他今天上午约会迟到的原因。(why作原因状语)

②didyouhearthereason(that)hegaveforbeinglate?

你听到他为迟到而找的理由了吗?(that作宾语)

(2)注意句型thereasonwhy...isthat...……的原因是……

③thereasonwhywedon’ttrusthimisthatheoftenlies.

我们不信任他的原因是因为他时常说谎。

④thereasonwhyhewhisperedtomewasthathewasafraidtobeheardbyothers.

他和我窃窃私语的原因是他害怕被别人听到。

⑤thereasonwhyhewasabsentwasthathewasill.

他缺席的原因是因为他病了。

[即境活用]

16.jackhadnoconfidenceandcourageatthattime.thatwasthereason________hegaveuptheplan.

a.whyb.when

c.what                              d.how

解析:选a。reason作为先行词后跟定语从句时,如定语从句中缺少状语时用关系副词why。

17.isthisthereason________atthemeetingforhiscarelessnessinhiswork?

a.heexplained 

b.whatheexplained

c.howheexplained 

d.whyheexplained

解析:选a。此题考查定语从句,排除b、c两项。explain为及物动词,其句式为explainsth.tosb.,通过分析可知,定语从句中缺少宾语,故应用关系代词which或that或省略。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8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重点难点(高考考点梳理):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综合探究活动:聚集文化竞争力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文化塑造人生(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体味文化

自主学习篇

读书摘要自我检测落实“双基”预习达标

1、文化现象 不在,      不在,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环境,也有不同的环境,呈现出各自       的色彩。

2、文化的内涵

(1)含义:从本质上看,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和,属于范畴。

(2)内容:从范围上看,文化既包括 、 、等意识形态部分,

又包括和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文化的形式

思想、、信念、、、教育、文学等都属于文化(静态)

人们进行文化、、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动态)

(4)文化的特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现象,是人们的产物。(从产生看)

第二,每个所具有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特别是通过参与,接受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从人们文化素养的形成看)

第三,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精神产品离不开。(从文化的载体看)

4•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能够在人们、的过程中转化为,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的成长过程中,而且表现在的历史中。(从影响的对象来看)而从影响的后果来看,文化的影响作用具有双重性。教材第10页

合作交流篇

师生互动释疑解惑拓展思维明辨是非

1•怎样理解文化的内涵?

(1) 把握文化概念,注意三点:

从本质上看,文化属于精神范畴①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政治活动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它是精神活动。②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精神产品。如文字作品、音乐、舞蹈、美术作品等。从范围(内容)上看,文化有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意识形态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而非意识形态文化则没有阶级性。从形式上看,文化形式丰富。既包括静态文化,也包括动态文化。

(2)广义的“文化”指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3)狭义的“文化”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4)“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其实质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材97页,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基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总之,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人的素养不是天生的,文化活动不是纯粹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依托物质载体的活动。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这种转化,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的。

3.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具有双重性)。

知识拓展:

(1)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的一种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

(2)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简单地讲,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其中包括社会观、自然观以及伦理观、审美观等。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主要是指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总的看法,包括人生的意义、目的、态度和理想等。价值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以及价值大小的一种认识和评价。

学以致用篇

探究创新强化认知提升能力陶冶情操

一、单项选择题

____年11月29日至30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出席会议并强调,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建立健全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着力营造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氛围,着力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着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据此回答1~2题。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①是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文化现象②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③就是文化④有利于未成年人文化素养的形成

a.①②③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之所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因为                            ()

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b.先进、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

c.文化现象应丰富多彩d.文化环境对少儿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3.济南市杂技团、市京剧院、市吕剧院、市儿童艺术剧院、市曲艺团等单位参加了第

九届山东文化艺术节,举办专场演出14场。这表明                       ()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c.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二、非选择题

甲:文化是精神力量,但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乙:文化既是精神力量,又是物质力量。

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下甲,乙的观点

三、社会实践探究

本地文化景观调查,确定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课题

参考答案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题

cbc

4•甲和乙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他们看问题的角度有问题。文化是精神力量,但是可以通过媒介转化为物质力量,创造价值。例如,作家可以出书,然后向社会发售,从而使得书籍在售出过程中达到了传播文化与实现价值的双重功效。又如,人们通过教育的作用,丰富了见识,提高了素质,进而在现实工作中变得更加得心应手,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再如,艺术工作者可以通过音乐、歌声、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这些也是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甲的说法否认了文化的可物质化,乙忽略了文化物质化的条件,所以都是错误的。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9

《离骚》课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本诗运用大量比喻、象征手法的作用。

2、把握屈原在追求与现实的矛盾中执着自修美德的强烈愿望。

3、背诵这两节诗。

教学重点:比喻、象征手法所揭示的意蕴、作用。

教学难点:相对古奥的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把握及评价。

教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质疑和点拨

教学过程:

1、结合教材(明)陈洪绶所绘《屈子行吟图》,由学生介绍屈原主要身世、经历和思想。

明确:屈原,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离骚”:离愁;遭忧;楚地的古乐曲名。

2、结合注释,默读,梳理字词基础知识,注意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在本诗中的运用:

修姱鞿羁蹇蕙纕揽茝谣诼偭规矩忳郁邑侘傺溘死鸷鸟攘垢兰皋芰荷岌岌

偭规矩而改错

忳郁邑余侘傺兮

何方圆圜之能周兮

······(通假)

怨灵修之浩荡兮

固世俗之工巧兮

竞周容以为度

······(古今异义)

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心而抑志兮

回朕车以复路兮

······(词类活用)

不吾知其亦已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特殊句式)

3、本诗有不少直抒胸臆、表白心志的句子,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请把他们找出来,再以它们为线索,看看屈原通过这些直接抒情的句子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理解本文显性的思想感情))

明确:课文里节选的这一部分,特别是直接抒情的句子,展示了屈原理想追求和残酷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决不改变自己的高尚情操。

4、比喻、象征手法的大量运用:

找出本诗中有关比喻和象征的句子,运用数据统计看看到底有多少个比喻。象征句:

略微提及比喻和象征的区别:比喻有本体、喻体之分,比喻的喻体为虚,象征物为实际的事物。(但不拘泥和纠缠于此。)

引导学生逐一理解比喻句的意蕴和作用:

既替余以蕙纕兮,有神之翼揽茝:比喻诗人高尚的德行。

众女嫉余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许多小人;高尚德行。(比喻)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比喻准则、准则。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比喻诗人要保持芳洁与美好的品质。

象征: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象征理想境界。)

体会这些比喻和象征的作用:具有更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比兴象征传统的继承;与直抒胸臆的句子构成回环往复的旋律,反映荆楚民族自由浪漫精神和悲怨郁结之情;文人高雅的贵族气韵。(比较与《诗经》当中比兴手法的不同。)

5、诵读课文之后,进行情境对话:

屈原“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假若屈原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长着椒树的山冈遇到了穿越而来的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北宋大词人苏轼,他们之间将展开一场怎样的对话?

