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
好的教案应该包括合理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环节。这里提供优秀的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方便大家写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参考。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文章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归纳出三大主题公园的主题并列出园内的主要活动。
(2)阅读文章后,学生能够匹配图片与相应的主题公园,并恰当使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陈述理由。
(3)通过拓展阅读与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制定出一个简单的主题公园一日游计划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如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文章后,大部分学生能够归纳出三大主题公园的主题并列出园内的主要活动。
(2)阅读文章后,学生能够匹配图片与相应的主题公园,并恰当使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陈述理由。
(3)通过拓展阅读与小组合作,学生能够制定出一个简单的主题公园一日游计划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有较强的自信心自如陈述自己的观点。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upandlead-in(5mins)
(1)导入
教师提问学生“Haveyoubeentoathemepark?”与“Whatcanyoudoinathemepark?”,以此导入到本课的课题。然后通过图片介绍主题公园内常见的游乐设施,为文本阅读做好铺垫。
T:Hello,class.Todaywearegoingtotalkaboutthemeparks.First,Iwouldliketoaskyou:
①IsourWestLakeParkathemepark?WhataboutJingqiWaterPark?
②Haveyoubeentoathemepark?
③Whatcanyoudoinathemepark?
S1:Westlakeisnotathemepark.JingqiWaterParkisathemepark.
S2:IhavebeentoHongkongDisneyland.Inathemeparkwecandoalotofactivities.
T:Exactly,inthethemeparkwecantakeroller-coaster,free-falldrop,swingingship,Ferriswheel,merry-go-roundandsoon.Inaword,therearevariousrideswecantakeinathemepark.Well,whatdoes“ride”mean?
S3:游乐设施
T:Yes.Hereitisanoun,meaning“供乘骑的游乐设施”.
(2)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预测。
T:Withtheserides,thereisnodoubtthatwewillhavegreatfuninathemepark,right?Justlikethetitleofthisarticlesuggest:Themeparks–fun.Butwhatabout“morethanfun”?Whatdoesitmeaninyouropinion?
S4:“morethanfun”meansyoucanalsogetalotofinformation.
[意图说明]教师通过图片及设问,从学生所熟悉的福州西湖公园和鲸奇水上乐园入手,激发学生原有的普通公园与主题公园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文章题目进行预测,引发好奇心,从而导入新课。
Step2Reading(34mins)
(1)扫读。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3mins)
a.Howmanythemeparksareintroduced?Whatarethey?
Andwherearethey?
b.Wheredoyouthinkyouwouldseethiskindofwriting?
T:Thankyou,youropinionisquitereasonable.Nowlet’sdosomereadingtaskstocheckit.First,Iwouldlikeyoutofindout:
“Howmanythemeparksareintroduced?”
S5:Three.
T:Yes.Itisveryobvious.Whenwetrytofindoutthemainideaofaparagraph,usuallywecanfocusonthefirstandthelastsentence.Thentellmewhatthethreethemeparksare?Andwherearethey?
S5:DisneyLand,DollywoodandCamelot.
T:Thanksforyouraccurateanswers.Nowthatwehavearoughideaofthisarticle,wheredoyouthinkyouwouldseethiskindofwriting?
S6:Newspaper?
S7:Magazine?
T:Yes,verylikely.Maybefromanewspaperoratravelmagazine.
[意图说明]引导学生扫读全文,关注文章结构,思考文章的出处,整体理解本篇课文。
(2)跳读及拓展阅读。(20mins)
a.引导学生填写以下表格。
T:Obviously,itaimstoattractthereaderstogotothesethemeparks,sowhatelseisitgoingtotellus?Now,pleasereadthearticlethroughandfindoutimportantinformationtofilloutthefollowingform.
T:Allright.Itistimetocheck.Willyou?
S8:Disneylandfairy,thethemeistalestories;activitiesaretravelthroughspace,visitapirateship,meetfairytalecharacters,rideaswingingship,andgoonafree-falldrop.
S9:Dollywood,thethemeiscultureofthesouth-easternUSA;activitiesarelistentoAmericancountrymusic,seecarpentersandothercraftsmenmaketheirwork,trysometraditionalcandy,rideanoldsteamenginetrain,seebaldeagles,takearideonThunderheadandotherrides.
S10:Camelot,thethemeisancientEnglishhistoryandstories.Activitiesarewatchmagicshows,
seefightingwithswordsoronhorseback,visitfarmareaandlearnaboutfarmsinancientEngland.
[意图说明]引导学生通过跳读获取特定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转化为表格形式,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b.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行图片与三大主题公园的匹配,并陈述理由。
T:Thanks!Anyonehasanydifferentideas?No?Ok,itseemsthatallofyouhavehadagoodunderstandingofthisarticle.Thatisgreat.Next,Wearegoingtoplayagame.Iwouldliketoshowyousomepictures,pleasetellmewhichthemeparkitbelongstoandwhy.Ifyouknow,juststandupandsayit,assoonaspossible.Ready?Go!
Ss:Disneyland.
T:Wonderful.Whataboutthisone?Whatisinthepicture?
Ss:Steamenginetrain.
T:Exactly.So,itis…
Ss:Dollywood.
T:Nextone?
Ss:Camelot.
T:Yes.Wecanseeknightsfightingwithswords.Andnext?
Ss:Camelot.Thereisbaldeagle.
T:Ok.Thelastone,thelastchance.Ready?Go!
S11:Camelot.
T:Why?
S11:itisafarm.
T:Yes,youhavesharpeyes.
[意图说明]运用图片,提供课文关键词汇和句型的运用情境,引导学生复述三大主题公园的主要特点,检测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采用学生快速站起回答的游戏方式,可以调动课堂气氛,创造轻松的学习环境。
c.回顾课文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其含义。
T:Nowwehavefinishedthereading,couldyoutellmethemeaningofthetitle“Themeparks-funandmorethanfun”?Beforereading,Shumanmentionedthatitcanprovidefunbutalsoinformation.Doyouagreewithherordoyouhaveanewidea?
S12:Ithinkitmeansthemeparkscanbringpeoplehappiness.
T:Yes.Itbringshappiness.That’sthefunpart.Whataboutmorethanfun?
S12:morethanfunmeansthemeparksaremoreinterestingthanotherparks.
T:Yes,itismoreinteresting.Anythingelse?No?Ok,thankyou.Sitdown,please.Hementionedithasalotoffun.Yeas,itis.Aboutmorethanfun,wecanagreewithShuman’sidea.Themeparksprovideusalotinformation.Forexample,Dollyhood,whatcanwelearnfromit?
Ss:Americanculture.
T:Yes.WhataboutCamelot?
Ss:Englandhistory.
T:Yes.
[意图说明]在扫读与跳读练习后,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一步检测其对课文的理解。
(3)批判性阅读。(6mins)
a.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①.Isitalwaysfunandmorethanfuninthethemepark?
②.Didyouhaveanyunhappyexperiencesinthethemepark?
Orhaveyouheardaboutanyunhappyexperiencesinthethemepark?
T:Exactly.Besidesthoseexcitingrides,wecanalsolearnalotofthingsinthethemeparks.Butisitalwaysfunandmorethanfuninthethemepark?Didyouhaveanyunhappyexperiencesinthethemepark?Orhaveyouheardaboutanyunhappyexperiencesinthethemepark?YoujustmentionedyouwenttoDisneyLand.Anythingunsatisfied?
S12:Atnoon,weallhungry.Wewenttorestaurant.Itwasexpensive.Itwasbad.
T:Soyouwerenotsatisfiedwiththefood.
[意图说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进行批判性阅读,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
b.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归纳作者行程不愉快的三个理由,提出相应的应对方式。
T:Actuallyyouarenotalone.Nowlet’sreadABadDayatMagicLandandfindoutthreethingsthatruinedthewriter’sthemeparktrip.
S13:First,hethrewup.Itwasembarrassed.Second,hisfoodwasruined.Third,hisglassesfellinthewater.
T:Yes,thereasonsarethathewentontoomanyrollercoastersandhadanexpensiveandterriblelunch.What’sworse,hisglassesfellintothewater.Wedon’twantsuchatrip.Ofcourse,wewantfunandmorethanfun.Howtoavoidallthesethings?Canwetryalltherides?
Ss:No.
T:Wedon’thavethetimeaswellastheenergy.Soweneedto?
Ss:Plan?
T:Yes.Weneedtochoosewhat’sourfavorite,forexample.Whataboutfood?Itisalwaysexpensiveinathemeparkoranydestination?
Ss:Sandwich?
T:Goodidea.Maybewecanhavesomehomemadefood.Whataboutglasses?Besidesglasses,whatiseasilylost?
Ss:watch,purse,phone…
T:Yes.Topreventitfromhappening,weshouldtakecareofourpersonalthings.