明确:

屈原:求索真理,矢志不渝;忠贞于国,知其不可而为之。

陶渊明:全身保生,质性自然,独善其身,超然世外。

苏轼:旷达自适,顺逆泰然,自得其乐,随遇而安。

6、批判性思维培养: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中,屈原自拟为女性,以许多女人嫉妒自己秀美的峨眉,因而毁谤自己好做淫荡之事,来比喻自己与群小之间的尖锐冲突。你如何看待屈原这种“拟女性”的写法?

明确: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值得肯定的,他用“拟女性”的写法使感情的表达更加形象,使情感的抒发更加真实和自然。使人们更易接受和理解。而且“拟女性”的写法对后世影响深远,如唐代的不少“闺怨诗”就是男性作者借女性的身份进行创作的,他们以女性的口吻或身份来抒发相思、幽怨之情,使感情更加真切可感,意蕴深远。

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是封建思想下的产物,是消极的。他的以“男女”对应“刚柔”的观点,是一种封建的哲学思想,其发展到后来就是男尊女卑的封建性别观念。并且屈原的“拟女性”的写法将夫妻关系等同于君臣关系,强化了君主的权力,臣子在“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影响下无条件地臣服于君主,使君主关系固化乃至僵化。

7、学生质疑:

8、整本书阅读:推荐读整本《离骚》,共373句,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9、拓展活动:湖南汨罗拟于2019年端午节前,开展面向全球华人文化圈的屈子祠征联大赛,请从屈原忠贞于国、以身殉国、坚持真理、正道直行、文采风流、泽被楚地等角度来撰写一幅褒扬、凭吊和感怀的对联。

10、教学反思:

疏通式朗读和理解性朗读更需要加强。要找准契合点点燃学生学习《离骚》的热情,如比较阅读。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0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楞次定律的内容,能运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2.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能够熟练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4.掌握右手定则,并理解右手定则实际上为楞次定律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践活动,观察得到的实验现象,再通过分析论证,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培养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同学们直接参与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体验了一次自然规律发现过程中的乐趣和美的享受,并在头脑中进一步强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重点:

1.楞次定律的获得及理解。

2.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

3.利用右手定则判断导体切割磁感线时感应电流的方向。

难点:楞次定律的理解及实际应用。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发现法、实验法

教学媒体

PPT、干电池、灵敏电流表、外标有明确绕向的大线圈、条形磁铁、导线(共12组)。教学过程与方法备注(一)引入新课

设问1: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以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设问2:它们与磁通量的变化有何关系?

设问3:你能否猜测一下:感应电流的方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验证?

[演示]按下图将磁铁从线圈中插入和拔出,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

EMBEDMSPhotoEd.3

①为什么在线圈内有电流?

②插入和拔出磁铁时,电流方向一样吗?为什么?

③怎样才能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呢?

本节我们就来探讨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方法。

(二)进行新课

1、楞次定律

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规律。

[实验步骤]

(1)按右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记录下G中流入电流方向与电流表G中指针偏转方向的关系。(如电流从左接线柱流入,指针向右偏还是向左偏?)

(2)记下线圈绕向,将线圈和灵敏电流计构成通路。

(3)把条形磁铁N极(或S极)向下插入线圈中,并从线圈中拔出,每次记下电流表中指针偏转方向,然后根据步骤(1)结论,判定出感应电流方向,从而可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根据实验结果,填表:

磁铁运动情况

N极下插

N极上拔

S极下插

S极上拔

磁铁产生磁场

方向

线圈磁通量变化

感应电流磁场

方向

通过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发现了什么?

当磁铁移近或插入线圈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磁铁离开线圈或从线圈中拔出时,线圈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与原磁场方向相同。

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增加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增加;当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减少时,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磁通量减少。

物理学家楞次概括了各种实验结果,在1834年提出了感应电流方向的判定方法,这就是楞次定律。投影打出楞次定律的内容。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这就是楞次定律。

(1)“阻碍”并不是“阻止”,一字之差,相去甚远。要知道原磁场是主动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是被动的,原磁通仍要发生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只是起阻碍变化而已。

(2)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具有普遍意义。

楞次定律符合能量守恒。从上面的实验可以发现:感应电流在闭合电路中要消耗能量,在磁体靠近(或远离)线圈过程中,都要克服电磁力做功,克服电磁力做功的过程就是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楞次定律也符合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电磁感应中,矛盾双方即条形磁铁的磁场(B原)和感应电流的磁场(B感),两者都处于同一线圈中,且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原磁场的变化,形成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的矛盾,在回路中对立统一,正是“阻碍”的形成产生了电磁感应现象。

2、楞次定律的应用及例题讲解

应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基本步骤:

(1)明确原磁场的方向。

(2)明确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是增加还是减少。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

(4)利用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的方向。

例题:法拉第最初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如图所示,软铁环上绕有M、N两个线圈。当M线圈电路中的开关断开的瞬间,线圈中的感应电流沿什么方向?

开关断开前,线圈M中的电流在线圈N中产生的磁场方向向哪?向下。

开关断开瞬间,线圈N中磁通量如何变化?减少。

线圈N中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如何?向下(阻碍磁通量减少)。

线圈N中感应电流的方向如何?由下向上,整个回路是顺时针电流。

利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以下框图。

[投影]

3.右手定则

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如何应用楞次定律判定感应电流的如果磁通量的变化是由导体切割磁感线引起的,感应电流的方向可以由右手定则来判断。

右手定则的内容:伸开右手让拇指跟其余四指垂直,并且都跟手掌在一个平面内,让磁感线垂直从手心进入,拇指指向导体运动的方向,其余四指指的就是感应电流的方向。

(三)实例探究---楞次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试判定当开关S闭合和断开瞬间,线圈ABCD的电流方向。(忽略导线GH的磁场作用)

解析:当S闭合时

(1)研究回路是ABCD,穿过回路的磁场是电流I所产生的磁场,方向由安培定则判定是指向读者;

(2)回路ABCD的磁通量由无到有,是增大的;

(3)由楞次定律可知感应电流磁场方向应和B原相反,即背离读者向内(“增反减同”)。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1

一、教学目标: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向量的性质及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一)主要知识:

1.掌握向量的概念、坐标表示、运算性质,做到融会贯通,能应用向量的有关性质解决诸如平面几何、解析几何等的问题.

(二)例题分析:略

四、小结:

1.进一步熟练有关向量的运算和证明;能运用解三角形的知识解决有关应用问题,

2.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切实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略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杰作,爵士乐和摇滚乐是二战前后流行音乐的主流。音乐的大众化、多元化趋势。-的诞生;电视的出现。

2.理解:19世纪音乐发展的社会背景;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结合时代的变化理解20世纪的音乐流派及发展方向。影视艺术兴起和发展的条件、作用。

3.运用: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

过程与方法

1.介绍有关书目、曲目,请学生在课外阅读、欣赏。

2.通过音乐再现参与音乐作品的赏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对重要艺术家及其代表作的回顾,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认识音乐的发展与时代变迁间的关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全面评价摇滚乐。通过欣赏音乐名作提高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学习音乐家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精神和爱国情操。通过这一回顾,使学生珍惜并努力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提高自身素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

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

难点

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化。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一、19世纪的音乐流派与杰作

问题:18世纪在欧洲占主要地位的音乐是什么?19世纪欧洲音乐又有哪些发展?发展的背景是什么?