[意图说明]通过拓展阅读,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主题公园的认识,并为下一环节的一日游计划做好铺垫。
(4)创造性阅读。(5mins)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公园,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日程安排表。
T:Indeed,agoodplanisnecessary.Andlet’smakeone.Supposeyouaregoingtooneofthethreethemeparksinourtext,usetheforminyourhandouttomakeasimpletripplan.Everyfourofyoupickonethemeparkfromourtext.Andeachonehashisorherresponsibility.Onemakessuggestionaboutmorningactivity;onenoonactivity;oneafternoonactivity;andthelastoneisthepresenter.Thepresentershouldbeclearandloud,haveenougheyecontactandofcourseshowawell-organizedplan.Clear?
[意图说明]根据课内文本与拓展阅读这两则语言材料创设较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一日游计划活动,激活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小组合作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进行同伴互助学习,共同进步。
Step3Post-reading(5mins)
学生小组代表上台陈述设计好的一日程。其他学生使用评价表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评定。
T:Everyone,itistimetopresent.Dorememberpresenterneedstopayattentiontoallthethreethings.Andthelistenersneedtopayattentionandevaluate.
S14:Iwouldliketosharemyplanwithyou.Frommyperspective,besidesawell-organizedplan,somepreparationsareofgreatsignificance.Forexamplewemayneedtotakeanumbrellaincaseofbadweatherandsomepillsincaseofemergency.Andourgroupdividedourplanintothreeparts:morningvisit,noonvisitandtheafternoonvisit.Inthemorning,wecanseecarpentersandothercraftsmenmaketheirworkintheoldfashionway,Ithinkthatwouldbegreatfun.Inthenoon,wecanhavealunchwhileenjoyingthecountrymusicperformedintheoutdoortheatre.Afterlunch,wecanvisitcandystoreandtrythesamecandymade150yearsago.Afternoon,wecantakearideontheonlysteamenginetrainandevenseesomebaldeagle.That’sall.Ithinkwecanenjoyourone-daytripinDollywood.Thankyou.
T:That’sawonderfulplan.Clearandloud,fivestars.Well-organized,sixstarsmaybe.Butweonlyhavefive.Abouteyecontact,nexttime,youneedtotakesomesimplenotes.Thenyoudon’tneedtoturnoveragainandagain.SoIwillyougiveyoufourstars.Whataboutyourevaluation?Whatdoyouthinkofherpresentation?Doyoulikeit?Yes,okjustmakeyourevaluationonyourhandout.Now,Whataboutnextgroup?
S15:Well,whataboutmyplan.BeforeIgotoCamelot,IwillsearchtheinternetgaininginformationaboutEnglishculture.Inthemorning,Igothere,waitingoutsidethegate.Iwillbeveryexcited;Iwillseesomefakeroyalmembers,likeKingEdwardandtheknightsofroundtable.Afterthelunch,IwillgothefarmandofcourseIwillfeedtheanimals,maybeveryexcitingandinteresting.Andthenjousting.Afterdinner,Iwillgoforthesightseeing.Thenightwillbeveryintriguing.OfcourseIwillbuysomesouvenirs.Takepictures,enjoythebeautifulthings.Ok,thankyou.
T:Charmingaccent,right.Well,itisyourgroup’stripplan.Somaybenexttimeyoushouldpresent:“ourgroupisgoingtodosth”,thatwillbemuchbetter.Well,Iwouldtoseeeverygroup’splan,sopleaseturnitintoapieceofwriting.Andseeyounexttime.Thankyou.
[意图说明]这是一个展示语言输出成果的阶段,学生上台陈述,既锻炼学生的口语,又可让教师了解本节课的有效性。运用同伴评价表,引导学生更加认真得倾听他人,同时激发陈述者的积极性。
Step4Homework(1min)
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学生讲口头讨论的计划重新组织为书面语。
[意图说明]引导学生将口头讨论转化为书面语,强化本课的学习内容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2
《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
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ppt 2)
[板书] 2NaCl2Na+Cl2↑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对比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ppt3)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
1.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4Na+O2=2Na2O
白色
[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
2Na+O2 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叙述]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
2.可与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下列问题:
1.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表面不是银白色的?
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应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什么?
5.在所学知识中搜索有关反应的例子,要求因为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学生可能举例炭和氧气的反应等)
[过渡]钠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大,那这种金属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钠的用途(ppt4)
1.做还原剂:用以将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从其熔融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TiCl4+4Na Ti+4NaCl
四氯化钛 钛
2.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3.制造合金:钠钾合金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4.做化工原料。
[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钠的一种氧化物――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 四、氧化钠(ppt5)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练习](ppt 6~9)
1.金属钠应保存在( )
A.空气中 B.水中C.煤油中D.密闭容器中
答案:C。
2.钠应用于电光源是因为( )
A.钠很软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C.是一种强还原剂 D.那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③钠熔化成小球;④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⑤发出嘶嘶的声音;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 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⑤D.①③④⑤⑥
答案:D。
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
A.等于2.3% B.等于4%C.大于2.3%,小于4%D.不能确定
答案:B。
5.将1克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锌 B.铁C.铝D.钠
答案:C。
6.关于Na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 D.它们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B。
7.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钠,质量为10.8g,将其放入100mL水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6%。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3
《电功率的综合计算》
估计生活中某些用电器的电功率
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1度电可以使一盏100的灯泡正常工作10h
B.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约为150
C.一个重为2N的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的过程中,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20J
D.家用电扇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25A,则它的额定功率为55
【答案】C
【解析】因为1度=1·h,P=100=0.1kW,由=Pt得:t=/P=10h,所以A符合实际;假设小明的体重是m=50g,三楼的高度是h=9m,小明以正常的步行速度登上三楼的教室所做的功约=Gh=mgh=4500J,若其功率为150,上楼所用时间为t=/P=4500J/150W=30s,B选项符合实际;皮球从10米高处下落3m,重力对它所做的功为=Gh=2N×3m=6J,C选项不符合实际;家用电风扇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工作电流是0.25A,则额定功率由:P=UI=220V×0.25A=55,D选项符合实际。故选C。
A”最可能是下列哪个用电器工作时的电流()
A.家用电冰箱B.家用空调器C.普通计算器D.普通的白炽灯
【答案】
【解析】家用电器正常工作电压为220V,若电流为0.15A,其功率为P=UI=220V×A=880W,普通的白炽灯功率通常在几十瓦,D选项符合题意家用电冰箱功率在几百瓦,A错;家用空调器通常在一千瓦左右,B;普通计算器使用纽扣电池,容量小,电流通常不到1毫安,C错误。
从电能角度求电功率
根据电能表的参数,计算出用电器消耗的电能,再利用,求出电功率。
【答案】【解析】小丽同学家电饭煲上的铭牌模糊不清,她想利用标有3000revs/(Kw.h)字样的电能表测量电饭煲的功率。她断开家中的其它电器,只将电饭煲接入电路,测得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则电饭煲的功率是__________W。
【答案】1000
【解析】电能表在1min内转了50圈,消耗的电能W=50revs/3000revs/(kh)=(1/60)kwh,功率P=W/t=(1/60)kh/(1/60)h=1k=1000W。
灯泡的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
L1灯规格为6V3W”,L2灯规格为3V3W”,忽略灯丝电阻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与L2灯丝电阻之比为2:l
两灯串联,当电路中电流为0.5A时,L2灯两端电压为3V
两灯并联,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通过另一个灯的电流为1A
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为1:4
【答案】D
【解析】A、由R=U2/P,可知灯L1的电阻R1=(6V)2/3W=12ῼ,灯L2的电阻R2=3ῼ,R1:R2=4:1,故A错误。B、两灯串联,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R2两端的电压U2=IR2=0.5A×3ῼ=1.5V,故B错误。C、两灯并联,根据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当一个灯正常发光时,应是L2正常发光,L1两端电压等于L2两端的电压为3V,通过L1的电流I1=U1/R1=3V/12ῼ=0.25A,故C错误。D、两灯并联在3V电压下,L1灯与L2灯消耗的实际功率之比P1::P2=R2:R1=4:1,故D正确。
动态电路中计算电功率
如图甲所示,R1的阻值是20Ω。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R2消耗的功率是()
A.0.45WB.0.50WC.0.80WD.0.90W
【答案】A
【解析】由滑动变阻器R2消耗的功率P与其电阻R2的关系图象可知,当R2=10时,P2=0.4W,这时电流,电源电压U=IR=0.2A(20+10)=6V,由乙图可知当R2=20时,R2的功率,此时电路中电流,电阻R2的功率P’=I’2R2=(0.15A)220=0.45W。故选A。
求生活中常见用电器的电功率
如图是家用电热壶及铭牌,假设电热壶电阻丝电阻不变,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g.℃),水的密度1.0×103g/m3。求:
(1)电热壶电阻丝的电阻;
(2)不考虑热量损失,电热壶正常工作时,把1L水从20℃加热到100℃所需要的时间;
(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
【答案】(1)48.4Ω;(2)3.36×105J;(3)810
【解析】(1)电热壶的电阻:R=U2/P额=(220V)2/1000=48.4Ω;(2)水的质量m=ρV==1.0×103g/m3×1×10-3m3=1kg,水吸收的热量Q=cm△t=4.2×103J/(g·℃)×1g×(100℃-20℃)=3.36×105J
不考虑热量损失的情况下电=Q加热时间t=电/P额=Q/P额=3.36×105J/1000=336S;(3)当电压为198V时,电热壶的实际功率P实=U2实/R=(198V)2/48.4Ω=810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4
结构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重点:“君权神授”、“君权神圣”主要内容
难点:“君权神授”和“君权神圣”的区别
问题什么是专制和专制主义?二者有什么区别?
专制:与民主相对。指统治者拥有无限制的权力,以自己的意志对国家进行独裁统治。
--一种政体形式
专制主义:维护专制统治的学说和理论。--一种理论形式
导入
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何时建立的?(秦朝,秦始皇)什么时候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汉武帝时)汉武帝时,董仲舒发展了儒家的君权神授说,给君权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君权与神权结合,更加强了君权不可侵犯的神圣性。当时一般的社会意识,莫不认为皇帝就是天子,是秉承天命统治人民的。而在西方最早给君权披上了一层不可侵犯的神圣性?最早提出“君权神授”又是哪国?何人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
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王权与教权的斗争
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占据精神和政治主宰的是(-会);教会拥有哪些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拥有世俗和宗教权力。)教会宣扬君主权力来自神的意识,给封建制度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但是,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展开长期的斗争。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哪个国家最为剧烈?(意大利)为什么?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概括指出:-势力中心;市民、农民和国王的世俗力量不断壮大;先进思想的冲击。
面对教会神学受到严峻挑战,一些神学家从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便是其中的一个。
2.“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
先首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14岁时,他进入那不勒斯大学,接触到大量的科学与哲学著作。5年以后,加入了天主教组织“多明我教团”,这成为他一生的重要转折。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教会深感其著作的危险性,几次试图封锁这种与天主教正统信仰不相容的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哲学,禁止转录、阅读和保存。可托马斯并不害怕这种学说,他和老师阿尔伯特一起潜心研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他阉割了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而将其中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体系加以全面系统地发挥,并将其纳入-的神学体系,使它成为天主教官方哲学的基础。他成功地将-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毛泽东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反异教大全》等。阿奎那的《神学大全》是中世纪官方思想体系的百科全书,被称为天主教的百科全书。
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理论,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提问: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理论的核心是什么?(教权高于王权)托马斯的全部理论都是为天主教信条服务的。他明确提出哲学必须为神学服务,之后,又为上帝存在这一神学信条作了哲学的论证。托马斯还力主教会的权力至高无上。认为如同神高于人,灵魂高于肉体一样,教会高于世俗的国家。教皇是基督的代\理人,政权应由他掌握,国家必须服从教会,国王必须顺从教皇。他还极力维护封建君主的统治权力,认为君主制是的政治形式,并说,没有一个统治者控制和指导民众,社会就会解体。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的实质是什么?(维护封建统治)
世俗国家的职能和作用就在于服从教会要求,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无情地惩治破坏封建等级制度和各种异教异端行为。可见,托马斯的国家观始终是围绕教权高于王权、君权神授、封建等级秩序神圣不可侵犯这个轴心转的。托马斯包罗万象的神学唯心主义体系产生后,很快成为西欧中世纪思想领域中占绝对统治地位的学说。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都铎王朝
从1485年开始,英国处在都铎王朝的统治之下。历代国王有亨利七世、亨利八世、爱德华六世、玛利一世、伊丽莎白一世。都铎王朝统治时期,正好处于新航路开辟和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
提问:新航路的开辟对欧洲有什么巨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由于地处大西洋航路的中心地位,资本主义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成长起来,还出现了新贵族。)15世纪中叶,英国农村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为了扩大英国的实力,都铎王朝鼓励工商业的发展,以壮大国家的经济力量;鼓励航海业发展,扩大海外贸易,以便进行海外掠夺;积极推行殖民扩张,争夺海上霸权。16世纪末,英国打败老牌的殖民帝国西班牙,成为海上强国。这些措施不仅加强了英国的实力,而且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势力的壮大都起了促进作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他们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
提问:“君权神授”理论的核心是什么?(鼓吹君主专制,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
1603年,伊丽莎白一世这个自称将“生命与贞节奉献给大英王国”的女王逝世。她终生未婚,死后无嗣,依照其父亨利八世的遗诏,本应传位给外孙女玛丽·斯图亚特,但她在苏格兰亲政时已于1567年被废黜,后又被处死。这样依照规定就传给了玛丽·斯图亚特的儿子、当时的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斯图亚特家族开始统治英格兰。1603年,詹姆士一世登上英国王位,这是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的开始。
提问: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及专制统治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后思考,然后教师概括指出:
詹姆士一世为加强封建专制统治,鼓吹“君权神授”,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斯图亚特王朝历经了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的统治。詹姆士一世在苏格兰统治时,以压制新教和奉行“君权神授”而闻名。他亲自写过《皇帝之天赋本能》和《自由君主制之法则真谛》两篇文章,它们不仅宣扬君权神授,还宣称国王居于法律之上。到了英国以后,他和他的继承人都变本加厉地维护和推行这种封建专制思想,鼓吹“除上帝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在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时期,在经济上,国王可以不通过议会而强行征税,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宗教上,詹姆士一世信奉的是天主教,在苏格兰他曾压制新教,统治英国后,他看到英国国教中还保留有许多天主教旧习,而且英国国教当时已经存在了上百年,形成了强大的势力,于是,他改变作法,以尊奉国教为名而不断地恢复天主教的一些教义和教会的礼仪。所以,在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统治时期,严厉地对待“非国教徒”,实行宗教专制,特别是残酷迫害那些主张取消国教中天主教旧习的“清教徒”,严重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于以上两方面的矛盾,造成斯图亚特王朝时期政治上的紧张局面,引起议会向国王之间的斗争。詹姆士一世以后,国王查理一世在位时,专制统治有增无减,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使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迅速激化,最终导致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课后研讨
托马斯•阿奎那教有一句名言说∶“你能对一个人所贡献的服务,就是将他从错误引导到真理。”因此,在一本美国的历史课本上写道∶“托马斯。阿奎那认为引导人走向真理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理智,另一条是信仰。所以,一个基督信徒从非基督信徒那里所学得的一切真理,都只能坚固他对基督的信仰。”
你认为,情感比理智跟可贵还是理智比情感更可贵?