1.时代背景

(1)19世纪,欧洲各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音乐艺术逐渐从封建主义-和教会压抑下解放出来,开始走向更广阔的社会阶层,更深刻地表现人性,反映更加丰富的社会生活。

(3)由于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不同,音乐呈现出的多样性、民族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2.音乐成就

(1)欧洲浪漫主义

多媒体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和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学生欣赏。

问题:以上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

特点:注重抒情性、自传性和个人心理刻画的形式,以突出个人感受。

(3)主要表现形式及代表

①乐(交响)曲:德意志的贝多芬是连接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桥梁,被称为“乐圣”,他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田园交响曲》《合唱交响曲》历久弥新;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出《小夜曲》,被称为“歌曲”。小约翰o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以《蓝色的多瑙河》最为;②演奏艺术:匈牙利作曲家李斯特被誉为“钢琴”;③歌剧:威尔第是意大利歌剧的代表人物,威尔第创作了《茶花女》等作品。法国歌剧家比才的作品是《卡门》;④芭蕾舞剧:-最为的音乐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等,表现了俄罗斯音乐的幽深沉静。

[感受贝多芬]

课件展示

贝多芬(1770~1827),诞生于德意志波恩市一个音乐世家,是西方世界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乐圣”),1802年以后,他的耳疾日益严重,以致1809年以后最终失聪,他非常痛苦,一度想-,但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耳聋带来的巨大困难,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以此来同命运抗争。

第三交响曲《英雄》:此曲完成于1804年春,本欲献给拿破仑,但当得知拿破仑将于五月十八日即位皇帝时,贝多芬立刻将总谱写有题词的封面撕下,并愤怒地高喊:“这是一个-者!”后来出版时他将标题改为“为纪念一位死去的英雄而作”。

这部作品是第一部打破维也纳交响乐模式,完全体现英雄性格的作品。作品贯穿着严肃和欢乐的情绪,始终保持着深沉、真挚的感情,呈现出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氛。贝多芬本人曾声称他最喜欢的交响乐就是这部第三交响曲。

(1)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贝多芬具有怎样的思想特点?

(2)他最重要的代表作是什么?试举三例。

答案:(1)向往-,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的革命精神。(2)《第三(英雄)交响曲>《第五(命运)交响曲》和《第九(合唱)交响曲》。

二、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变化

问题:什么是现代主义音乐?现代主义音乐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流行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1.现代主义音乐

(1)原因:20世纪世界经济的迅速增长;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特点:在各流派中,流行音乐脱颖而出。流行音乐是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拥有广大听众的通俗音乐。

(3)兴起和发展:

①一战后至二战前流行音乐的主流是爵士乐。

②二战后的流行音乐中有摇滚乐、蓝调和新的爵士乐“比博普”,其中摇滚乐成为主流。

③20世纪70年代以后,音乐风格更加多样,表现在具有即兴性,强调借助和运用电子手段,注重话筒的操纵技术,商业化倾向日趋明显。

[合作探究]

课件展示下列材料:

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世界刚刚经历了二战。战争给人类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摧残;同时,冷战的梦魇和核战争的阴影让世界忍受着极限的煎熬与折磨。而摇滚乐正是对紧张战争状态的模拟与揭示,以此来对心灵的紧张状态进行舒解和缓冲,进而表达对战争和残酷政治的反抗与-。

问题:你认为摇滚乐之所以能风靡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有人称赞摇滚乐有时代气息,有人反对摇滚乐,说它给青年人带来不良影响。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提示: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一方面摇滚乐直白的内容、强烈的节奏中蕴涵着永恒的力量、-和信念,反映了二战后美国青年的情绪追求,带有时代性。另一方面摇滚乐的演奏者有些着装奇特、行为怪异、吸毒等生活方式使摇滚乐有着享乐、自我膨胀和堕落的一面,给青年人带来不良的影响。

2.当代音乐发展的趋势

(1)经典精华与大众化、多元化并存。

(2)民族特色与跨国交流、共同繁荣。

三、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1.-的起源与发展

(1)条件

①19世纪晚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猛发展(提供技术和物质基础)。

②社会大变化,人类新的精神需求和商业利润的驱动(动力)。

(2)发展过程

①发明诞生(19世纪末):

19世纪末,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制成兼有拍摄和放映功能的活动-机,1895年在巴黎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短片,标志着-诞生。

②无声片(又称“默片”)——20世纪初至1927年。

③-艺术的成熟期——20世纪20至40年代。

④二战后,-艺术发展更为迅速(1945年后)。

2.电视的起源与发展

(1)产生:20世纪20年代中期,电视机出现。

(2)发展: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0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节目。

(3)普及:二次大战后,电视进入大规模的普及运用阶段。

3.影视与人类生活

影视艺术既反映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又直接敏锐地回应、影响文明的发展和社会风尚的变化,满足人们各式各样的审美需要和精神追求,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和广泛。

[合作探究]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积极影响:①社会进步的产物。

②引领文明的发展趋势和社会风尚,满足精神追求。

③娱乐性强、艺术鉴赏性强。通过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启迪。

④对人类影响无处不在。以独特的魅力,丰富和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⑤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改变生活方式,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迅速反映生活,具有艺术欣赏的便利性。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提高了人们的素质。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及时跟踪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重大事件;接受空中课堂教育,欣赏影视节目,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难以割舍的重要部分。

消极影响:

①导致肥胖症、视力障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②电视中来自传统的价值观、暴力渲染和消费主义产生负面影响。-

③电视视听影响人的左脑发展,特别对在读书时所必需的分析性思维过程起了消极的作用,电视会降低读书能力,少数青少年沉溺于电视,影响学业。

[课堂小结]

19世纪欧洲兴起的各种音乐流派,反映了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和日益增强的民族性。20世纪,现代主义音乐兴起。它日益通俗化、大众化,轻松活泼,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影视艺术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无处不在。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3

__届高考英语选修8unit1顶尖复习教案

__届高考英语顶尖学案:新课标人教版

unit1alandofdiversity多元化的社会

核心词汇

1.ifyoufiredjohn,itwouldbedifficultto____________(雇用)acooklikehim.

2.thegovernmentisplanningto____________(改革)thetaxsystem.

3.aredskyat night____________(表明,暗示)fineweatherthefollowingday.

4.the____________(大多数)ofstudentswereinfavorofthesuggestionthattheygoforapicnicthenextday.

5.wearestronglyagainst____________(种族的)discriminationinareassuchasemployment.

6.he____________(溜)intotheroomwhennoonewasnoticinghim.

7.you’dbetter____________(抓住)thechance,oryou’llregret.

8.shehadlookedeverywhereforherchildren,buttheywere________________(到处)tobefound,whichmadeherveryworried.

9.____________,shetooknonoticeofthe____________mistakesintheaccident.(apparent)

1.hire2.reform3.indicated4.majority5.racial,6.slipped7.grasp8.nowhere9.apparently;apparent,10.applicants;apply;applications

10.allthe____________can____________inpersonorbyletterandatthesametimeshouldhandintheir____________beforemay5th.(apply)

高频短语

1.________________ 继续存在;继续生存

2.________________ 用……办法;借助……

3.________________ 习惯于新的生活方式、工    作等

4.________________ 坚持;维持;沿袭(风俗、    传统等)

5.________________ 背靠背

6.________________ 与……合作或一起工作

7.________________ 画线;标出……界线

8.________________ 包括;吸收

9.________________ 许多;很多

10.________________ 申请;请示得到

1.liveon2.bymeansof...3.makealife4.keepup5.backtoback6.teamupwith7.markout8.takein   9.agreat/goodmany10.applyfor

重点句式

1.________________,thecablecarsystemwasinventedbyandrewhallidie,whowantedtofindabetterformoftransportthanhorse­drawntrams.

缆车系统建立于1873年,是由安德鲁•哈利迪发明的,他试图找到一种比马拉轨道车更好的交通方式。

2.______________beforelongthemixofnationalitiesbesogreatthattherewillbenodistinctmajorracialorculturalgroups,butsimplyamixtureofmanyracesandcultures.

人们认为,要不了多久,多种国籍的混合将会非常之大,以至于不可能存在一种明显主要的种族或文化群体,而只是多种族、多文化的混合体。

重点句式

3.________________californiaelectedtobecomethethirty­firstfederalstateoftheusain1850,itwasalreadyamulticulturalsociety.

到1850年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第31个州的时候,它已经是一个有着多种文化的社会了。

4.however,________________thatnativeamericanswerelivingincaliforniaatleastfifteenthousandyearsago.

然而,很可能至少在150__年前美洲土著人就住在加利福尼亚了。

1.builtin18732.itisbelievedthat3.bythetime4.itislikely

知识详解

1.meansn.手段;方法

(回归课本p2)scientistsbelievethatthesesettlerscrossedtheberingstraitinthearctictoamericabymeansofalandbridgewhichexistedinprehistorictimes.

科学家们认为这些迁居者通过一条史前时代曾经存在的大桥穿越北极地区的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bythismeans用这种方法

bymeansof通过,用,借助于

bynomeans决不,一点也不

(放在句首时,句子用部分倒装语序)

byallmeans务必,不惜一切地;

(用于交际英语表示同意)当然可以,没问题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everypossiblemeanshasbeentried,butnoneworked.

=allpossiblemeanshavebeentried,butnoneworked.

各种可能的办法都尝试了,但没有一种奏效。

②(朗文p1277)millionsofchineserelyonbicyclesastheirimportantmeansoftransportation.

自行车是数百万中国人赖以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朗文p1277)byallmeans,drinkplentyofwaterwhileexercising.

当然,锻炼的时候多喝水。

④bynomeansamisatisfiedwithmypresentjob.

我对目前的工作一点也不满意。

[即境活用]

1.(__年高考江苏卷)—doyouthinktheirtabletennisteamwillwinthefirstplaceatthecomingasiangames?

—________.oursismuchstrongerthantheirs.

a.ofcourse b.itdepends

c.don’tmentionit   d.bynomeans

解析:选d。句意:“——你认为他们的乒乓球队在即将到来的亚运会上会获得冠军吗?——绝对不会,我们的球队比他们的球队要强大得多。ofcourse当然可以;itdepends视情况而定;don’tmentionit不用谢;bynomeans绝对不会,绝不。根据句意可知答案为d项。

2.众所周知,电话是一种有用的通讯工具。

asisknowntous,thetelephonei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usefulmeansofcommunication

2.majorityn.大多数;大半

(回归课本p2)ofthefirstspanishtogotocalifornia,themajoritywerereligiousmen,whoseministrywastoteachthecatholicreligiontothenatives.

在首批移居加州的西班牙人中,大部分是宗教人士,他们的职责是向原居住人民传授天主教。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themajorityofstudentsfinditquitehardtoliveontheamountofmoneytheyget.

大多数学生认为靠他们挣得钱生活很难。

②(牛津p1220)inthenursingprofession,womenareina/themajority.

女性在护理行业中占大多数。

【温馨提示】(1)单独用作主语,谓语动词用单数、复数均可。

③(牛津p1220)themajoritywas/wereinfavourofbanningsmoking.

大多数人支持禁烟。

(2)单独用作主语,如果后面的表语是复数,那么谓语动词也用复数。

④themajority whoattendedthemeetingyesterdayarestudents.

昨天参加会议的大多数是学生。

⑤themajorityofthedamageiseasytorepair.

这次的损失大部分容易补救。

⑥themajorityofpeopleseemtoprefercomputertotv.

多数人喜欢电脑胜过电视。

[即境活用]

3.完成句子

(1)don’tworryaboutthepresentsituationinthewor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多数人喜欢和平而不是战争).

答案:themajorityofpeoplepreferpeacetowar

(2)amongthemembersofthecommitteethosewhoareinfavouroftheplanar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占大多数).

答案:ina/themajority

3.occurvi.发生;出现

(回归课本p5)yes.itdidn’toccurtomethat...

是的,我没想到……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iwasgoingalongthestreetlookingforaplacetoparkwhentheaccidentoccurred.

我正沿街寻找停车点时,突然发生了事故。

②(牛津p1377)itdidn’toccurtohertoaskforhelp.

她没想到请别人帮忙。

③(辽宁高考)whenbabbagewasworkingatcambridge,anewideaoccurredtohim.

在剑桥工作时,巴比奇想到了一个新主意。

④itoccurredtoherthatsheshouldadoptthehomelesschild.

她突然想到她应该收养这个无家可归的孩子。

[即境活用]

4.—whyareyousolate?

—iwasonhalfwaywhenit________tomethatihadleftmynotebookhome,soihadtofetchit.

a.occurred b.hit

c.happened    d.reminded

解析:选a。itoccurredtomethat...意为“我突然想起……”。hit打击(不与to搭配);happen发生(指具体事件);remind提醒(不与to搭配)。

4.makealife习惯于新的生活方式、工作等

(回归课本p2)somediedorreturnedhome,butmostremainedincaliforniatomakealifeforthemselvesdespitegreathardship.

有些人死了或回家了,但是大多数人留在了加利福尼亚谋生,尽管困难重重。

[归纳拓展]

cometolife变得更有趣;变得活跃

live/leada...life过着……生活

comebacktolife苏醒过来,恢复生机

bring...backtolife使……苏醒过来

make/startanewlife开始新生活

makealivingby靠……谋生

[例句探源]

①somepeoplefromthecountryfindithardtomakealifeinbigcities.