思路:持正方意见。从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原动力看,情感比理智更可贵。回顾历史,正是无数情感的要求,激励着我们敢于尝试,冲破梦想,冲破理智的局限。情感给创造以激情,情感给梦想以力量。
情感的更可贵,就在于它能冲破理智的局限而勇于尝试,从而实现更伟大的飞跃。当客观形势和人生追求发
生背离,情感的抉择更为高贵;当生命的价值受到挑战和置疑,情感的回答更为有利;所有的善行义举,背后都是情感的强大推动;任何远大理想,目标都是情感内在的逾越。
持反方意见的只要论据正确,理由充分即可。在现实生活中,理智和情感更被看作是解决问题的两种行为态度。大到国际争端,小到感情纠葛,理智驾驭情感都比情感驾驭理智能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不管是从心理层面上分析,还是从现实层面进行比较,理智比情感对人类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小结
专制主义理论是维护西方君主专制制度的工具。从-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到英王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主张,勾勒出西方专制主义发展的历史轨迹。托马斯•阿奎那是欧洲中世纪-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的重要代表。他揉和新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论证天主教的教义,形成完整的神学体系,即托马斯主义,成为中世纪欧洲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而詹姆士一世把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高度,近代君主专制统治便应运而生。
教学反思:
西欧中世纪-会的地位
背景
“君权神圣”教会与王权的长期斗争
内容国家观
政体观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背景(都铎、斯图亚特)
“君权神授”表现(压制、暴政、迫害)
后果(资产阶级革命)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5
让我们和学生都被困在家里,截止现在都无法正常开学。但是我们也响应国家的号召,在史校长的带领下,停课不停学。作为老师,我觉得认认真真备课,上好每一堂网课,就是对防控疫情的最大支持。从2月10号开始至今,我们的网上教学已经进行了三周,也从最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应对自如。下面就地理组这三周网络教学情况进行总结。
一、教学内容完整,形式多样
1.按照备课组计划认真准备内容。时间共三周(2月10日---2月29日),七年级网络授课8课时,共涉及《亚洲的地理位置》、《亚洲的地形和水系》、《亚洲的气候》、《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八年级网络授课7课时,《黄土高原》、《长江沿江地带》、《珠江三角洲》、《东北三省》、《新疆》。
2.网络授课形式:第一周采用直播+录播形式,第二第三周采用直播,现在大家对网络在线教学方式、学生管理方式以及作业批改等方面的运用越来越熟练。学生在家时间增多,推荐优质的记录片和文艺片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地球脉动》《航拍中国》《中国地名大会》等。
二、认真备课研课,精讲精练
1.提前一周安排好下周课程,并在教科室的安排表格中及时填写。另外,除了地理教研组的试播群外,备课组还有年级试播群,每次直播前都要在群里反复试播,再通过回放找问题,看本讲内容讲解语言是否精炼、准确,时长安排是否合理,重难点处理是否恰当,重点是否突出。
2.线上教学的备课量比面授大,原来的课件在许多方面不适合现在教学模式的使用,同时考虑到学生手边没有教材,因此要重新调整教学设计,制作课件,我们组的老师进行了精心的准备。
3.想法设法激发学生网络学习兴趣。结合教学内容精选图片、歌曲、短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4.每节课30分钟左右的精讲,剩下的30分钟,进行堂清测试和知识梳理。堂清测试,主要以选择题为主,这样学生反馈的速度很快,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有针对性的讲解分析;每节课的知识梳理重在学到什么,包括绘图和知识点,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课下不再留书面作业,以观看强国app上的纪录片为主。
三、积极主动与学生互动
1.提前10分钟开始直播侯课,一是测试设备,二是检查学生是否按时上课。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课前给学生放一些有趣的地理视频。我们是用电脑上课,手机同步打开,一方面可以检测自己直播的情况,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手机和学生互动。互动方式主要是提问,学生在直播群里回答,教师及时反馈评价。连麦经过试验,一是面板遮挡屏幕,二是网络问题,有时会很卡。如果学生对老师的讲解有疑问,在对话框留言,老师会及时回答。
2.利用“家校本”布置作业,做到一一批改,以表扬性批注为主。每次课前,表扬积极发言和认真完成作业的同学。课后根据系统的数据反馈,把没有听讲的同学名单,截屏发到班级微信群,让家长、班主任配合督促。
四、网络教学所思所想
1.老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加强自身的学习。比如观看“名师课堂”、“河南跨区域cctalk网络磨课”、听本校本年级教师的课,取长补短。观看纪录片,寻找优质视频,储备教学资源。
2.老师要做好两个“关注”。一是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通过作业反馈网课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在听课过程中随时记录关键点,课堂训练题学生先做,教师后讲。课后作业基本上学生可以当堂完成,通过家校本拍照提交。教师通过批改作业掌握每个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二是关注在线听课人数,教师提前几分钟打开直播侯课,学生陆续进入,看在线人数差不多了再开始直播。
3.存在的问题与一点思考。网络授课教师非常用心,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兴趣,如何掌握学生学习的真实状态有待探讨。在直播回放查看直播数据发现:观看直播时长有学生没有全程听课,有的时长不足二十分钟;观看回看的很少。有个别学生没有在线听课,也没有观看回放。作业完成情况堪忧,每班每次都有不交作业的同学,多次在线提醒仍有不交。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我们地理组一直是一个积极向前充满正能量的集体。正如史校长的激励,我们一定会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持续努力,以求给我们育才学子呈现不一样的网上地理大餐。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6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
考点要求:
[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 和 。
2、哲学是关于 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哲学是 和方法论的统一。
3、具体科学知识可以概括为三类:一类是 知识;一类是 知识;还有一类是 知识。
4、 是哲学是基础,哲学为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以下属于哲学层面的意识现象是
a.民间的“实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
c.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纲目》的思想
2、“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3、“哲学是智慧的源泉”是说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②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③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一切智慧都源于对哲学的学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真正的哲学
①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 ②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为生活与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④可以使我们正确地对待德与失、名与利、进与退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这主要说明
a.人要学会改变自然界 b.只有发挥人的智力,才能改变自然界
c.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需要发挥人的智慧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6、朱熹小时候就问父亲“天上有何物”;陆九渊三四岁时就问父亲天地有没有尽头,并为此而废寝忘食;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大思想家,应该说这跟他们从小善于思考很有关系。这些事例说明
①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②反思性是哲学的重要特征 ③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哲学从来都不是哲学家的专利。在商业意识无孔不入的美国,西方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哲学代言人兰德的头像被印在t恤上,其哲学理念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可见一斑。上述材料说明
a.生活就是哲学 b.只有哲学才能给人们带来经济效益
c.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d.哲学产生于人们的主观需要
8、人总是按照自己对周围世界和人生的理解做人做事。有人认为命由天定,因而身处困境时消极等待,逆来顺受;有人认为人定胜天,因而在困难面前积极奋争,不屈不挠。以上材料说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
c.哲学不等于自发产生的世界观 d.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9、思想高尚的人不会做偷鸡摸狗的事;思想龌龊的人,不可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事业。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先改变行为,就要先改变思想,解放思想。这是因为
a.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决定
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都有相对独立性
10、哲学就如同阳光,有了哲学,明明亮亮,能视通万里看得远;掌握哲学,穿云破雾,能思接千载想得深。这段材料的论断说明
a.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哲学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c.哲学决定着整个世界的发展方向
d.哲学能为人们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案
11、爱因斯坦说:“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要是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
b.真理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是科学的认识
c.哲学是世界观,具体科学是方法论
d.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12、__年3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机关召开深入学习实践____活动总结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化对____的学习,坚持用____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下列关于____的说法正确的是
a.____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唯一正确的理论成果
b.____源于人们的实践活动
c.____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
d.____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13、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____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可见
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b.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c.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d.所有哲学都是现世的智慧
14、改革开放30多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的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
a.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b.哲学是时代进步的助推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d.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5、亚里斯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认识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段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③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④哲学作为一定形态的文化最重决定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在__年的611万应届大学毕业生中,哲学系的学生就业十分困难;社会上有些人士对哲学心存反感。上述现象的存在说明
a.哲学是人们改造自然和社会的物质手段
b.哲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c.哲学和具体科学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没有差别的
d.哲学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7、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昆明市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动员大会上表示,要倡导这样一种风气: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允许在探索中有失误、不允许无所作为,在干中积累经验、在干中完善政策。仇和实际上强调大胆实践,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表明
a.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b.哲学都能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c.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d.哲学为我们改造社会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8、为了应对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中国政府成立了货币政策委员会,樊刚被任命为委员,作为该委员会中唯一的专家,樊刚颇引人注目。有两本书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本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另一本是《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对这两本书的系统阅读,使樊刚第一次认真思考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在你看来,哲学和经济学的关系应是
①哲学和经济学同时产生,密不可分 ②哲学以经济学为基础 ③哲学可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④经济学以哲学为基础,随哲学发展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9、__年著名博物学家达尔文诞辰200周年纪念日。150年前,达尔文历时22年撰写的《物种起源》一书正式出版,书中阐述的进化论第一次把世间所有生物从上帝手中解放出来。这说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金额方法论的指导
c.具体科学给人以理论,哲学给人以方法 d.世间万物并非都是上帝创造
20、《国家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这意味着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①哲学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重要 ②应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 ③哲学社会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④不可忽视或轻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1、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员,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这说明哲学是
a.智慧之学 b.科学的世界观
c.复杂多变,难以把握的学说 d.指导人们生活的更好的艺术
22、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哲学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
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 b.哲学总是悬于空中的楼阁
c.哲学总是与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
d.哲学是一门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收以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如何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等到这种已经接受了的观点被推翻以后,又会有一种意想不到和完全新的发展,它又成为一个新的哲学观点的源泉。”
(1)爱因斯坦这段话阐述了什么基本观点?
(2)简述哲学对具体科学研究的作用。
(3)从辩证法的角度分析说明爱因斯坦所提出的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相同的。
2、__年3月17日,为全面理解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精神,某校高三(2)班学生就“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进行探究:
(1)他们应该通过哪些途径收集材料,开展研究?