一些来自农村的人发现很难习惯大城市的生活。

②(朗文p1188)theymovedoutwesttomakeanewlifethere.

他们迁往西部去开始新生活。

③(牛津p1166)thematchfinallycametolifeinthesecondhalf.

比赛在下半场终于精彩起来。

④theoldcouplemadealivingbysellingvegetables.

这对老夫妇靠卖菜维持生活。

[即境活用]

5.soldierswhofoughtallthewaytothefarawayplacescouldn’tcomeback,andtheyhadto________alifeontheforeignlands.

a.makeb.come

c.bring      d.lay

解析:选a。考查动词短语搭配。句意:一路拼杀到很远的地方的士兵们无法归来,于是他们就只得在异国他乡谋求生活。只有makealife搭配正确;而cometolife;bringsb./sth.tolife不构成搭配,所以a项正确。

5.agreatmany很多,许多(修饰可数名词)

(回归课本p8)sawsomeinterestingtempleshere,anumberofmarketsandagreatmanyrestaurants.

参观了这儿一些有趣的寺庙,不少的集贸市场和许多餐馆。

[例句探源]

①(牛津p1230)i’veknownherforagreatmany years.

我认识她好多年了。

②agreatmany ofusdon’tlikespeakingenglishinclass.

我们当中许多人不喜欢在课堂上讲英语。

【温馨提示】agood/greatmany后接复数名词,但agood/greatmany后接of时,必须加限定词,如these/those/the/one’s等,然后再加名词复数。

③agoodmanyofthe/thosestudentsinourclasshavepassedtheexam.

我们班中有很多学生通过了考试。

6.________thehouseswereknockeddownintheearthquake.

a.agreatmanyb.thenumberof

c.agreatmanyof       d.agreatdealof

解析:选c。名词前有the,these,those及my,your等物主代词时,agreatmany后要加of。

[即境活用]

6.takein包括;吸收;理解;欺骗

(回归课本p8)it’sa79kmround­tripthattakesinallthefamoustouristspots.

这是一次往返79公里的旅行,它涵盖了所有著名的旅游景点。

[归纳拓展]

takeaway拿走,使离开;消除(病痛等)

takedown记下来;拆掉

takefor(错)当作;(误)以为

takeoff起飞;匆匆离去;脱下;大获成功

[例句探源]

①(牛津p2059)hewashomeless,sowetookhimin.

他无家可归,我们便收留了他。

②(辽宁高考)don’tbetakeninbyproductspromisingtomakeyouloseweightquickly.

不要被许诺能使你快速减肥的商品所欺骗。

③thisisthetotalcostoftheholiday,takingeverythingin.

这是假期的全部费用,一切都包括在内。

④thestudentsfinditeasytotakeinwhatyouteach.

学生们觉得你教的课容易领会。

[即境活用]

7.完成句子

(1)ineededaminuteto________________(理解)whathehadtoldme.

答案:takein

(2)sometimesithinkhewantsto________________(掌管)theworld.

答案:takeover

7.applyfor申请

(回归课本p8)from1882to1940angelislandwasafamousimmigrationstationwheremanychinesepeopleappliedforrighttoliveinusa.

从1882年到1940年,天使岛就成为著名的移民居住区,在那里,许多中国人申请在美国的居住权。

[归纳拓展]

[例句探源]

①(朗文p82)someofthechildrenseemunabletoapplywhattheyhavelearned.

有些孩子似乎不会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②youcan’tapplyforthejobuntilyouhavesatisfiedcertainconditions.

在符合一定的条件之后你才能申请这份工作。

③(朗文p82)iwishsamwouldapplyhimselfalittlemoretohisschoolwork.

真希望萨姆能再专注于学业。

[即境活用]

8.duetothefactthathefailedtoadapthimselftothepresentjob,h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申请另一个工作).

答案:appliedforanotherone

句型梳理

1【教材原句】thatiswhytodayover40%ofcaliforniansspeakspanishasafirstorsecondlanguage.(p2)

这就是今天有超过40%的加利福尼亚人把西班牙语作为第一或第二语言的原因。

【句法分析】句中的why引导的是表语从句,注意以下句式的区别:

(1)that’swhy...那就是为什么……(why从句表示结果)

(2)that’sbecause...那是因为……(because从句表示原因)

(3)thereasonwhy...is/wasthat...……的原因是……(表语从句常用that引导,而不用because)

①tomcamelateforthemeeting.thatwasbecausehewasill.

汤姆开会迟到了,那是因为他病了。

②tomwasill.thatwaswhyhecamelateforthemeeting.

汤姆病了,那就是他开会迟到的原因。

③thereasonwhytomcamelateforthemeetingwasthathewasill.汤姆开会迟到的原因是因为他病了。

[即境活用]

9.(__年石家庄检测)isthisthereason________sheexplainedinthereportforhersuccessinthejob?

a.what b.that

c.how      d.why

解析:选b。考查定语从句。因此处关系词代替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作宾语,故此处只能用that,which或省略。

10.thereason________deathwasfearedwas________nomancouldexperienceittwice.

a.why;that b.why;because

c.why;why d.because;that

解析:选a。句意:人们之所以恐惧死亡,是因为没有人能经历两次。

2【教材原句】however,it_is_likely_thatnativeamericanswerelivingincaliforniaatleastfifteenthousandyearsago.(p2)

然而,土著美国人有可能在一万五千年前就在加州生活着。

【句法分析】本句中it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为that从句。

itislikelythat...……是可能的,此句型可转化为:sb./sth.belikelytodosth.某人/物可能做某事。

①she’sverylikelytoringmetonight.

=it’sverylikelythatshewillringmetonight.

她今晚很可能给我打电话。

②itislikelythattheweatherwillbefine.

=theweatherislikelytobefine.

天气可能会很晴朗。

11.itismost________thattheenvironmentalistswillcometotheareatoinvestigatethepossibledamagecausedbytheseriouspollution.

a.likely    b.perhaps

c.possibly   d.probably

解析:选a。句意:很有可能环境保护者会到这个地区调查严重污染所造成的潜在的破坏。句型itislikelythat...中的likely为形容词,而不是副词,b、c、d三项均为副词形式,与句式不符。

[即境活用]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4

一、破布制糖

在一百多年前,便有人做过破布制糖的实验:把破布放进浓度为70%左右的硫酸中,加热一段时间,破布便不见了,被分解成糖——葡萄糖。破布怎么会变成糖呢?

原来,破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当纤维素受到酸类的作用时,那巨大的分子会发生分裂,形成较小的分子,并且与水相结合,变成糖——葡萄糖。在化学上,这叫作纤维素的“水解反应”。纤维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所不同的是,只是分子中的三种化学元素的比例不一样罢了。

破布既然能制糖,那么,破布的兄弟们——含有纤维素的木屑、稻草、麦秆及许多农副产品,当然也能制糖。利用纤维素水解制葡萄糖,如今已成了一项庞大的工业——“水解工业”。

现在,人们在水解工厂里,先把一些含有纤维素的农副产品晒干、切碎,然后放进耐酸搪瓷缸中,再加入硫酸(一般浓度为62%以上,若用盐酸的话,浓度为39~41%),不断进行搅拌、加热。经过4~5小时,加水稀释,加入石灰乳中和、过滤,这时的滤液虽是澄清的,但含有杂质,常是棕褐色的。工人们往滤液中加入脱色剂活性炭,滤液一下子便变成无色的了。接着,把滤液加热熬浓,冷却,便析出雪白的晶体——葡萄糖。

据统计,1吨干木屑,可以制成650千克葡萄糖!葡萄糖是重要的药剂,也是很重要的化工原料。

二、纸——人类文明的重要使者

人类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纸。纸有各种用途,但主要用于写字、绘画、包装和印刷等。当今社会迅速发展,知识总量急剧增加,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人类与纸息息相关。纸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使者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在纸发明以前,我国通常用竹木简或帛做书写材料。但竹木简太笨重,阅读、携带均不方便。据说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朔向皇帝上了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丝帛的价格昂贵,非一般人所用得起。东汉的蔡伦,总结了前人造纸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于公元105年奏报朝廷。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造纸原料,经过淘洗、泡沤、舂碎、蒸煮等工序,就可直接加工成纸。纸的质量和产量都高了,使用普遍起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更可贵的是,这些原料来源广泛,价钱便宜。现代用木浆造纸,正是受到蔡伦用树皮造纸的启发。

蔡伦改进造纸方法的成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纸开始大量生产,为以后书籍的印刷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我国发明的造纸术,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6世纪时,就传到了朝鲜、越南和日本,之后又经阿拉伯地区传到包括西欧在内的其他各国,为促进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代造纸的原料是植物纤维,像芦苇、稻草、麦秸、蔗渣等。为了把植物纤维制成纸浆,可以用机械法(磨碎)或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又分为亚硫酸盐法、硫酸盐法、烧碱法等,使纤维原料中的非纤维素成分溶解除去而得到化学纸浆。制成纸浆后,再经过漂白、打浆、抄纸(铺成薄层)、烘干而成纸。

造纸需大量的树木,树木砍伐过量,要破坏生态环境。据报载,“美国木材40%最终成了纸产品,从卫生纸、纸盒到信笺和礼品包装等。光是报纸和杂志每年就耗掉2.5亿棵以上的树木”。为了减少用木材造纸,美国现在用苎麻(一种生长迅速的植物)、玉米皮、甜菜废弃物和禾秆等混在一起造纸。今后,树木不再是造纸的唯一原料了。

我国纸产量居世界第三位,造纸厂上万家。造纸用的植物原料仅约40%用于造出纸浆纸,其余约60%作为废液排入江河,严重污染水体,极大地破坏了饮水资源,并且严重影响造纸工业的发展。造纸黑液的排放是造成我国河流严重污染的一大公害。可喜的是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经过八年艰苦努力,终于攻克了草浆造纸黑液污染治理问题,造纸污染问题的解决大有希望。

三、人为何不能靠吃草生活?

1.草和粮食成分不同:草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粮食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前者为β-葡萄糖,后者为α-葡萄糖,二者在结构上虽然差别甚微,只是第一个碳原子上的羟基排列不同,但性质和功能截然不同。

2.人的消化液中所含的酶只能使淀粉水解成人体能吸收的葡萄糖,却不能使纤维素水解。

3.牛羊的消化系统里寄生了某些微生物,可以分泌使纤维素水解的酶,这种酶可使纤维素迅速水解成葡萄糖。

4.目前正研究从木霉菌中提取纤维素酶,以将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这样就可将纤维素制成饲料和食品。

5.农业和林业的下脚料中木质纤维素甚多,它们包含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木质素不能被生物催化降解,而且还干扰纤维素的发酵,因此解决木质素的广泛利用问题,将有助于纤维素的转化研究。

●综合能力训练题

1.在一定条件下,纤维素跟浓HNO3和浓H2SO4的混合酸反应而生成硝酸纤维,该反应的类型属于

A.硝化 B.磺化C.酯化D.氧化

答案:C

2.蔗糖3.42 g与淀粉3.24g混合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g葡萄糖和ng果糖,则m∶n为

A.1∶3 B.1∶5C.5∶1D.3∶1

答案:D

3.某种白色粉末状物质A,难溶于冷水,在热水中形成糊状物,滴入碘液即呈蓝色,在一定条件下与水作用生成B。经测定已知B分子中氢、氧原子之比为2∶1,碳原子比氢原子数少10个,B的化学式量为342,B能溶于水并发生银镜反应。B在一定条件下水解生成C,C也能发生银镜反应。判断A、B、C各是什么物质?

答案:A.淀粉 B.麦芽糖C.葡萄糖

4.用淀粉为原料制取酒精,若有1 kg含40%淀粉的植物果实,经过反应制得227g80%的酒精。淀粉的转化率为________。

解析:设转化的淀粉质量为x

(C6H10O5)n ~nC6H12O6~2nC2H5OH

162n 2n×46

x 227g×80%

x=320 g

转化率= ×100%=80%。

答案:80%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5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注释、感知诗歌)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怨恨)

四.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明确: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

五.赏析诗歌

㈠再读诗歌,鉴赏情感

1.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但是不是一开始就写她的怨恨?(明显不是)写什么?(写景)写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明确:“群山万壑赴荆门”,多么雄伟的图景!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赴”本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拟人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目的:是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这大概是因为诗人首先想到,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殊方异域,并在那里度过自己的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性格的象征!

2.明代评论家胡震亨认为,这么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明确:不同意。常言道:地灵人杰,正是因为有了如此雄奇的山水,钟灵毓秀,才孕育出昭君这样美貌的、不平凡的女子。清人吴瞻泰认为:诗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抬高昭君这个“窈窕红颜”,要把她写得惊天动地。可见,作者在此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这么一个内涵厚重的句子做铺垫,也说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长在这里的昭君决不只是一个明眸皓齿、秀发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坚强性格的奇伟女性。所以,画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阴柔的秀丽而是阳刚的伟岸,是较为和谐的。(大巧若拙)

3.昭君的确很不幸,但她的不幸究竟是怎样造成的?那么美的昭君,元帝怎舍得让她远嫁匈奴?

明确:颈联上句“画图省识春风面”对此做了交待。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因课文有注释,可让学生讲,以训练其表达能力。)

4.昭君在汉宫尚未跻身宫妃之列,不过是后宫中一位待诏的宫女,而嫁到“朔漠”却封为阏氏(相当于汉皇后),还有什么不幸和怨恨可言呢?