(2)在研究中,有同学认为,有不少西方国家的科学家并没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他们照样取得了巨大的科技成就,因此,从事科学研究并不需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
请你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这种观点进行评析。
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世界观、世界观、世界观
3、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4、具体科学、具体科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6分):
1—5 bdadd 6—10 bcbca 11—15 ddccd
16—20 bdcac 21—22 dd
三.简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1、(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推动具体科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会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失去正确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哲学和科学都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之中,科学的新成果可以推动哲学的发展,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前进的。
2、(1)网上查询;查阅相关的报纸、新闻或图书文献资料;社会调查,走访,问卷调查;去相关部门咨询等。
(2)①上述情况确实存在,但不能得出学不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关系的结论。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从中概括和总结出万事万物的共同性质和普遍规律,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它对具体科学的研究工作具有指导作用。西方国家的科学家,之所以取得巨大成就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结果。自觉学习它并以它为指导,可以在科学研究中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取得更大的成就。
③学习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对具体科学研究有指导作用,而且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正确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对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的指导重用。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7
一、教材分析
1.大纲和单元中的定位
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学习李白和杜甫的诗,目的是进一步领会这两位诗人的艺术风格,以提高我们的诗歌鉴赏力。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第一课《蜀道难》是李白诗歌作品中最出色的一篇,其思想内容之丰富,艺术成就之高为历代文学家及评论家所公认。关于这首诗的政治寓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对诗的政治寓意不加深究;而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2.教学目标
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1).知识和能力: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知人论“诗”;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体会其诗作的章法、气象、基调及艺术风格。
2).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教学重难点
教学的重点自然是背诵。要重视理解记忆,又不偏废机械记忆。前者指的是理清诗脉,包括大致分清诗的层次、领悟诗的主旨和主要的表达方式等。后者指的是口熟,熟到可以不加思索地连贯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是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重点诗句的深刻含义理解以及作者政治思想的把握。
4.课时安排:二课时
二、教法选择
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研读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
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针对我们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三、教学过程:
(一)导语教学设计>设计:
提起李白,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床前明月光”了,那里有真挚的感情,有清丽的词句,但我们也许只感到它的优美,并不觉得有什么出奇,因为同样意境的语句,在其他人的诗里同样可以读到。再后来,读的诗越来越多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纶送我情”、“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体浓”……也许从这里我们开始惊诧于他才思的绮丽,那些打破常规而有无比妥帖的形容譬喻,他是如何想出来的?他的字里行间,果然带有一股飘忽飞逸的神仙气息。
大家还记不记得高二时我们学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哪有通篇记述梦境的?人间哪有这般的山水?而李白所用的哪里是人间的言语!他的句子没有任何格律的束缚,有的是《诗经》似的端雅,有的是《山鬼》的激越。他逸兴递飞,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飞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奔马。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里,李白抖去了一切凡世的尘土,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穿碧落下黄泉,他的神思在世界的每一度时空毫无拘束地。今天让我们再次追随诗仙,一起神游《蜀道难》。
(解说:此导语教学设计>设计的目的一方面在于营造一种诗情氛围,让学生了解李白诗歌的多样性;另一方面突出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后面教学步骤的展开作铺垫。)
(二)回顾李白生平和作品特点。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三)听名家范读,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诗。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阖,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四)齐读第一段:(采用师生共同研读法,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争议,最后教师明确。)
1.词义点拨:
①危:高。②于:比。③何:多么。④当:挡。⑤钩连:沟通相连。⑥回:使动用法,使……回转;回旋。⑦度:越过。
2.诗歌的语言受押韵及平仄限制,词序有所颠倒,让学生指出哪些地方是颠倒的,应如何顺句。
3.段落解读:
(1)“噫吁嚱……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嚱”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2)诗的开篇如何叙述蜀道悠久的历史?为何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
引导学生研究夸张叙述和运用民间传说的写法。
明确:诗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击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先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引传说中蚕丛、鱼凫的开国,寓高山阻隔之意,“四万八千岁”为夸张叙述;接着描述秦蜀间重山叠岭的地貌,“有鸟道”寓无人行之意;然后叙述蜀道来由。
引五丁开山的传说,表现了人和自然间的斗争以及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赞扬了神力和开路者的勇力。
(3)“蚕丛及鱼凫……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当用叙述调读。“蚕丛”四句说秦蜀两地长期隔绝,无路可通;“西当”两句说“太白鸟道”,意即无人能攀越——这些,都是为下文作铺垫的,应当读得轻而平缓。最后两句为正意所在,应着意加以渲染,如同亲眼见到那怵目惊心的场面,表明蜀道的开通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手抚膺坐长叹。”
这一层紧承上文,写蜀道的高峻,含虽有道而人难行之意,当用咏叹调诵读。“上有”二句从不同角度展示蜀道的概貌,要读得慢些,使听者产生视线移动的感觉,重音要落在“六龙回日”“冲波逆折”二语上。“黄鹤”二句,有徒唤奈何之情,读后可稍作停顿,为下文蓄势。最后四句近似特写专叙人在青泥岭上行走的情形,读时须有身历其境的设想,“百步九折”“扪参历井”二语可重读,速度不宜快,至“仰胁息”作一顿,再读末句并作较长停顿。
(5)研读“上有六龙……坐长叹”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想象的丰富和奇特。
明确:这几句极写山势的高危,突出路之难行。“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蜀道中所见。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黄鹤也不能飞度,猿猱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这是用虚写层层映衬。接着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以“百步九抑萦岩峦”的危险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诗人从星星中穿过,有时还好奇地触摸他们,想象何等奇特。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以变幻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五)分析体读第二段:
1.词语点拨:
①但:只。②从:跟随。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④去:离。⑤盈:满。⑥倚:靠,。⑦湍:急流。⑧砯:拟声词。
2.段落解读:
(1)“问君西游何时还……使人听此凋朱颜。”
诗题下未注明送何人入蜀,所以这里的“问君”无妨假定实有其人,可以读得亲切一些。将行而问“何时还”,已有不可行之意,重音要落在“不可攀”三字上,当用劝说的语气读。以下四句借鸟声渲染旅途中悲凉凄清的氛围,读时要放低声调,有干里孤身之感,至“愁空山”徐徐而上。然后用感喟的语调读主旨句,至“凋朱颜”略作一顿,以示意犹未尽。
(2)“连峰去天不盈尺……胡为乎来哉!”
仍是说不可行,但内容加深了一层,因为说的是蜀道的险恶。前四句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读时须设想这是旅游者攀援于“连峰”“绝壁”之上置身于“飞湍瀑流”之间,要使听者感到惊心动魄。读后可作稍长停顿,再用“其险也如此”缓缓收住。末句是诗人借用蜀人的口气,对历险而来的游者深表叹息——“胡为乎来哉”不是询问,当用降调读,暗含“何苦而来”之意。
(3)“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这几句描写好在哪里?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3.再次朗读课文第二段。
(六)分析体读第三段:
1.词语点拨:
①夫:人。②当:挡。③匪:同非。④朝……,夕……:互文见义。⑤虽:虽然。⑥长:深深。
2.段落解读:
(1)“剑阁峥嵘而崔嵬……化为狼与豺。”
读第一句当突然振起,以再现剑阁的险要景象。“一夫”两句应读得顿挫有力,表明剑阁有易守难攻的特点。但重点是最后两句,这是告诫西游的人:剑阁既为蜀之门户,形势又如此险要,自然易生军事叛乱,决不可以久居蜀地。
(2)“朝避猛虎……不如早还家”
开头四句直承上文,写蜀地军事叛乱中的残酷景象。全用四字句,节奏短而有力,读时当两字一顿,有惨绝人寰之意。稍作停顿后,改用诚恳劝说语气读最后两句。
(3)“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二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4)最后一段写蜀中要塞剑阁的意图是什么?
引导学生探究诗的寓意。
明确: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和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解说:从现实的大背景出发,从感性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李白的思想感情,他作为诗人的敏锐的感悟力。同时也把锛市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背景下,让学生感悟人生,感悟历史。)
4.再次朗读全文。
(七)分析诗歌艺术特色:在表现手法上你最欣赏的是哪一点??为什么?
(解说: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设计是由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寻找美点。教师千万不要越俎代庖。因为鉴赏能力的提高是学生在实践中潜移默化得到的,并不是教师说给学生的。所以在此,教师要放开手,让学生说,他们可能说的不好,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不好中,他体会悟到说好的技巧。同时要多肯定学生,让他们尝到鉴赏的甜头,坚定地走下去。当然在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时,教师可抛砖引玉,做示例。)
1.善用反复:
资料:清人沈德潜的评论:“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起雷霆于指顾之间。”
讨论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它重复出现三次,有什么作用?