明确:不能用现代的眼光看历史。囿于当时民族观念的局限,当时人对周边少数民族是耻于同类的,更何况远嫁匈奴呢?据《后汉书》记载:昭君远嫁匈奴以后,非常思念故乡,然而多次上书希望回故乡看看,都未能如愿。即使她侍奉的匈奴王死了,她还要按照当地的习俗再嫁给匈奴王的儿子,直至最后身死异国。我们姑且不论这种回乡无望的绝望对她的打击有多大,就是那种与华夏伦理纲常相悖的习俗使其无法接受的痛苦,也足以摧折人心!

5.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明确:不是。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可见,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

6.既然昭君的悲剧是由元帝的昏庸糊涂造成的,她对元帝持何态度?

明确:“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至此,作者好像恍然大悟:怪不得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音胡调,原来那正是昭君永远在诉说着她不得生还故乡的怨恨!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是否又会响起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㈡三读诗歌,鉴赏语言

1.“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个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2.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去”对“独留”,“一”与“独”同义互文,将昭君生前的寥落、死后的孤寂,写得入骨三分。“紫台”对“青冢”,一个富丽繁华,一个荒凉冷落,对比多么悬殊!“连”对“向”,“连”字写出塞之景,“向”字写思汉之心,笔下有神“朔漠”对“黄昏”,“朔漠”即北方的大漠,“黄昏”一般指时间,而在这里似乎更主要指空间,即和无边的大漠连在一起的,笼罩四野的黄昏的天幕,何等的空旷凄清!它是那样的大,仿佛能够吞食一切、消化一切,但是独有一个墓草长青的青冢,它吞食不下,消化不了,为什么?青冢有恨啊!一年年、一天天,向人们展示着千古的悲哀!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

㈢四读诗歌,鉴赏主旨

《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借事抒情——作者在咏叹昭君不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昭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怨恨。

六.比较鉴赏

同样是咏叹王昭君,杜甫写了《咏怀古迹》(其三),李白则写了《王昭君》,比较阅读,说说两诗在风格上有怎样的不同。

王昭君

李白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

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

燕支长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

生乏黄金枉画图,死留青冢使人嗟。

【注释】汉代长安附近的月亮,月光照着昭君。一走上去玉门的道路,从此去向天涯再也不会归来。汉代的月亮还是从东海出来,可昭君嫁到西方没有回来的日子。长年严寒的燕支山只有雪当作花,美丽的昭君憔悴了,湮没在胡地的风沙中。活着时她没有黄金送人,致使画师将她画丑。死后留下了青冢使人叹息。

明确:同样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李白和杜甫这两首诗各有特色,基本上能体现两人不同的艺术风格:李诗飘逸,杜诗沉郁。两人都对王昭君的不幸充满了同情,但杜诗不只停留在同情惋惜这一步,还进一步表达了沉郁怨愤之情。诗一开始,就似有千钧之力,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势,以致古人说:“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李诗第二联是“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而杜诗则更沉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生前寥落,死后孤寂,写得何等入骨。最后两联,两诗都写出了凄婉的氛围,而杜诗中因为用了“空归”、“月夜魂”、“千载”、“分明”等词语,就更显得凄凉。

七.课时小结

从我们学习的几首律诗看,杜甫善于吸收前代实践成果,不断积累艺术经验,在五七律上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因而他的律诗格律最为完备,结体谨严,对仗工整,声调和谐,语言精练,感情饱满,许多诗歌成为千古绝唱。

八.作业布置

⑴背熟《咏怀古迹(其三)》

⑵预习“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6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

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

1、师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

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

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

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

1、师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

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

3、师略论爱情(深情地):

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

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

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

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

(板书:木棉的自白)

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

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木棉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予以否定,课文中有三个字,一起读出来绝不像!其中哪一个字可以体会到作者决心之大?绝!

b其次,对于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木棉树又抱有什么样的态度呢?

课文中也有三个字,齐读绝不学!

因为这种鸟儿是单方痴恋,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

所以,这是一种“只知依附”(板书)的爱情。

c接下来,诗人又分别列举了“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那么本诗中木棉对它们的态度呢?同学齐声回答“也不止;不,这些都还不够!”

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因为它们为了橡树的蓬勃生长,无怨无悔地奉献、结予,却忘了给自己一个独立的世界、创造自身价值的机会,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固然可嘉,却也难免令人遗憾。

所以,这是一种“一味奉献”(板书)的爱情。

d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板书),作者是持否定、批驳(板书)的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板书)是什么样呢?木棉是如何回答的呢?

2、她说:爱应该是这样的。

⑴全班女同学齐读至结尾。

⑵这一部分,诗人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同学讨论、回答)

⑶师分析、明确:

a首先,作者强调的是爱的基础。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两句指出了只有以独立的人格、高贵的尊严为前提,才可以论及“爱情”,

也即强调了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板书)。

b“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了爱的双方应紧密结合、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的(板书)。

c作为爱的双方,又应该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男生齐读片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也像戟。”

作者在此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理想中的男子汉比作刀、剑、戟,枝干像铜、像铁,得出理想中的男子汉形象应是伟岸挺拔、坚强有力的。

d那么,女性又应以怎样的姿态出现呢?

女生齐读片断:“我有我红硕的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作者认为女性应有“红硕的花朵”,形容女性外表的健康美,完美的女性形象应该是青春秀美的,充满生机的。

有了美丽的外表,还必须拥有丰富的内涵。

后面两句:“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有点难以理解,我们有必要联系自古以来中国女性及其遭遇加深体会。

(师分析)中国漫漫的历史长河,展现女性的大多是一幕幕悲剧。她们中的一部分意识到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公正待遇,她们也试图反抗,改变这不公正命运带给自己的屈辱,然而常常是以悲惨的结局告终。她们中的另一部分不仅丧失了做个“人”的权利,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从属于男性社会,而且她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无疑加浓了她们自身的悲剧色彩。

女诗人作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她为此感到难过、沉重,因而发出沉重的叹息。由此可知,作者认为女性,尤其是觉醒了的女性,除了外在美之外,应该具有如此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这也正是女性的内在美成熟之美的体现。

而“英勇的火炬”则突出女性更需具备像男子汉一样的勇敢、顽强的品质和热情友爱的态度,能给别人带来力量、光明和温暖。所有这些加起来,构成了理想中完美的女性形象。

e那么,真正的爱情应该包含哪些内容呢?