明确:诗的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定下基调。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形成了以此为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这就是沈德潜说的“笔阵纵横,如虬飞蠖动”。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主旨句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主旨句出现了三次:①副句在前,主旨句在后。副句写诗人仰望蜀道时发出的感叹,突出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回日、扪井历参张本。②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意在说明蜀道是“畏途”,不可轻易前往。此句有钩连前后两层内容的作用。③主旨句在前,副句在后。副句概括了上文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跟开篇相照应。以此结束全诗,兴味无穷。文中三次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每出现一次就给读者带拉新的启示,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局,使人产生一叹之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之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
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
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
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
(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
4.多样的诗歌意境:
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
5.神秘的传说:
“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
(八)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资料:明人胡震亨在《李诗通》中说:“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言其险,更著其戒,如云‘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风人之义远矣。”
讨论后明确: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
(九)美读,整合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
四、板书教学设计>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高蜀道来历
难行蜀道高峻
二叹险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山水险恶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剑阁险要
申戒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8
【学习目标】
一、过程目标
1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的精神。
2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树立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通过对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二、识技能目标
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描绘对数函数的图象,感受研究对数函数的意义。
2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并能初步应用对数的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使学生体会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数函数有关性质的研究,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以及数学交流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倾听、接受别人意见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2对数函数性质的初步应用。
教学工具:多媒体
【学前准备】对照指数函数试研究对数函数的定义、图象和性质。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9
【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H<0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2.知道△S>0有利于化学反应的自发进行,但不是判断反应自发的标志。
3.知道化学反应的是否自发同时取决于△H和△S两个因素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体验“化学实验”与“角色扮演”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观察、描述、分析、推理和判断现象与结论。
2.了解科学探究方法中的重要手段——“证伪”和“证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形成从科学原理的角度认识身边事物和变化的世界观。
2.基于“熵增原理”的类比,体验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是本课题教学实施中的主体部分,结合已经确立的教学目标,以人教版化学选修4教科书为蓝本,本着“源于教科书但不拘泥于教科书,用教科书教”的原则,选择主要学习内容。基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方向问题(即化学反应是否自发)认识的缺乏,教学设计中引入一些物理变化的过程来帮助学生联想和构建关于自发过程的典型特征,结合焓变与熵变从实验探究中分析影响化学反应是否自发的影响因素。在探究焓变和熵变因素的影响过程中引入“证明”与“证伪”的科学探究方法,丰富科学探究的手段。最后,结合“熵增原理”与“体验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并结合当下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实现在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主要教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法分析
学法分析
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演示法:视频建立感性认知
2、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
3、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
4、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
利用推理和归纳的分析方法,结合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了解焓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教学难点)
1、演示法:活动建立感性认知
2、讲授法:介绍熵变概念
3、讨论法:分析推理探究假设
4、探究法:实验证明或证伪
5、讨论法:得出探究结论
利用归纳和演绎的逻辑分析方法,利用常见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学习熵变对化学反应自发过程的影响。
熵变与环境保护
(教学重点)
1、活动体验法:角色扮演
2、讨论法:环境保护与低碳生活或的必要性
从体验活动中感受熵增原理的简单应用,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生活观。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10
__届高考英语一轮单元总复习讲义精品荟萃外研版必修二module4
知识详解
①observevt.&vi.观察,注意到;遵守(法律、习俗等);
庆祝(节日等);评论,评述
(回归课本p33)qibaishi observedtheworldofnatureverycarefully,andhispaintingsarespecialbecauseofthis.
齐白石对自然界观察得很仔细,他的画因此而别具特色。
【归纳总结】
①he observed thatthekeywasmissingthemomenthegothome.
他一到家就发现钥匙不见了。
②benknewthatsomeonehad observed himmeetingryan.
本知道有人看到他和瑞安见面了。
③doeseveryoneobservethespeedlimitinyourcountry?
在你们国家是否人人都遵守限制车速的规定?
④sheobservedthatthejourneywaslongandtiring.
她说这次旅行又长又累。
【例句探源】
1.thoughhavinglivedabroadforyears,manychinesestill________thetraditionalcustoms.
a.perform b.possess
c.observe d.support
解析:选c。observe在此句中意为“遵守”。perform履行,执行,表演;possess占有,拥有,摆布,支配;support支持,支援。
2.完成句子
everyoneisexpectedto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人应该遵守交通规则。
答案:observethetrafficrules
【即境活用】
②adoptvt.采纳,采用;收养
(回归课本p32)astyleofpaintingadoptedbyagroupofartists
一种被一群艺术家所采用的绘画风格
【归纳总结】
①havingnochildrenoftheirown,theydecidedtoadoptanorphan.因为他们没有亲生儿女,所以决定领养一个孤儿。
②manyofthesuggestionswerequicklyadopted.
许多建议很快就被采纳了。
③thechinesegovernmenthasadoptedseveralnoisecontrolplans...中国政府已正式通过几条噪音控制方案……
【例句探源】
【易混辨析】
adopt,adapt
(1)adopt表示“采纳(意见/计划/方法);采用;收养”等。
(2)adapt表示“适应”时常用adaptoneselfto,表示“修改(为……之用)”时常用adapt+n.+foruse。
①thechildrenarefindingithardtoadapttotheirnewschool.
②we’dliketoadoptyouridea.
3.(高考浙江卷)thegoodthingaboutchildrenisthatthey________veryeasilytonewenvironments.
a.adaptb.appeal
c.attach d.apply
解析:选a。考查短语辨析。句意:关于孩子们,好的一点是他们很容易适应新环境。adaptto表示“使适应于”;appealto表示“对……有吸引力”;attachto表示“(使)相关”;applyto则表示“运用,适用于”。根据语意,故选a项。
【即境活用】
4.完成句子
ourschoolha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学校采用了一个新的教学方法。
答案:adoptedanewmethodofteaching
③standv.站立;忍受;承担
n.看台;摊子;立场
(回归课本p33)butican’tstandthatpictureofagoldenhairedgirl.
但我受不了那幅金发女孩儿的画。
【归纳总结】
can’tstandsb./sth.不能忍受某人/物
can’tstand(sb./sth.)doingsth.不能忍受(某人/物)做……
standby袖手旁观;支持(某人)
standfor代表
standout显眼;突出
standonone’shands/head倒立
standonone’sfeet独立
①ican’tstandlisteningtosongslikethat.
我受不了那样的音乐。
②ican’tstandpeopleinterruptingmeallthetime.
我不能容忍老有人打岔。
③ican’t stand mylittlebrotherbecauseheistoonoisy.
我不能忍受我的小弟因为他太吵了。
④ateachercan’tstandbeingcheatedbyhisstudents.
老师不能忍受被学生欺骗。
【例句探源】
【即境活用】
5.modernplasticscan________veryhighandverylowtemperatures.
a.standb.hold c.carry d.support
解析:选a。stand在句中表示能够承受很高和很低的温度。
6.ican’tstand________withjaneinthesameoffice.
shejustrefuses________talkingwhilesheworks.
a.working;stoppingb.towork;stopping
c.working;tostop d.towork;tostop
解析:选c。stand后跟v.ing形式refuse后跟todo形式。
④realityn.真实;现实;逼真
(回归课本p33)xubeihongbelievedthatartistsshouldshowreality,butnotjustimitateit.
徐悲鸿认为艺术家应该表现现实,不只是模仿。
【归纳总结】
①inreality,mygrandfathercannolongerwalk...
事实上,我爷爷已经不能走路了……
②irealisedthatheneededhelpatthattime.
我了解到他当时需要帮助。
③shefinallyrealisedherambitiontoseethegreatwall.
她最终实现了游览长城的愿望。
④thisbookgivesarealisticdescriptionofthelifeofordinarypeopleinbeijing.
这本书真实地描述普通北京人的生活。
【例句探源】
7.the________ofthesituationisthatunlesswefindsomenewfundingsoon,thetrainingcentrewillhavetoclose.
a.realityb.cause c.reason d.result
解析:选a。句意“现实情况是,如果我们不能很快找到新的资金,培训中心就不得不关闭。”
8.完成句子
shesaysshe’spoorbut_____________shehasalotof money.
她说她很穷,但事实上她很有钱。
答案:inreality
【即境活用】
⑤putoff推迟;延期
(回归课本p35)sheputoffcompletingthepicture,becauseshedidn’tlikeit.
她把完成这幅画的时间推迟了,因为她不喜欢这幅画。
putaside撇开,置之不理;节省,储蓄,储存
putaway放好(某物),储存
putback推迟,延迟;使(人或物)回到(以前的位置或状态)
putdown写下,记下;击败;批评
putforward提出;推荐某人
puton穿上,戴上;演出
putout熄灭,扑灭;生产,制造
putupwith忍受,忍耐
【归纳总结】
【例句探源】
①don’t putoffuntiltomorrowwhatcanbedonetoday.
今日事,今日毕。
②we’llhavetoputoffgoingonvacationuntilyou’rebetter.
我们得把休假日期推迟,直到你好些为止。
③(朗文p1661)ijustdon’thavethemoneyrightnow—i’llhaveto puthimoffforanotherweek.
我现在没钱——我不得不让他再等一周。
9.用适当的介词或副词填空
(1)here’smyaddress-putit ________incaseyouforgetit.
(2)anewtheorywasput________atthemeeting.
(3)kids,let’sputyourtoys________andgooutforlunch.
(4)therearemanyinconveniencesthatyouhavetoputup________whenyouareawayfromhome.
(5)hehasput________alotofmoney.
答案:(1)down(2)forward(3)away(4)with
(5)aside
【即境活用】
10.(高考大纲全国卷ⅱ)mymotheropenedthedrawerto__________theknivesandspoons.
a.putawayb.putup
c.puton d.puttogether
解析:选a。句意:妈妈打开抽屉把刀和勺子收好。本题考查动词词组辨析。putaway(使用完毕)将某物收起或放进抽屉、箱子里;putup举起,建造、搭起,张贴等;puton穿上、戴上(衣帽),演出(戏剧);puttogether合计,合起来,组装。根据句意,a项正确。
⑥taketurns轮流
(回归课本p37)taketurnstoaskyourquestions.轮流问问题。
it’sone’sturntodosth.轮到某人做某事
byturns轮流
ahand’sturn举手之劳
inturn反过来;依次
inone’sturn轮到……
【归纳总结】
①they tookturnsatdriving/todrivethecar.
他们轮流开车。
②thestudentsfilledintheform inturn.
学生们依次填表。
③youmustn’tspeakoutofyourturn.
未轮到你时,不要发言。
④it’syourturntodothecleaning.轮到你扫除了。
【例句探源】
11.inwinterpeopleburnalotofcoaltowarmthemselves,andthis__________causespollutionandglobalwarming.
a.inturn b.inall
c.taketurns d.byturn
解析:选a。“冬天人们烧煤取暖,这样反过来又造成了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
【即境活用】
句型梳理
①【教材原句】thisisapaintingbythespanishartist,pablopicasso,consideredtobethegreatestwesternartistofthetwentiethcentury.(p33)
这是西班牙画家巴勃罗•毕加索的一幅油画,他被认为是20世纪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
【句法分析】consideredtobethegreatestwesternartistofthetwentiethcentury是过去分词短语作后置定语,修饰pablopicasso。过去分词(短语)作定语,与所修饰词语之间通常存在被动关系,少数过去分词也可表示完成,不表示被动。
①thegovernmentdecidedtorebuildthedamagedbridge.
政府决定重新修复那座被毁坏的大桥。
②theelectricbicycleproducedbyourfactoryisofhighquality.
我们厂生产的电动车质量很高。
③thefox(whichwas)shotinthelegscouldn’trunanylonger.
这只狐狸被射中了腿部,再也不能奔跑了。
④sheissweepingupthefallenleavesontheground.
她正在打扫地上的落叶。(fallen表完成,不表被动)
12.(高考四川卷)agreatnumberofstudents________saidtheywereforcedtopractisethepiano.
a.toquestion b.tobequestioned
c.questioned d.questioning
解析:选c。句意:许多被询问的学生说他们是被迫练习弹钢琴的。此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后置定语。students和question之间是被动关系,故排除a、d两项;b项表示要被询问,不符合语境;c项表示被询问过的,符合句意。
【即境活用】
13.(高考北京卷)i’mcallingtoenquireabouttheposition__________inyesterday’schinadaily.
a.advertised b.tobeadvertised
c.advertising d.havingadvertised
解析:选a。句意:我打电话来是想询问一下有关昨天在《中国日报》上刊登的招聘职位的情况。本题考查非谓语动词作后置定语。空格处部分作position的定语,与position在逻辑上是被动关系,根据句意“职位已在昨天的报纸上被刊登”,表示被动及完成,故a项符合题意。
②【教材原句】whatdoyoumakeof(it)?(p38)
你认为它怎么样?
【句法分析】(1)此句相当于whatdoyouthinkof...?或what’syouropinionof...?
makeof常用于what引导的疑问句或否定句中。
①whatdoyoumakeofthislatestidea?
你对这个最新的计划有何看法?
②ididn’tmakemuchofhisspeech,didyou?
我听不懂他的演讲,你呢?
③makethemostofthesunshine,becausewedon’tgetsuchfineweatherinwinter.
好好地享受阳光,因为在冬天我们没有多少这样的好天气。
14.—wehavetoattractyoungercustomers.
—exactly!__________
a.you’vegotitright.
b.whatdoyoumakeofit?
c.that’sallright.
d.thanksalot.
解析:选a。本题考查交际用语,从下文中的exactly可知,a正确。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11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倒立的实像。
5、影子与像的不同:
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12
一、聊天
1、又一个暑假过去了,假期里你都干些什么了?有什么收获和感触?
2、新学期开始了,回顾过去,你在语文学习方面积累了什么经验?还有什么困惑?需要老师的什么帮助?
(目的:相互了解)
二、材料分析
1、出标材料。
材料一:
班别姓名语文原始分语文标准分原始总分标准分排名
A高三(6)郭_1136534585911131
B高三(3)石_955484585481964
材料二:
班别姓名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生物原始总分标准分排名
C高三(3)蒙_66658366361163348366616
D忻高樊_44571770966960151265719
2、比较这些数字,你看出了什么。
(说明:材料一中,AB两位同学的原始总分(语数外理化)均为458分,但标准分相差43分,市里排名相差833名。主要原因,是A的语文原始成绩高于B18分,标准分就高出105分。
材料二中,C的语文明显高于D,生物稍高,其他科和原始总分都明显低于D,但换成标准分,却比D高出9分。
由此可见,语文原始分的十来分之差,在标准分和整体排名上就会产生巨大的差距。因此各校考生都非常重视语文科。希望大家努力把自己语文成绩提高一个档次。)
(目的:使学生高度重视语文)
三、讲故事教师讲故事,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1
一个灰心丧气的青年人,因科举没考上,便颓废不堪,一蹶不振,整天关在屋子里,抱头痛哭。
有一天,一位老者跨进门,语重心长地说:“假如山上滑坡,你该怎么办?”
年青人喃喃:“往下跑。”
老者仰头大笑:“那你就葬身山中了。你应该往山上跑,你只有勇敢地面对它,才有生还的希望,天下事皆然。”说完便飘然而去。
(——只有勇敢面对挑战和困难,才能战胜它。往上走,不要往下走,学习亦如此。)
2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勇敢面对一切挑战和失败。)
3
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说着,苏格拉底示范了一遍,“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
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
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
4
父子两住山上,每天都要赶牛车下山卖柴。老父较有经验,坐镇驾车,山路崎岖,弯道特多,儿子眼神较好,总是在要转弯时提醒道:“爹,转弯啦!”有一次父亲因病没有下山,儿子一人驾车。到了弯道,牛怎么也不肯转弯,儿子用尽各种方法,下车又推又拉,用青草诱之,牛一动不动。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最后只有一个办法了,他左右看看无人,贴近牛的耳朵大声叫道:“爹,转弯啦!”牛应声而动。
(要培养好的习惯来代替坏的习惯,当好的习惯积累多了,自然会有一个好的人生。)
5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你们说,这个小孩是不是很聪明?
(——重要的还在钓技。学习,不能只记住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方法,形成能力。)
小结:第一,相信自己,勇敢面对
第二、养成习惯,重在坚持
第三、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目的:鼓励士气,明白学习的道理)
四、其他说明1、我的课堂风格:民主、开放、个性
要求大家:主动投入,参与讨论,大胆提问,适时笔记。
2、我的训练方法
《成才之路》第一卷课前完成,第二卷课后完成。
基础知识每周一练。
作文训练,单周一篇随笔,写在随笔本上;双周一篇作文,在作文课当堂完成。
3、其他规范
课堂笔记做在课本上。
作业本2本,一本写作文,一本抄写和默写。
随笔本一本。
读书笔记本一本。
黑色水笔、红色笔、铅笔各1支。考试、作文、作业一律用黑色水笔工整书写。
(目的:规范要求,养成习惯)
五、课后作业你在新学期有什么新设想?语文的弱项在哪里?什么原因?想怎么解决?有什么困难需要老师帮助?对老师有什么要求?(结合你的情况,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谈谈。写在随笔本上,我阅读后回复)
(目的:进一步摸底,以便因材施教)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13
一、教学目标
1、在初中学过原命题、逆命题知识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四种命题。
2、给一个比较简单的命题(原命题),可以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通过对四种命题之间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反证法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分析
重点:四种命题;难点:四种命题的关系
1、本小节首先从初中数学的命题知识,给出四种命题的概念,接着,讲述四种命题的关系,最后,在初中的基础上,结合四种命题的知识,进一步讲解反证法。
2、教学时,要注意控制教学要求。本小节的内容,只涉及比较简单的命题,不研究含有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和逆否命题,
3、“若p则q”形式的命题,也是一种复合命题,并且,其中的p与q,可以是命题也可以是开语句,例如,命题“若,则x,y全为0”,其中的p与q,就是开语句。对学生,只要求能分清命题“若p则q”中的条件与结论就可以了,不必考虑p与q是命题,还是开语句。
三、教学手段和方法(演示教学法和循序渐进导入法)
1、以故事形式入题
2、多媒体演示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一个生活中有趣的与命题有关的笑话:某人要请甲乙丙丁吃饭,时间到了,只有甲乙丙三人按时赴约。丁却打电话说“有事不能参加”主人听了随口说了句“该来的没来”甲听了脸色一沉,一声不吭的走了,主人愣了一下又说了一句“哎,不该走的走了”乙听了大怒,拂袖即去。主人这时还没意识到又顺口说了一句:“俺说的又不是你”。这时丙怒火中烧不辞而别。四个客人没来的没来,来的又走了。主人请客不成还得罪了三家。大家肯定都觉得这个人不会说话,但是你想过这里面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揭开它的庐山真面,学生的兴奋点被紧紧抓住,跃跃欲试!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复习提问: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各是什么?
2.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是什么?