男女生分读片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男)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女)

仿佛永远分离,(男)

却又终身相依。”(女)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者认为真正相爱的两个人,应该能够分担各种不幸和痛苦,要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当然,雨过天晴,彩虹环绕,相爱的人儿最终必定会共同享受美好的人生、幸福的生活的。

同时,爱也是一种默契,一种真诚(板书)。相知相依的两个人即使相隔异地,也会心有灵犀的。有个成语叫做貌合神离,现在反其意而用之,就是貌离神合!他们的心是永远相通的!

f最后,诗人大声表白,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男女生齐读:“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3、总结全文:⑴诗人按照先破后立的艺术构思,在诗的开头首先否定了种.种世俗的爱情观;接着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了理想的爱情。这两种爱情观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强调了爱的基础独立、平等。

在舒婷看来,尤其是作为女性诗人看来,“她”有没有真正的独立平等意识、是不是十分珍视自己的独立人格和尊严是非常重要的。

关于这一点,早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一位的女作家

夏洛蒂·勃朗特就在小说《简·爱》中向我们点明了。

⑵播放《简·爱》录像片断:

女主人公简爱深深爱着她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然而当她的爱情遭到社会不平等的对待时,她毅然选择了“放弃爱情”,她要为自己争取平等、独立的权利。为了维护自身的人格和尊严,她发出了自己的爱情宣言:

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

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

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

这宣言,无疑是女性要求独立、平等的人格宣言;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

由此,我不禁想起裴多菲那首的小诗:

(同学齐背)“生命诚宝贵,

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六、联系自己,谈谈感想:

1、请同学谈谈通过学习本文,对爱情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2、师最后总结。

是啊,爱人是美妙的,被人爱更是幸福的,中学生就不乏“早恋”的现象;但是爱又是苦涩的、艰难的。过早涉猎这个禁区,只会品尝到一杯苦辣的酒、一颗酸涩的果。

倘若一个人自身的思想尚未定型,经济还未独立,心理还未成熟,他的事业还未确定方向,他还不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自己的理智与情感,那么,我想他还不能轻率地向爱情靠拢。

我们中学生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首先应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棵努力向上的树;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自信坦诚的目光;他才会去热爱生活,拥有生活;在将来,他才会真正懂得什么是爱情,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板书教学目标二: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去追求的爱:父母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

对理想、对生活、对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

为了国家、为了民族,又有多少热血儿女放弃了男女个人之爱,他们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为了追求更加高尚的爱:裴多斐的诗、林觉民的《与妻书》......

当我们认识到这些,并为之而努力、而追求、而奋斗,我们就会在爱的空气中幸福地呼吸;我们沐浴爱的阳光、吸收爱的雨露,最终必将成长成一棵棵挺拔的、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七、全班再次齐读全诗

八、布置作业:背诵全诗

有关高考的教案怎么写的篇17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学习要求:

1.按考点要求自主、全面复习知识点内容,特别注意巩固基础知识记忆;

2.自主、独立、认真完成巩固练习,对照参考答案订正练习中的错误,补充解答残缺部分,及时记录练习失误中的知识残缺与思维缺失,并进行必要的自我反思与总结。

3.答案一律填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按要求及时上交备查。

考点要求:

1.理解哲学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2.了解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理解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4.理解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                   问题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区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唯物主义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             、              、

;唯心主义包括                 和                两种基本形态。

3.哲学史上存在着                     、                       “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看,是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与实际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与唯心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在人们的现实活动中表现为

a.人与人的关系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c.人与世界的关系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以下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属于这类问题的是

a.经济发展要正确处理速度与效率的关系 b.改革管理体制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

c.科技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从学习行为与心理的实际确定

4.在中国哲学史的发展中,名与实、形与神、心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

a.哲学基本问题的体现      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c.物质与运动关系的体现    d.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能动性关系的体现

5.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如果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则这种观点属于

a.不可知论   b.形而上学   c.唯心主义  d.唯物主义

6.甲说:“我在故我思。”乙则说:“我思故我在。”从甲乙两人的观点可以看出 

①两者的观点反映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甲的观点是辩证法的,乙的观点是形而上学的 

③甲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乙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④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物质与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

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7.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8.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都主张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它们的区别在于

a.对物质属性的不同理解       b.对意识有不同的理解

c.主张意识决定物质           d.对意识标准的不同理解

9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如果片面夸大某一个片段,就可能导致唯心主义。比如,客观唯心主义就是

a.主张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           b.主张人的认识离不开感觉

c.把我们的感觉夸大为世界的本原     d.把概念神化为脱离物质的绝对

10.列宁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是“一朵不结果的花”,是因为

①唯心主义包含某些合理的思想 ②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意识作用

③以唯心主义为指导也能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①③

11.有人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娱目、肉欲、爱财、投机等,而把唯心主义理解为对美德、普遍的人类之爱的信仰。这种观点

a.错误理解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

b.正确分析了唯物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c.主张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心主义

d.揭示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理论界限

12.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物质和精神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但他在论证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结合在一起时,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表明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非哲学的基本问题

b.二元论调和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c.二元论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

d.二元论与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13.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顾实际事实,凭想像与主观愿望办事的错误,说到底是

a.是对客观事实的能动反映  b.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c..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d.没有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14.“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c.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就是辩证唯物主义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15.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b.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却是唯心的   

c.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16.关于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坚持意识是本原的根本观点②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③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具有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的局限性

④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7.有人称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为“半截子唯物主义”,这主要是说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a.没有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b.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d.把世界的本原的物质理解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

18.自有人类以来,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上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这里说的哲学上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

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有一句:“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回答19—20题。

19.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属于

a.机械唯物主义  b.朴素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唯心主义

20.赫拉克利特的这一思想被列宁评价为“对辩证唯物主义原则”的绝妙说明。这一评价说明,赫拉克利特

a.把唯物主义根本观点与朴素辩证法思想结合在一起

b.把唯物论和认识论科学地统一起来       

c.是现代唯物主义的创始人

d.对世界的看法坚持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21.下列观点中体现唯物论思想的有

①“心外无物”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③“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⑤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⑥气者,理之依也⑦我的灵明是天地鬼神的主宰⑧上帝创造一切

a.①②⑦         b.②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⑥

22.古有一人,无论做何事均问阴阳先生,看是否吉时,一日,被塌墙所压,请邻人救,邻人曰:“先问阴阳先生,今日是否宜动土。”这一故事启示我们

a.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b.要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c.一切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d.要从正确的思想原则出发处理事情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简述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并指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在克服这些局限性上取得的哲学成就。(12分)

24.材料一: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你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彩,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明•王守仁)

材料二: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先有此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还在塞里……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宋•朱熹)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观点在哲学上有什么不同?二者的共同点是什么?(6分)

(2)列举生活实例分析上述观点在现实生活中的危害。(6分)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d a a a b b d a a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c c d d d c c b a d a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23.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辩证唯物主义在概括总结了近代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严格区分物质具体形态与哲学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在于其客观实在性,深刻而科学地揭示了世界的物质本质。(4分)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主张世界物质性的同时,存在形而上学的错误,辩证唯物主义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坚持了全面、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对世界的看法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因而是科学的。(4分)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具有唯心主义的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与社会历史发展趋势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4分)

24.(1)材料一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乃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材料二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把思维当作世界的本原。(6分)

(2)举例(略)说明中主要涉及以下危害:①主观唯心主义导致人们在实际工作中以主观想像代替客观事实与规律,主观蛮干。②客观唯心主义则会导致迷信盛行,阻碍人们正确认识世界与自觉改造世界,阻碍经济进步与社会发展。(其他分析言之有理的可以给分)(6分)

58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