3.原命题真,逆命题一定真吗?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原命题真,逆命题也真.但“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原命题真,逆命题就不真,所以原命题真,逆命题不一定真.
学生活动:
口答:
(1)若同位角相等,则两直线平行;
(2)若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则它的四条边相等.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打下学习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基础.
(三)新课讲解:
1.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结论是“两直线平行”;如果把“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看作原命题,它的逆命题就是“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也就是说,把原命题的结论作为条件,条件作为结论,得到的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命题。
2.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同位角不相等,两直线不平行”,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否命题。
3.把命题“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条件与结论互相交换并同时否定,就得到新命题“两直线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这个新命题就叫做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四)组织讨论:
让学生归纳什么是否命题,什么是逆否命题。
例1及例2
(五)课堂探究:“两条直线不平行,则同位角不相等”是否真?“若一个四边形的四条边不相等,则不是正方形”是否真?若原命题真,逆否命题是否也真?
学生活动:
讨论后回答
这两个逆否命题都真.
原命题真,逆否命题也真
引导学生讨论原命题的真假与其他三种命题的真
假有什么关系?举例加以说明,同学们踊跃发言。
(六)课堂小结:
1、一般地,用p和q分别表示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用¬p和¬q分别表示p和q否定时,四种命题的形式就是:
原命题若p则q;
逆命题若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否命题,若¬p则¬q;(同时否定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逆否命题若¬q则¬p。(交换原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
2、四种命题的关系
(1).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不一定为真.
(2).原命题为真,它的否命题不一定为真.
(3).原命题为真,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七)回扣引入
分析引入中的笑话,先讨论,后总结: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主人说的四句话:
第一句:“该来的没来”
其逆否命题是“不该来的来了”,甲认为自己是不该来的,所以甲走了。
第二句:“不该走的走了”,其逆否命题为“该走的没走”,乙认为自己该走,所以乙也走了。
第三句:“俺说的不是你(指乙)”其值为真其非命题:“俺说的是你”为假,则说的是他(指丙)为真。所以,丙认为说的是自己,所以丙也走了。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期待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
五、作业
1.设原命题是“若
断它们的真假.,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
2.设原命题是“当时,若,则”,写出它的逆命题、否定命与逆否命题,并分别判断它们的真假.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14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氧化还原反应》安排在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有其重要的意义。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还原反应。而且金属的腐蚀及电化学部分是氧化还原的重要应用。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本节教材安排在这里是承前启后,它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反应类型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它们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依存的,通过认真引导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系统规律在自然现象中的体现,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
此节内容分两部分,第一是介绍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第二是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
(二)、学生分析
⑴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已经接触了许多反应,并已经掌握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四种基本反应;从具体的反应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但并没认识到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特征;学习了化合价,理解了化合价的变化。但并没有了解化合价变化的实质以及化合价的变化与得失电子之间的关系。
⑵学生在初中化学一年的学习中只对化学知识有了初步了解,有了一定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但仍有待提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并建立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2、通过对典型化学反应的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学习,学会怎样从特殊到一般规律,再从一般规律到特殊的认识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这一矛盾体的学习,具有能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通过“思考与交流”、“问题探究”等活动,增强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态度、勇于探索的品质学习化学;通过创设问题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诱导
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通过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立统一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使学生形成勇于创新的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四、教学策略及方法
为了突破重点、难点,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富有驱动性、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并辅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微观过程,化抽象为形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将学生的认识引向深入。
五、教学流程图
思考与交流
分组讨论
思考、讨论
讨论、归纳
练习、归纳、总结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
课
引
入
复习引入:【思考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哪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各举一个反应实例。
【思考2】:这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思考3】:Fe2O3+3CO==2Fe+3CO2↑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独立思考,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复习初中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通过举例,说明初中的分类方法存在局限,引出新的分类方法的必要性。
【思考与交流1】:请举几个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实例,指出这类化学反应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分组讨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分别独立进行的吗?为什么?回忆所学知识;动手写方程式
【思考、回顾】H2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复习初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知识。
使学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作为矛盾的共同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引出氧化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1】: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习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思考
标化合价,思考化合价口诀
引起学生的求知欲
复习化合价知识,为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打下基础
【思考与交流2】
请分析下列3个氧化还原反应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有无变化,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2CuO+C==2Cu+CO2↑
H2O+C==H2+CO
CuO+H2==Cu+H2O
标化合价,思考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价的关系
从化合价升降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与思考】
Fe+CuSO4=FeSO4+Cu
2Na+Cl2=2NaCl
H2+Cl2=2HCl
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
练习、思考、交流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及判断依据,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形成规律性知识的认知能力。
从电子转移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探究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本质原因是什么?(阅读教材36页)
教师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以NaCl、HCl为例,从微观的角度分析。
学生思考、做笔记
从微观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探究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练习〗判断下列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
Cu+Cl2===CuCl2
CaO+H2O===Ca(OH)2
CaCO3===CaO+CO2↑
2KClO3===2KCl+3O2↑
Fe+CuSO4==Cu+FeSO4
NaOH+HCl==NaCl+H2O思考、归纳、整理
以练习归纳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化学反应的不同分类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分层训练
1、必做题
1.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uO+2HCl=CuCl2+H2O
B.2Na2O2+2H2O=4NaOH+O2
C.Zn+CuSO4=ZnSO4+Cu
D.Ca(OH)2+CO2=CaCO3+H2O
2、下列四种基本类型的反应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失去电子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B、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C、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所有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D、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2、选做题
1.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化合物)变为游离态(单质),则该元素()A.一定被氧化B.一定被还原C.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D.以上都不是
2.下列变化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A.Fe2O3FeB.ZnZnCl2
C.Na2CO3CO2D.AlAl2O3
回忆所学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寻求答案;
回答问题,进行组间交流;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评价
通过练习,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通过分层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小结与作业安排
本章小结:
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与本质
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
作业:1、教材P38,1、5、6
2、课外同步练习1
3、预习氧化剂和还原剂部分知识
实践活动:通过报纸、杂志、书籍或互联网等,查阅有关氧化还原反应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的几个具体事例,讨论并交流你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认识。整理记录知识点
规律:高、失、氧;降、得、还
记录
思考
培养学生归纳整理能力,与前面的学习目标相呼应
用顺口溜记忆更好
巩固本堂内容
为下节课学习打基础
为下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的应用打伏笔
七、板书设计: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1、特征:元素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2、本质:电子转移(电子的得失或电子对的偏移)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有关高考的教案范文模板篇15
20__年9月开始我担任了二中学校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任务艰巨在与诸位地理教师的协同合作下明确职责脚踏实地的工作各项教学活动开展的井井有条现将一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参加课改培训加强理论学习、促进观念转变
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通识培训对普通高中课程计划实验进行了解读。科学培训使我们对新一轮国家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理论、目标、战略和步骤有了一定的了解。加强理论学习是进入新课程的第一个重要障碍。
二、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切实做好高中地理工作,争取全体学生达标
1、学习地理课程标准,做好新课程培训工作,认真学习和研究学科课程标准。新教材研究、反思和调整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努力突破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2、每周的教学进度和课时安排,以确保十个班的教学进度一致。每个科目的老师都有两门公开课,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3、做好期中期末复习工作,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讨论复习教学策略,做好期中期末考试的组织、阅卷、分数统计、阅读分析等相关工作。
4、掌握教学常规,组织相关学习活动,探索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研究学习方法将如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促进学习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主要措施是培养良好的道德规范和学习习惯,并在教学中采用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大胆想象,积极参与。课堂上精心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任务”活动,通过各种实践设计各种真实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投身单元备课活动研究新课标、把握新教材
为了更快更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早在暑期培训期间高一地理备课组就拟订了针对必修《地理1》的备课畅想开学后及时制定了周密详细的计划并已把任务落实。安排我承担第一章三、四两节与第五章的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备课组采用“个人精备—集体研讨—个人修改”的备课新模式发挥了个人的优势和色整体提高了备课效率。通过举办组内备课活动老师之间的交流、研讨、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对更好的把握、驾驭新教材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几次集体备课活动不仅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师的研究视野也开阔了目光更明亮了把握新课程的能力增强了。此外还积累搜集了大量的可共享交流的&39;课程资源。
四、寻求理念与课堂的最佳契合发现问题、找出困惑
新课改实施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涌现经过多次认真分析总结本学期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明显问
1、课时紧张与教学任务繁重的矛盾。
2、理念与现实之间的落差较大“一言堂”“满堂灌”仍然存在。
3、初高中地理衔接问题和矛盾突出
4、配套习题难度较大与教学进度不统一问题
回首这即将过去的一学期各项工作扎扎实实、井井有条这让我略感欣慰展望即将到来的下学期新课改尚处于不成熟的探索阶段却又颇感任重道远。要正确引领并促进自己教育教学技能的专业成长必须不断突破旧的思维方式和个人时间管理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加强日常工作的归纳、总结与反思。